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郯城县

增加 76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郯城县.jpg|缩略图|右|郯城县[http://www.linyi.cn/__local/C/74/9D/28C57C059A1F268C66393D553E1_B20C9C41_F3DF.jpg 原图链接][http://www.linyi.cn/info/1242/77175.htm 来自临沂市人民政府网图片]]]''' 郯tán城县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东省 ]][[ 临沂市 ]] 所辖的一个县,古称郯县。总面积为1182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92.7万<ref>[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87581877407522960&wfr=spider&for=pc 山东省一个县,被江苏省半包围,境内有“一步跨亿年”之地],百家号 2017-12-23 21:46</ref>。
文名 郯城县
 
外文名 The County Of Tancheng
 
行政区类别 县
 
下辖地区 1街道、12个乡镇
 
电话区号 0539
 著名景点 [[ 郯国故城 ]] [[ 银杏古梅园 ]] [[ 马陵山 ]] 、麦坡地震断裂带等 机场 [[ 临沂机场]] 火车站 [[ 郯城 ]] 火车站 
车牌代码 鲁Q
 
行政代码 371322
 
荣誉称号 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银杏之乡、中国园林县城
 
面积 1189平方公里
 
别名 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
 国家/地区 [[ 山东省 ]][[ 临沂市]] 
政府驻地 郯城县郯城街道人民路29号
 
邮政编码 276100
 地理位置 [[ 山东省 ]] 最南端,与 [[ 江苏省 ]] 相邻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方言 中原官话兖菏片郯城方言
 
人口 94.1万人(2018年总人口)
 
GDP 326.7亿元(2018年)
 
特色小吃 马头烤牌、糁、沓煎饼、盐豆子等
==历史沿革==
郯城建置,始于 [[ 郯国 ]] 。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
[[ 战国时期 ]] [[ 周威烈王 ]] 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
[[ 周显王 ]] 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 [[ 楚汉 ]] 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 [[ 扬州 ]] [[ 秦州 ]] ,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
汉承秦制。郯为县、郡和 [[ 徐州 ]] 刺史部治所。
[[ 王莽 ]][[ 代汉 ]] ,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 魏晋 ]][[ 南北朝 ]] 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先是三国 [[ 魏黄 ]] 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
隋,改郡为州。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 [[ 大业 ]] 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
唐, [[ 武德 ]] 元年(618年),又 [[ 行州县 ]] 。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 [[ 贞观 ]] 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 [[ 河南 ]] 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 [[ 临沂县 ]] ,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
元末,郯城县复置。
[[ 明代 ]] ,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 [[ 沂州 ]] 。下辖政区为4乡45社。
[[ 清朝 ]][[ 雍正 ]] 二年(1724年), [[ 兖州 ]] 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 [[ 隶沂州 ]] 府。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
 1925年, [[ 山东省 ]] 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 
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其辖区改为5区44乡。
 
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1938年春, [[ 日本 ]] 侵略军侵占郯城。 1939年11月, [[ 八路军 ]] 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 
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民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政府撤销。
 
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
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同年10月,县政府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 。1941  1941 —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 [[ 临沭 ]] 、赵镈( [[ 苍山 ]] )二县。
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
1947年2月,郯城县为 [[ 国民党 ]] 占领,1945年,国民党政府政区按 [[ 民国 ]] 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
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
 
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
 
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政府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12月29日,撤销十里乡、归义乡,将其并入郯城镇;撤销大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花乡;撤销清泉乡,将其并入泉源乡;撤销高册乡,将其并入马头镇。
 
