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62
次編輯
變更
迎泽区
,無編輯摘要
'''迎泽区''',[[山西省]][[太原市]]市辖区,地处太原市[[汾河]]之东、城区中部,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东与[[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2°41′,北纬37°51′,属温带季风气候。全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个镇,共89个社区、22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
明洪武九年太原城扩建时所建。民国十六年太原设市之前,南城地区分属[[阳曲县]]、[[太原县]]。1954年,太原市各城区以地区方位命名,遂将第一区命名为太原市[[南城区]]。1997年,设立太原市迎泽区。
。
[[File:迎泽区.jpg| 有框350px|缩略图|右|<big>迎泽区</big>[http://www.sx.chinanews.com/news/2011/0826/U71P8T1D46366F7DT20110826151623.jpg 原图链接][http://www.sx.chinanews.com/news/2011/0826/46366.html 来自山西商报 的图片]]]
{| class="wikitable"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八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辖地。
[[File: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jpg| 有框280px|缩略图|右|<big>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255064849&di=ee86bcf7eec8ffc4aaae470370ca4d91&imgtype=0&src=http%3A%2F%2Fwww.81.cn%2Fbig5%2Fjsdj%2Fattachement%2Fjpg%2Fsite351%2F20150424%2F14ce848fc8a645803328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81.cn/big5/jsdj/2015-04/24/content_6458033_3.htm 来自中國軍網綜合 的图片]]]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才最终使这座古城回到人民手中,从此获得了新生。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以其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闻名遐迩。早在唐、宋时期,太原就已成为一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宋代太原陶瓷中的“木理纹瓷”在全国独树一帜。元代以后,太原是全国武器制造中心。唐、宋以来,太原的商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到了明代,当时的太原大南关作坊、商店星罗棋布,盛况空前,古人曾有“蔽天光、发地脉”之赞。
1956年,区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将郊区的[[狄村街道]]辖地划归南城区管辖。同年11月12日区机关迁至[[柳巷南路19号]]。
1996年,辖柳巷、文庙、庙前、迎泽、桥东、双塔、坞城、北营、老军营9个街道,334个社区。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年]33号)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迎泽区辖原南城区的[[迎泽]]、[[桥东]]、[[文庙]]、[[柳巷]]、[[老军营]]、[[庙前]]6个街道,原南郊区的[[孟家井]]、[[郝庄]](不含狄村)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棉花巷。
迎泽区得名于“[[迎泽门]]”(俗称大南门,为明洪武九年太原城扩建时所建)。
===文化活动===
[[File:清洁宜居社区.jpg| 有框280px|缩略图|右|<big>清洁宜居社区</big>[http://img.anhuinews.com/0/03/32/45/3324587_959923.jpg 原图链接][http://www.tcnews.cc/system/2019/03/11/011447648.shtml 来自桐城新闻网 的图片]]]
2009年,迎泽区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太原解放60周年,举办了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新建了一批文化活动广场、便民超市、农家书屋等,创建了[[宁化府]]等9个清洁宜居社区。
===基础设施===
2011年,迎泽区区财政在城乡建设方面累计投入4.1亿元,先后对迎泽区9个片区,75条街巷,420个居民小区(院落)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整治面积达680余万平方米,辖区1006个无物业院落实现了清扫保洁全覆盖。新建、改造县乡道路、街巷100.8公里,解决了农村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五个全覆盖。两年来,迎泽区累计造林4.08万亩,实施村庄绿化60亩,街道绿化9353平方米,新建提升花卉街15条、小游园4个,迎泽区新增绿化面积4.055万平方米。[1]
==旅游景区==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上马街中部南侧。初名白马寺,创建于唐,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明朝时定名崇善寺。现存寺宇为明洪武十六年(1383 年 )晋恭王[[朱㭎]]所建。崇善寺的建筑包括山门、钟楼、东西厢房和大悲殿。殿内神台供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千钵文殊和普贤三尊巨像,像高8.5米比例适度,衣纹流畅,完好无损。寺内还保存有宋、元、明版藏经和珍贵的壁画摹本,是研究我国古代宗教、历史、绘画、文学、书法艺术、印刷技术的宝贵资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纯阳宫===
