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官渡之战

移除 2,4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官渡之战'''(199年-200年)是[[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以曹操获胜告终。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官渡位于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
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力量发生转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 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ref>[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063.htm 《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三》],国学网</ref>。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眭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95y/6161j.html 《三国志》 > 魏书 武帝纪: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觽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觽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国学大师</ref>,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95y/6170y.html 《三国志》> 魏书 荀彧攸贾诩传: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国学大师</ref>。刘表坐观成败,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眭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95y/6161j.html 《三国志》 > 魏书 武帝纪: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觽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 争过程==,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觽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国学大师</ref>,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95y/6170y.html 《三国志》> 魏书 荀彧攸贾诩传: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国学大师</ref>。刘表坐观成败,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战争前期===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 曹操 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 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59j/149203v.html 《资治通鉴全译》> 第六十三卷:曹操击刘备,破之,获其妻子;],国学大师</ref> 。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 ]] ,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陷入僵持===
[[File:曹操对阵袁绍11.jpg|300px|缩略图|右|<big>曹操对阵袁绍</big>[http://01.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71008/20171008124948_50b1d361f5b9a686af517f0406ba6d15_3.jpeg 原图链接][http://mini.eastday.com/a/171008124948839.html 来自 东方资讯 的图片]]]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发动奇袭===
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战役评论==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2、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3、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历代评价===
128,8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