即郯城县由11个镇、11个乡调整为11个镇、6个乡:郯城镇(归义乡、十里乡)、马头镇(高册乡)、重坊镇、李庄镇、褚墩镇、杨集镇、高峰头镇、庙山镇、黄山镇、港上镇、沙墩镇、胜利乡、新村乡、花园乡、红花乡(大尚庄乡)、泉源乡(清泉乡)、归昌乡。(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地质===
郯城县地处沂蒙山南麓,当沂沭河断裂带南延部分。断裂带东侧两条断裂: [[ 昌邑 ]] ——大店断裂、 [[ 安丘 ]] ——莒南断裂,均较清晰明显;西侧两条断裂:唐郚 ——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则隐伏于第四系复盖层下,并向西南延伸。这四条断裂走向基本平行通过县境,构成大型北北东向构造带。这一构造带晚期新构造活动中又被北西西向断裂所切错,致使区域地质更趋复杂。
===地貌===
===河流===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郯城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 [[ 白马河 ]] 、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气候===
===矿产资源===
郯城县因其在大地构造上的特殊地位,地层比较齐全,构造十分复杂,拥有得天独厚的成矿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金属矿有铁矿,非金属矿有煤、 [[ 金刚石 ]] [[ 重晶石 ]] [[ 石灰岩 ]] 、建筑黄沙、建筑石材等。
====铁矿====
===植物===
县内植物种类繁多。截至2010年,郯城县高等植物有121科764种,其中野生植物89科660种,栽培植物104种。各类植物中,林木树种中以杨、柳、槐多见, [[ 银杏 ]] [[ 板栗 ]] 最具代表性;药材有毛莨等百余种。 [[ 小麦 ]] [[ 水稻 ]] [[ 玉米 ]] 则为境内主要栽培植物。
===药材资源===
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境内出产中药材300余种,以植物性药材为多,动物性药材和矿物性药材种类不多,产量也较小。
植物性药材:羊蹄( [[ 土大黄 ]] )、 [[ 天门冬 ]] [[ 太子参 ]] [[ 牛膝 ]] [[ 白芷 ]] [[ 何首乌 ]] [[ 地榆 ]] [[ 防风 ]] [[ 黄芩 ]] [[ 葛根 ]] [[ 山药 ]] [[ 百部 ]] [[ 百合 ]] [[ 半夏 ]] [[ 香附 ]] [[ 茅根 ]] [[ 元胡 ]] [[ 杜仲 ]] [[ 远志 ]] [[ 枣仁 ]] [[ 柏子仁 ]] [[ 芫条花 ]] [[ 柴胡 ]] [[ 丹参 ]] [[ 桔梗 ]] [[ 苍耳 ]] [[ 茵陈 ]] [[ 鹅不食草 ]] [[ 瓜蒌 ]] [[ 兔丝子 ]] [[ 紫苏 ]] [[ 薏芯仁 ]] 等。
===动物性药材===
===矿物性药材===
[[ 云母 ]] [[ 钟乳石 ]] [[ 朱砂 ]] [[ 代赤者石 ]] [[ 磁石 ]] [[ 青蒙石 ]] 等。
===人口民族===
1959年,郯城县总人口即达47.93万人;1969年,郯城县总人口为63.16万人;1979年,郯城县总人口增至74.86万人;1989年,郯城县总人更达85.09万人;1999年,郯城县总人口已达96.45万人。建国50年,本县净增人口55.09万人,净增率达136.5%。此人口数字为建国前186年间所增人口的16.8倍。若以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字338770人计算,郯城县1953—1999年46年间,即净增人口57.58万,净增率148.1%,更为建国前186年间所增人口的17.2倍。1497.6降至1312平方公里
2010年,郯城县总人口92万人。2011年,郯城县总人口92.7万人。人口分布密度:从空间分布看,与山河相间之地貌特点一致,呈随山河走向疏密分布之特点。 [[ 马陵山 ]] 绵延东境南北60余公里,约占郯城县总面积12%,此山区为县内人口密度最小地区,沂沭河川流县地腹心40~60公里不等,其干流两岸1公里之内为县人口最为稠密区,山河之间或两河之间涝洼地区,其人口密度介于二者之间。 从性别构成比来看,郯城县男女性别比为106.19:100。
2012年年末,郯城县总户数25.9万户,总人口94.1万人,非农业人口23.3万人,男性48.5万人,女性45.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4:100。出生人口9733人,其中男性5328人,女性44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15‰。
