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8
次編輯
變更
蒙巴顿
,無編輯摘要
| 主要成就 = 维多利亚皇家爵级大十字勋章<br> 圣约翰骑士团骑士 <br> 嘉德勋章 <br> 巴思爵级大十字勋位
}}
'''蒙巴顿''' 1913年参军,曾任威尔士亲王副官。1927至1933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 。1942年任盟军联合作战司令,指挥英国海军袭击驻法国和挪威港口的德国海军。1943年起任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协调史迪威、斯利姆、温盖特的行动。1947年任印度总督,提出“蒙巴顿方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952至1954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5年任英国海军参谋长。1956年晋升元帅。1959年任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1965年退役 。1979年8月27日,79岁的蒙巴顿在爱尔兰乘坐游艇时被炸身亡。=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
1979年8月27日,79岁的蒙巴顿在爱尔兰乘坐游艇时被炸身亡<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29296436_17f37473400100cn7i.html 毕业院校奥斯本皇家海军学校、朴次茅斯通信学校、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 信仰圣公宗 主要成就维多利亚皇家爵级大十字勋章 圣约翰骑士团骑士 嘉德勋章 功绩勋章 蒙 巴 思 顿伯 爵 级大十字勋位的曾外孙:有钱有权、有貌有脑,却彻底毁了]新浪网,2018-08-14</ref>。
=早年生涯=
1900年6月25日出生于英国的温莎堡。
1939年初,蒙巴顿被任命为新建的"凯利"号驱逐舰(HMS Kelly,F-01)舰长。
=二战期间=
1939年8月23日,"凯利"号加入现役。9月3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凯利"号奉丘吉尔的命令,前往法国,将温莎公爵夫妇接回英国。
1939年10月,"凯利"号奉命北上挪威海域,为英国和挪威之间的HN和ON运输船队提供护航。在这段时期,蒙巴顿发明了被称为"蒙巴顿粉红"的海军迷彩。
[[File:T0170166623b98ca288.jpg|缩略图|左|350px|[https://p0.ssl.qhimg.com/t0170166623b98ca288.jpg 原圖鏈接][https://www.360kuai.com/pc/98802d3e9f1db8630?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身穿戎装的蒙巴顿勋爵(左)和查尔斯王子来自快咨询]]]
1940年3月9日,在从苏格兰前往卑尔根的ON-17护航队中,"凯利"号和南下的HN-17护航队中的"廓尔喀"号驱逐舰在挪威沿海的大雪天气中发生碰撞事故。两舰受损都不严重,各自驶到了原定的目的地。在船坞中检修时发现,"廓尔喀"号舰尾的螺旋桨保护架将"凯利"号的舰首戳开了一个口子。英国海军部对这次碰撞事件进行了讯问,但由于当时海面状况恶劣,因此两舰舰长都没有受到处罚。
1940年5月9日,蒙巴顿率领第五驱逐舰分队在英吉利海域巡逻,接到巡逻机发回的报告,称发现一支德国布雷船队。蒙巴顿闻讯后率"凯利"号、"坎大哈"号(HMS Kandahar)以及"大斗犬"号驱逐舰(HMS Bulldog)去搜捕敌舰。当天晚上23点45分,德国海军S-31号鱼雷艇向"凯利"号发射了两枚鱼雷,将其炸伤。在"凯利"号大修的时间里,蒙巴顿将旗舰转移到"标枪"号(HMS Javelin (F61))驱逐舰以指挥第五驱逐舰分队,在11月和德国海军发生战斗,"长矛"号受创,而德舰无一损失,蒙巴顿因此受到指责。
1941年4月,第五驱逐舰分队调到地中海。在5月的克里特战役中,"凯利"号在5月23日上午遭到大批德国飞机轰炸,最终被炸沉,128名舰员遇难,包括蒙巴顿在内的38人幸存。"凯利"号沉没后,蒙巴顿奉命前往美国,就任"光辉"号航空母舰舰长。当时该舰正在美国大修。
1941年10月,蒙巴顿被丘吉尔召回英国,被指定为"联合作战司令部"的领导人,负责制订两栖联合登陆作战的计划。蒙巴顿被提升为海军准将,并在1942年被同时授予海、陆、空三军的中将军衔。蒙巴顿的职权包括担当联合作战的技术顾问;负责训练计划,创办训练学校;研究各种联合作战战术,从小规模突袭到大规模两栖作战;指导和监督联合作战所需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发展。
