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5
次編輯
變更
维克多·格林尼亚
,创建页面,内容为“'''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法语:'''{{lang|fr|Franç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b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
'''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法语]]:'''{{lang|fr|Franç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b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catIdx=G}}),[[法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于1871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瑟堡]],1935年12月13日逝世于法国[[里昂]]。
格林尼亚出身于一个造船师的家庭中。他早年曾在[[里昂]]攻读[[数学]],后来转为[[化学]],并于1910年在{{en-link|南希大学|University of Nancy}}任教授。[[一战]]中他曾参与过[[化学武器]]的研究,主要为[[光气]]的制造和[[芥子气]]的检测。战时他的“对手”则是[[德国]][[化学家]],另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
== 格林尼亚反应==
格林尼亚最著名的科学贡献是他发现了一种增长碳链的[[有机合成]]方法<ref>原始文献:V. Grignard, ''Compt. Rend.'' Vol. '''130''', p. 1322 (1900)</ref>。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格林尼亚反应]]”,反应中用到的烃基卤化镁则被后人称为“[[格氏试剂]]”。格氏反应分为两步:
#'''[[格氏试剂]]的合成''':[[卤代烃]](简式R-X,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基]];X 是[[卤素]],通常为[[溴]]或[[碘]])与金属[[镁]]在[[乙醚]]中反应,制得格氏试剂R-Mg-X。
#'''对[[羰基]]的进攻''':反应的第二步,向格氏试剂中加入[[醛]],[[酮]]或[[酯]]等羰基化合物。格氏试剂中的[[碳负离子]]对羰基碳进行[[亲核加成]],生成的化合物为一个[[醇]]。
[[格氏反应]]是用有机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的重要方法。如果选择合适的起始反应物,[[格氏反应]]可以被用来合成很多不同的化合物。1912年,格林尼亚与他的同事[[法国]][[化学家]][[保罗·萨巴捷]]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參考資料==
{{reflist}}
格林尼亚出身于一个造船师的家庭中。他早年曾在[[里昂]]攻读[[数学]],后来转为[[化学]],并于1910年在{{en-link|南希大学|University of Nancy}}任教授。[[一战]]中他曾参与过[[化学武器]]的研究,主要为[[光气]]的制造和[[芥子气]]的检测。战时他的“对手”则是[[德国]][[化学家]],另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
== 格林尼亚反应==
格林尼亚最著名的科学贡献是他发现了一种增长碳链的[[有机合成]]方法<ref>原始文献:V. Grignard, ''Compt. Rend.'' Vol. '''130''', p. 1322 (1900)</ref>。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格林尼亚反应]]”,反应中用到的烃基卤化镁则被后人称为“[[格氏试剂]]”。格氏反应分为两步:
#'''[[格氏试剂]]的合成''':[[卤代烃]](简式R-X,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基]];X 是[[卤素]],通常为[[溴]]或[[碘]])与金属[[镁]]在[[乙醚]]中反应,制得格氏试剂R-Mg-X。
#'''对[[羰基]]的进攻''':反应的第二步,向格氏试剂中加入[[醛]],[[酮]]或[[酯]]等羰基化合物。格氏试剂中的[[碳负离子]]对羰基碳进行[[亲核加成]],生成的化合物为一个[[醇]]。
[[格氏反应]]是用有机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的重要方法。如果选择合适的起始反应物,[[格氏反应]]可以被用来合成很多不同的化合物。1912年,格林尼亚与他的同事[[法国]][[化学家]][[保罗·萨巴捷]]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參考資料==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