他鄉見故交 袁明秀
重新導向頁面重定向至:
作品欣賞
他鄉見故交
2017年隆冬,我接到《新銳散文》主編劉莉老師的邀請函,邀請我參加「首屆全國實力散文家走潮汕進揭陽採風活動暨學術交流會」。12月7日,在我居住的陝南安康,已經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了,我穿的像個棉花包,拉着個旅行箱,跨漢江,穿秦嶺,從咸陽直飛揭陽。
這是我第一次去廣東揭陽。一下飛機,我就被南國溫暖的風,以及前來接機的活動承辦方負責人蔡漢順老師一行的熱情,濃濃地包裹住了。
從寒風凜冽的北國,到暖風習習的南國,我只花了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
揭陽一周,於我,勝讀三年書。
揭陽一周,我結識了來自16個省、市、特別行政區的30餘名作家,有幸和這些大師成了朋友。
今天單講董俊高老師。
董俊高,垣曲縣文化館館長,副研究館員,山西省文化館協會會員。中國群眾文化學會會員,山西省群眾文化學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運城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垣曲縣書法協會、美術協會、攝影協會副主席、垣曲縣作協常務理事。獲「運城市群眾文化領軍人物」稱號。
他出身於工人家庭,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沒能使他受到專業的藝術指導,然而孩童時期無意間的相遇,一間造紙廠的庫房,卻開啟了他對文學,書法,攝影等藝術門類的尋夢之路。在與他的交談中,真切的感受到他堅持不懈的品質,堅持讀書、堅持練字、堅持學習,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學習,是他人生的常態。工作中的他始終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己任。
以上這些文字,是我從揭陽回來之後,往書櫃裡收藏董俊高老師贈與我的墨寶時,特意在百度上搜來的。
清楚地記得那是採風活動的第二天。
按照活動安排,第二天下午的活動地點是在揭陽淡浦文化]站,活動內容是進行文化交流。
文化站一樓,偌大的活動室里處處掛滿了出自這個文化站成員之手的巨幅字畫,除此之外,還有供自己和來客舞文弄墨的巨大書案、筆墨紙硯;有管弦樂器;有品茶論道的功夫茶具。
我站在書案前,和眾多老師靜靜地欣賞東道主蔡漢順老師、來自西安的白來勤老師先後揮毫潑墨。無意間聽到了來自山西的姚哲老師和他的同鄉好友王士敏老師的輕聲對話:
「俊高咋還沒到?」
「已經到了,剛通過電話,說是先不忙去賓館,直接來這裡。」
也就是那個時刻,俊高這個名字被我的無意記憶捕捉到了。
書案前,懷抱利器的作家們你方唱罷我又登場,觀眾喝彩一片,不知是誰輕輕喊了一聲「俊高到了」。我看見,姚哲老師身邊站着一位身材高大、俊朗的中年男子,標準的國字臉,飽滿的額頭,濃密的眉毛,高挺的鼻,深邃的雙眸。看得出來,儘管他的身上滿是長途旅行的疲倦,但依然難以遮蔽這個男子逼人的英氣。
很顯然,這位遲到的男子,就是董俊高老師了。
董俊高老師手裡的茶杯才在冒着裊裊熱氣的時候,已經有文友不斷地求他的墨寶了。董老師放下茶杯,從自己隨身攜帶的行李箱裡取出自己的印章,為文友們揮毫潑墨。
只見董老師熟練地接過姚哲老師遞過去的宣紙,自如地鋪展在書案上,氣定神閒地注視着書桌上的宣紙。董老師筆端流淌出來的字,剛勁樸拙,渾厚大氣,一筆一划都能見到書法家逼人的才氣。
董老師的字,博得了文友們一陣又一陣的掌聲與喝彩。
文友們紛紛向董老師求墨寶。老師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特點或不同需求,現場為其量身定製。他為參會的陝西何五社老師寫的是「五社興家」,為淡浦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寫的是「禪茶一味」。不難看出,老師的字,經過成年累月的錘鍊,一筆一畫皆鏗鏘有力;老師的字,頗具名家風采;老師的字,讓人驚嘆,讓人歡喜,更讓人由衷敬佩。
不斷有文友向董老師索求墨寶,董老師也不推辭,顯得溫和,大度而又儒雅。
我不由得一遍遍輕聲讚嘆,站在我身邊的王士敏老師低聲向我介紹董老師。難怪老師揮毫似流水,落筆如流雲,原來,董老師在寫作、攝影以及書法等領域,已經「得道」,也難怪圍觀欣賞董老師書法的作家們要高看一眼老師了。
我太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董老師的墨寶。只是,初識董老師,我根本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只好向站在身邊的老朋友姚哲老師和王士敏老師求助。王士敏老師輕抿一口茶,微微一笑,他讓我自己直接向董老師索要。
我一刻,我緊張的程度不亞於冷不丁被老師提問,答一個完全不會的問題。
居然,董老師微笑着順手遞過來一張16k稿紙,說:你把要寫的字,寫上面。
我簡直受寵若驚。
我慶幸自己有機會南行,結識了這一位讓我高看一眼敬重三分的來自山西省垣曲縣的鴻儒董俊高老師。
2018年6月,驚喜地接到《絲路新散文》全國徵文大賽獲獎通知。
次月中旬,正是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時節,我從秦嶺南麓輾轉趕往渭北平原上的蒲城參加活動。更讓我驚喜的是,在蒲城縣的龍祥賓館大廳里,我再一次見到了和我前後腳抵達目的地的董俊高老師,以及他的同鄉王士敏老師和姚哲老師。
渭北七月天,他鄉見故交。不光是我,不光是山西自駕來的垣曲縣文友,還有大廳里負責接待我們的主編劉莉老師,都抑制不住滿心的歡喜,我們,居然顧不了斯文,在賓館大廳里大聲歡呼開了。
蒲城之行,我有幸又得董老師所贈墨寶。是一幅洪應明的《菜根潭》經典句「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我如獲至寶。[1]
作者簡介
袁明秀,筆名冷月無聲,女,回族,小學教師,陝西省旬陽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