蒙巴顿担任联合作战司令后,对德国目标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包括1941年10月用伞兵摧毁挪威瓦格索的重水工厂;1942年2月袭击法国沿海的德国雷达站;1942年3月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圣纳泽尔港的突击;以及同年5月英国和南非军队在迭戈-苏亚雷斯港实施登陆,对维希法国统治下的马达加斯加岛进行"预防性占领"。
1941年6月22日苏德开战后,以及美国参战后,斯大林不断要求英国和美国在西欧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为了进行登陆战术验证,同时向苏联表明盟国尚没有实力开辟陆上战场,丘吉尔指示联合作战司令部,设法在法国北部搞一次较大规模的两栖登陆突袭。突击计划在1942年5月拟好,当时的行动代号叫"开辙犁行动"(Operation Rutter),后来改成了"50年节行动"(Operation Jubilee),突袭的地点选在了法国北部的迪厄普。
1942年8月18日上午10时,蒙巴顿下令开始实施登陆行动。由于情报泄露、准备不充分等多方面原因,登陆部队在8月19日上岸后不久即被德军击败。
1943迪厄普突袭失败后,为掩盖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的企图,英国海军情报处展开了代号为"肉馅"的欺敌活动,诱使希特勒认为盟军的下一步目标是占领撒丁岛以及希腊。蒙巴顿配合海军情报处的行动,亲笔撰写了欺敌行动所需的信件。西西里登陆成功后,蒙巴顿和丘吉尔前往加拿大的魁北克,参加美英首脑的"四分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盟军东南亚战区(SEAC)最高司令官,协调这一战区的海、陆、空军联合作战,军衔被提升为海军上将。
1943年10月6日,蒙巴顿抵达新德里,正式就任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协调指挥中国-缅甸-印度战场的各场战役。在他指挥下,盟军先后在若开战役、英帕尔战役、科希马战役中击败日军的进攻,并于1945年初在缅甸发动了反攻,缅甸成为除菲律宾以外盟军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唯一"收复"的殖民地。
1945年9月12日,蒙巴顿在新加坡市政厅举行了盟国东南亚战区的正式受降仪式。
战争结束后,蒙巴顿的军衔由战时海军上将和陆空军中将变为海军少将。
1946年1月2日,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
1946年8月23日,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作为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在缅甸击败日军的战绩,被英王乔治六世封为缅甸的蒙巴顿子爵。
1947年10月28日加封缅甸的蒙巴顿伯爵和罗姆塞男爵。
===印度总督===
1946年12月18日,英国内阁决定由蒙巴顿出任最后一任印度副王兼总督(Viceroy and Governor-General)。
1947年3月22日,蒙巴顿夫妇抵达新德里,于3月24日即位。<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05/14/8250148_775858553.shtml 历史名人的不堪往事]360个人图书馆网,2018-8-5</ref>
二战结束后,由于中国、朝鲜、越南、印尼等远东国家和殖民地相继爆发了共产主义革命或反西方的民族独立运动,决心尽快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的英国工党内阁采取了多项准备工作,加快了印度独立的进程,第一步是推进印度的宪政改革,将更多的权力分散到印度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手中。第二步是宣布英国政府将不再充当决定印度前途的角色,只起协调和维护印度法律与秩序的作用。甘地、以及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和帕特尔等人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国家,蒙巴顿也赞同印度统一建国,以便扶植建立一个亲西方的亚洲大国,抗衡东亚和东南亚的共产革命浪潮。而全印度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则希望成立单独的巴基斯坦国,并以发动内战相威胁。1947年4月10日,谈判最终破裂,为避免内战爆发,蒙巴顿在印度国大党同意分治的前提下,开始制订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5月13日,蒙巴顿将拟好的方案发给印度临时内阁讨论。6月3日晚上7点,蒙巴顿在全印广播电台发表讲话,阐述了英国政府战后对印政策的一贯主张以及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分歧,然后全文宣读了《蒙巴顿方案》的内容。