[[纯阳宫]]位于五一广场西北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 年 ~1619 年 ),清乾隆年间(1736 年 ~1795 年 )增筑巍阁。纯阳宫是太原古代建筑群和园林建筑中的一颗明珠,从古雅端庄的大门开始,一连四进院落,延中轴线自南而北展开四柱三楼的“道德坊”,单檐歇山的“吕祖殿”,上楼下窑的“瀛州洞”,九窑十八洞的“八卦院”,飞阁栈桥的“八卦楼”,以及面阔三间的巍阁“祖师殿”,拾极登楼,尽览古城风貌,总体设计,独具匠心。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建关公亭及碑廊20楹。现纯阳宫为省博物馆二部,辟有大小21个陈列室,陈列着两千多件文物珍品,供游人参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古寺===
[[清真古寺]]位于解放路南端东侧,驻解放路31号。始建于唐贞元年(785 年 ),宋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门前牌楼一座,横匾“清真古寺”。寺主体大殿为砖木混合结构,檐柱砌入墙内,殿内为阿拉伯式装饰,圆柱挖槽迭楞,彩绘施沥粉贴金,富丽堂皇。周围木壁上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第二十九、三十本中经文数段,雕刻精细工整,院中央有明代建筑省心楼,左右碑亭对峙,亭内碑刻为北宋[[黄庭坚]]草书,元[[赵孟頫]]和[[清傅山]]观后题铭,还有明[[方孝孺]]等人榜题和清[[刘石庵]]书“心修忠孝、志义齐仁”八个大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寺===
[[File:白云寺.JPEG.jpg|280px|缩略图|右|<big>白云寺</big>[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2691671236,1714498838&fm=175&s=D20AA3E2544262FEC8B893BD03000003&w=640&h=408&img.JPEG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4038430511871 来自十大旅游景点 的图片]]] [[南十方院]]又称[[白云寺]],位于城南红土沟,旧名净业庵,又名清凉寺。观音堂始建于唐,明时增修,清康熙2年(1663 年 )天泽和尚扩建遂更名为白云寺。雍正9年(1731 年 )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寺坐北朝南两重院落,中枢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正殿、藏经楼,两侧有钟鼓楼及东西配殿、厢房等。此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寺内所有的木雕泥塑,全部被砸毁,唯坐像[[韦驮]]幸免。十方,佛教用语,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此寺招待十方游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桥===
===风华楼===
[[藏经楼]]又名[[风华楼]],位于迎泽公园中心广场<ref>[http://www.sohu.com/a/321033821_124734 换个视角震撼感受不一样的迎泽公园] ,搜狐,2019-06-17</ref>。原是[[太谷县]][[资福寺]]的建筑之一,称藏经阁,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 年 ),为仿明建筑,资福寺早毁,唯藏经阁独存。新中国建立后,为规划迎泽公园,1958年把藏惊阁由太谷县迁来,1960年全部安装完工。阁楼高约17米,外看三层实为二层,全木结构,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顶,雕梁画柱,巍峨壮丽。工程完工后,由[[郑林]]副省长书写[[毛主席]]诗词对联“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1979年[[崔生茂]]书写“藏经楼”悬挂楼中央。尔后数次彩绘,扩建广场,形成今天的规模。
===大钟寺===
[[大钟寺]]位于钟楼街西段,原为[[寿宁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 ),金大定十六年(1176 年 )重建。明永乐八年(1410 年 )寺内建起一座钟楼,故名打钟寺。辛亥革命时,清守军火焚寺院,打钟寺除佛殿外全部烧毁。1913年(民国2年),阳曲商人[[刘占元]]集资盖楼,辟为市场,从此打钟寺就叫大钟寺了。1982年南城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大中市]]。
===《崇德庐帖》石刻===
《崇德庐帖》石刻立于太原市儿童公园。是清代阳曲县回民鉴藏家[[李希]]搜集[[钟繇]]、[[褚遂良]]、[[苏东坡]]、[[黄庭坚]]、[[傅山]]等历代著名书法家真迹,于清咸丰二年(1852 年 )刻之于石的。抗日战争时期遗失了一部分。新中国建立后,李希的玄孙[[李玉成]]先生于1958年将家藏《崇德庐帖》石刻30方捐赠给国家。同年,省文管会将其镶嵌入儿童公园长廊内,供书法爱好者鉴赏。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山书法》碑刻===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坐落在儿童公园北端的二层楼阁,初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是文瀛公园的一个小建筑。后为国货陈列所,取名劝业楼。[[劝业楼]]前是太原公众集会的地方。1912年(民国元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来到太原,19日下午,太原各界在劝业楼前召开盛大的欢迎会,[[孙中山]]先生在楼上凭栏发表了民主革命的讲演。1986年5月17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决定,该劝业楼为孙中山纪念馆;同年11月,市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馆内陈列有孙中山先生生平和辛亥革命山西斗争活动资料图书等。
===山西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旧址位于侯家巷[[太原师专]]内,是一座仿英中世纪教堂式砖木结构建筑。创建于清光绪28年(1902 年 )。义和团起义失败后,英帝国主义以所谓“庚子赔款”,勒索山西人民白银50万两。为施行文化侵略及思想渗透,英籍传教士[[李提摩太]]拟定《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提出以这批赔款,在山西设立学堂,经[[李鸿章]]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与李提摩太议定,创办了山西大学堂,校址初占贡院(海子边),光绪30年(1904)九月,移于侯家巷。山西大学堂,是山西现代教育的发祥地,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槐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