决定印巴分治后,蒙巴顿对当时印度半独立的565个土邦国进行了大量劝说工作,劝其加入印度(国大党只允许6个土邦加入巴基斯坦),而不要选择独立。经过劝说,绝大多数土邦与印度签署了合并协议,只有海德拉巴和克什米尔两个土邦希图保持独立地位。海德拉巴后于1949年被印度出兵占领,克什米尔则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占。
1947年8月14日,蒙巴顿在卡拉奇主持了巴基斯坦独立仪式,随后又于8月15日在新德里主持了印度独立仪式。原英属印度帝国变为印度自治领后,蒙巴顿的"副王"头衔也被取消,但他被印度聘请为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督(巴基斯坦自治领总督由真纳担任)。
===国防参谋长===
1948年6月20日,蒙巴顿辞去印度总督职务,返回英国,重新担任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
1950年6月,已经被晋升为海军中将的蒙巴顿调离地中海舰队,就任第四海务大臣,负责皇家海军的补给、军饷和后勤工作。
1952年5月,蒙巴顿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总司令。
[[File:蒙巴顿.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586762112/640 原圖鏈接][https://new.qq.com/omn/20181129/20181129A0OGFG.html 蒙巴顿元帅和印度友人自腾讯网]]]
1955年3月21日至1959年,蒙巴顿出任皇家海军第一海务大臣。
1956年,晋升为海军元帅。
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任命蒙巴顿元帅为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成为英国武装力量的最高专职统帅。
===晚年生活===
1965年6月30日,蒙巴顿从国防参谋长职位上退休。他退休后居住在[[英格兰]]南部,汉普郡罗姆塞(Romsey)的布罗德兰兹庄园(Broadlands)。由于蒙巴顿在欧洲王室有众多亲戚,在英联邦和美国军界也有众多故交,因此他退休后经常成为英国的非官方特使,出访外国,参加外交活动,例如1973年出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的国葬、1974年访问中国、1975年出席[[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的加冕典礼等等。
1965年11月11日,罗得西亚自治领(今津巴布韦)的白人总理伊恩·史密斯(Ian Smith)宣布单方面独立,建立白人少数政权。蒙巴顿作为英国政府特使派往罗得西亚,与反对单方面独立的汉弗莱·吉布斯总督一道建立一个联合抵制运动,有可能的话,蒙巴顿使团将联合罗得西亚军队中忠于英国的高层军官,发动一场推翻种族主义政府的军事政变。蒙巴顿虽然表示同意,但是对其可行性提出置疑。11月26日,罗得西亚政府软禁总督,英国飞机被禁止降落,切断了同英国的一切联系,"蒙巴顿使团"方案无疾而终。<ref>[https://new.qq.com/omn/20181129/20181129A0OGFG.html 蒙巴顿元帅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后代,也是俄国末代皇后的外甥]腾讯网,2018-11-29</ref>
1966年1月,代表英国女王参加印度总理夏斯特里的葬礼。
1968年,蒙巴顿牵涉到[[英国]]国内的一场政变传闻中。5月5日,他的朋友[[休·卡德利普]](Hugh Cudlipp)把英国传媒巨头、MI5的秘密代理人塞西尔·金(Baron Cecil King)、以及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朱克曼请到布罗德兰兹庄园,一起讨论如何振兴国家精神的问题。金告诉蒙巴顿,在英国国防部、三军和情报部门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反对工党政府的右翼军官集团,如果蒙巴顿同意出面做最高领袖,他们将动员国防部的少壮军官集团和桑赫斯特军校的学员,在伦敦发动突然袭击,派出机枪封锁道路并实行戒严,逮捕威尔逊首相和其他工党要员,并将其递交军事法庭,以审判其"叛国罪"。蒙巴顿勋爵,以其在军队和国民中的崇高声望,将成为"救国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salvation)的最高独裁者。虽然蒙巴顿拒绝参加政变,但此事后来被当事人披露,引起公众哗然。
1970年10月,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反对制造和部署战术核武器。
1973年9月,代表英国女王参加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葬礼。
1974年,访问中国。
[[ File:T0151ec9db527764231.jpg|缩略图|左|350px|[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586762111/640 原圖鏈接][https://new.qq.com/omn/20181129/20181129A0OGFG.html 蒙巴顿和蒋介石夫妇来自腾讯网]]]
1975年,访问苏联。
1979年8月27日,在"阴影V"号游船上被爱尔兰共和军放置的炸弹炸死。终年79岁<ref>[http://www.people.com.cn/GB/tupian/1098/2744264.html 组图:国外历史上的今天 8月27日]人民网,2004-8-27日</ref>。
蒙巴顿在晚年参加了记录片《海军元帅蒙巴顿伯爵的时代和生平》的拍摄工作。由于身为王室中年龄最大的政治家,他还是菲利普亲王和查尔斯王子的精神导师,与查尔斯王子互称"我的名誉祖父"和"我的名誉孙子"。
=称号和勋章=
1937年:维多利亚皇家爵级大十字勋章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Royal Victorian Order – GCVO (1920: MVO, 1922: KCVO)
1942年3月,英国政府曾派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前往印度,许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克里普斯到达印度后,提出了英国对印提案,也就是"克里普斯提案"。其内容是:英国与印度磋商后,决定发表使印度在最短时期内成立自治政府的提案,提案的内容是建立新印度联邦,使之成为自治领,其地位与英国本国及其他自治领各国相等,不论在内政和外交上,均不隶属他国。但方案中又提出,英属印度的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就使得有可能在印度原有土地上建立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从而为印度的分裂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意味着,拟议中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有可能单独立国。"克里普斯提案"成为后来"蒙巴顿方案"的雏形。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 [[ 巴基斯坦 ]] 。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 [[ 联合国安理会 ]] 。
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家庭=
路易斯·蒙巴顿于1900年6月25日出生于英国的温莎堡。他是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米尔福德黑文侯爵路易斯·蒙巴顿亲王的二儿子,母亲是黑森-莱茵大公国的维多利亚公主。<ref>[http://www.sohu.com/a/322470939_100268987 路易·蒙巴顿—金汤匙盛出来的"折腾"人生]搜狐网,2019-06-23</ref>
[[ File:T017e59beff3fdfe29d.jpg|缩略图|右|350px|[https://p0.ssl.qhimg.com/t017e59beff3fdfe29d.jpg 原圖鏈接][https://www.360kuai.com/pc/98802d3e9f1db8630?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蒙巴顿勋爵(右)和妻子爱德温娜来自快咨询]]]
路易斯·蒙巴顿的曾祖父是黑森-莱茵大公路德维希二世,祖父是亚历山大·巴滕贝格亲王。外曾祖父是路德维希二世的儿子卡尔亲王,外祖父是亚历山大·巴滕贝格亲王的堂侄、黑森-莱茵的路德维希三世大公,外祖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二女儿爱丽丝公主。
路易斯·蒙巴顿的姨母阿莉克丝后来成为俄国皇后,叔叔亚历山大曾在1879年至1886年担任保加利亚大公。另一个叔父亨利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幼女贝娅特丽克丝,其女儿维多利亚·欧亨妮娅嫁给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祖母。
通过黑森王族、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丹麦-希腊王室以及其他王族之间的联姻,蒙巴顿在英国、丹麦、希腊、俄国、[[德国]]、比利时、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葡萄牙、[[西班牙]]、瑞典、以及黑森-莱茵、梅克伦堡等德国诸侯王室中都有亲戚。此外,由于身为维多利亚女王的直系后代,路易斯·蒙巴顿在出生时还是英国王位的假定继承人之一,其继承顺序排在爱德华七世的幼女毛德公主(后来成为挪威王后)和德皇威廉二世之后,但是排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三个幼女及其后代之前。
路易斯·蒙巴顿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长姊爱丽丝嫁给希腊的安德鲁亲王,是菲利普亲王的母亲,长兄乔治是第二代米尔福德黑文侯爵,次姊路易丝嫁给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
1922年7月18日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同一位犹太富商的外孙女埃德温娜·阿什莉结婚。两人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帕特里夏出生于1924年,嫁给第七世布拉伯恩男爵约翰·纳奇布尔,生有6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次女阿曼达曾被看作[[查尔斯王子]]未来的王妃之一。蒙巴顿遇刺后,帕特里夏继承了缅甸伯爵的封号。次女[[帕梅拉]]生于1929年,嫁给大卫·希克斯,生有一子一女。
=刺杀=
退休后的蒙巴顿喜爱到爱尔兰斯莱戈郡的马勒莫(Mullaghmore)度假。由于该地位于爱尔兰和北爱的边界,经常被用作爱尔兰共和军的藏身地,所以爱尔兰和平卫队(国家警察)早就对蒙巴顿发出数次警告,指他有被谋杀的可能,但蒙巴顿没有重视。
1979年8月27日,蒙巴顿携家人在马勒莫小码头乘坐"幻影五号"游艇捕虾。一名爱尔兰共和军成员,托马斯·麦克马洪(Thomas McMahon),早时趁船上无人值守时安装了一枚重达50磅(23千克)的炸弹,随后当蒙巴顿一家都上船后,麦克马洪引爆了在船上的的炸弹。蒙巴顿的双腿被几近炸断,虽然他很快就被附近渔民救起,但在上岸之前就因伤重而死,终年79岁。同船身亡的还有他14岁的双胞胎外孙之一尼古拉斯·纳奇布尔,他女婿的母亲布拉伯恩女爵,以及船上的15岁爱尔兰籍少年船员保罗·麦克斯韦尔。随船的蒙巴顿长女帕特里夏和丈夫的两腿都被炸断,但两人均存活。爱尔兰共和军则迅速表示对此事负责,且宣称处决蒙巴顿是"为了吸引英国民众对英国政府持续侵占北爱尔兰行为的关注"。新芬党当时的副党魁盖瑞·亚当斯则称爱尔兰共和军对蒙巴顿的谋杀行动"恰恰是蒙巴顿一生都在对他人做的事"。
刺杀蒙巴顿的当天,爱尔兰共和军还对在北爱尔兰唐郡沃伦点行军的英国陆军发动大规模袭击,共18名英军士兵丧生,包括16名伞兵团的士兵和一名英军中校,且6人受重伤。是次袭击被称作沃伦点袭击,并为北爱尔兰冲突中伤亡人数最严重的一次冲突。
1979年9月5日,蒙巴顿勋爵的国葬仪式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这是1965年丘吉尔去世后英国最大的一次国葬,出席葬礼的除了英国王室全体成员外,还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瑞典、挪威、西班牙、摩纳哥等国的君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等欧洲战败国以及希腊的前国王,以及美国、法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泊尔、菲律宾、南斯拉夫等国的君主、总统特使或政府代表。按照蒙巴顿生前特地声明的愿望,没有邀请日本人出席葬礼。国葬仪式后,蒙巴顿的灵柩被运回罗姆塞,安葬于罗姆塞修道院的墓室中。
刺杀蒙巴顿的凶手麦克马洪在1979年底被控谋杀罪,不过在1998年依据贝尔法斯特协议中的条例被释放。他至今仍然住在爱尔兰,且未对蒙巴顿的死表有任何歉意,仅为两名少年的死表示懊悔。
=蒙巴顿夫人出轨?=
作为一名以战场为人生舞台的军人,蒙巴顿发挥了超人的才智,打赢不少二战经典战役;在情场上,蒙巴顿对待爱人和“第三者”的态度又会是怎样的呢?
===夫唱妇随===
1900年,蒙巴顿生于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说流利的德语和法语。13岁就考入英国奥斯本皇家海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战列舰上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蒙巴顿被保送到剑桥大学。
潇洒而又英俊的蒙巴顿,尽情地享受着战后和平生活的乐趣。他广交朋友,频频出入于各种社交舞会上。1920年的某一天,20岁的蒙巴顿在伦敦的一次传统舞会上,结识了婀娜多姿、聪颖敏锐的埃德温娜·安夏理小姐,她是英国最著名的财政家欧内斯特·卡塞尔爵士的孙女。两位情窦初开的年轻人一见钟情。1922年,这一对情人缔结良缘。
蒙巴顿和埃德温娜婚后生活非常甜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巴顿在东南亚前线浴血奋战,埃德温娜领导一支由6万名护士组成的救护队。这是英国当时最庞大的救死扶伤组织。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蒙巴顿被授权在新加坡代表盟国接受东南亚60多万日军的投降,而埃德温娜则负责12万名盟军战俘的遣返工作。1946年6月,他们夫妇回到伦敦。然而,戏剧性的故事却在以后的日子发生了……
===红杏出墙===
1947年2月,蒙巴顿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印度]]总督,埃德温娜陪伴着丈夫赴印度走马上任。在印度,圣雄甘地是他们夫妇的最亲密朋友。埃德温娜利用总督夫人的声望在印度的医务界、慈善机构中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并与印度的上层社会相处得十分融洽。就在此时,一位当地的政治家突然闯入了蒙巴顿夫妇平静的生活,这位从天而降的“第三者”就是尼赫鲁。
蒙巴顿在二战期间出任东南亚盟军统帅时,就在新加坡结识了尼赫鲁。蒙巴顿就任印度总督后,双方的交往更加密切。特别是在圣雄甘地遇刺身亡和印度获得独立后,尼赫鲁作为印度的第一号人物、政府总理,视蒙巴顿夫妇为最可靠的朋友。蒙巴顿夫妇也是尼赫鲁家中的常客。这种频繁的交往,却正悄悄地滋润着一种新的情感:尼赫鲁和埃德温娜都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对方。
===宽容以对===
凭着军人的灵敏,对于夫人与一位异性超越常规的交往,蒙巴顿不可能不知道。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战场”上,面对的是自己最爱的妻子和亲密的老友,蒙巴顿以不同寻常的胸怀和气度,同样显得自信和镇定自若。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妻子和尼赫鲁之间只是一种精神上的爱。
蒙巴顿对于妻子和尼赫鲁“超越友谊”的交往并没有加以干涉。这样的交往持续了数年。蒙巴顿甚至发现,由于埃德温娜对[[尼赫鲁]]的好感,她的脾气也开始变好,比往常更显得温顺、亲切,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另一种快乐。以后,蒙巴顿夫妇奉命回国,但埃德温娜和尼赫鲁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就此结束。
===情书背后===
蒙巴顿在回忆录中透露,埃德温娜在他面前从来不掩饰对尼赫鲁的好感。1952年,埃德温娜写信给自己的丈夫,请求他代为保管尼赫鲁写给她的全部私人信件。可以看出,埃德温娜认为自己相当了解蒙巴顿,她认为自己与另一位男子的暧昧关系,不会影响到她的家庭。
据说蒙巴顿也给埃德温娜写过一封令人不可捉摸的信:“我很高兴你知道我了解,并经常获悉你和尼赫鲁有一种特殊关系。由于我对他的喜爱和钦佩,加之我存在诸多缺点,我尚不知道什么叫妒忌,这就是我为你们往来提供方便的原因。”
埃德温娜的自信来自于对蒙巴顿非常了解;同时,蒙巴顿对妻子的爱也从来没有动摇和减弱过。当他们夫妇从印度载誉回国时,首相艾德礼亲往机场迎接,并高度赞扬蒙巴顿在印度期间的出色工作。
1960年初,埃德温娜又开始了她一年一度的东南亚旅行。在旅行途中,由于劳累过度,在睡梦中突然逝去。噩耗传来,蒙巴顿为之心碎。一年后,他对一位密友无限伤感地说:“现在除了工作,对我来说,什么也不存在了。”
然而,蒙巴顿毕竟还是凡人,他对于妻子与尼赫鲁的亲密往来,依然存在疑虑。就在[[埃德温娜]]去世不久,蒙巴顿迫不及待地让女儿帕梅拉仔细查阅了尼赫鲁写给埃德温娜的全部信件。他无法放下的是:妻子和尼赫鲁之间的关系,是否仅仅停留在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范围之内?这种反应,似乎更接近于人之常情。
=视频=
<center>
{{#ev:youku|XMzU5NDM0MjQ0|640|inline|皇室真相:皇室真相之蒙巴顿谋杀案 |frame}}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英国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