====民族====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 [[ 族548233 族]]548233 人,占总人口的99.52%; [[ 族2648 族]]2648 人,占0.48%;其它有 [[ 族6 族]]6 人, [[ 朝鲜 族4 族]]4 人, [[ 族2 族]]2 人, [[ 哈尼 族1 族]]1 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汉族764884人,占总人口的99.54%,比1964年普查增长39.40%,年均增长1.86%;回族3481人,占0.45%,比上次普查增加31.46%,年均增长1.53%;其它民族为满族13人、壮族5人、 [[ 朝鲜 族4 族]]4 人、 [[ 蒙古 族1 族]]1 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郯城县有17个民族。其中汉族871079人,占99.52%;比1982年普查增长13.88%;回族4094人,占0.46%,比1982年普查增长16%;其它民族为蒙古族7人,朝鲜族3人、 [[ 族11 族]]11 人、 [[ 族2 族]]2 人、 [[ 族10 族]]10 人、壮族7人、 [[ 布依 族4 族]]4 人、满族22人, [[ 族1 族]]1 人、 [[ 族2 族]]2 人, [[ 族2 族]]2 人, [[ 哈尼 族3 族]]3 人, [[ 族1 族]]1 人, [[ 傈僳 族1 族]]1 人, [[ 族1 族]]1 人。
2011年,郯城县汉族占99.54%;回族占0.45%;其它民族为满族、 [[ 壮族 ]] 、朝鲜族、蒙古族。
==经济==
===鲁南五大调===
[[ 鲁南 ]] 五大调活跃在以郯城马头为中心遍及整个鲁东南,甚至传到鲁北广饶等地的一种民间曲调。因集中流行于郯城、马头一带,故又称“郯马调”,也称“淮调”、“五大调”。它的旋律婉转圆韵,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多以叙事的形式,讴歌自然风光和人际情谊<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250244588422879&wfr=spider&for=pc 鲁南五大调(你不了解的非遗文化)],百家号 2018-07-2823:55</ref>。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海孝妇===
孝妇传说的源头是《 [[ 汉书 ]] 》。
===郯城木旋玩具===
郯城木旋玩具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归属,对于研究当地乃至中原地区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内容最初取材于 [[ 民间传说 ]] [[ 民间故事 ]] ,在图案的设计上,既有儿童喜爱的花纹,又有成人视为吉祥如意的龙凤图案,有着童稚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折射出人类发展的足迹。
===郯城县木版年画===
===柳编工艺制品===
[[ 白柳 ]] ,民间群众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 白柳的种植和编制工艺品生产,主要分布在沂、沭河两岸的李庄、 [[ 黄山 ]] 、沙墩、庙山、高峰头等乡镇。农民有着种植白柳的习惯。其传统柳编制品,主要编织 [[ 簸箕 ]] [[ 针线筐 ]] 、条箱等农家日常生活必需品,当地生产柳,当地加工,当地销售。自1972年郯城县工艺美术总厂开始生产柳编工艺品。郯城县种植白柳条5万多亩,年产白柳条近3000万斤,为农业创汇进一步开发柳编工艺品生产打下了坚强基础。郯城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柳编工艺品出口生产基地,1999年3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ref>[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711/20171102/news_20171102_2777492.shtml 郯城柳编千年历史享誉国际 "杞柳之乡"美名扬],半岛网 2017-11-02 10:00</ref>。
===膏像工艺制品===
===望海楼景区===
 
在城东南15公里处,位于红花乡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错叠,形如石楼。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称为孔子登临处--望海楼。
===齐魏马陵之战战址===
 
在山东郯城县马陵山。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是军事家孙膑指挥齐国军队以少胜多,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
===马陵山景区===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地形条件与史料上关于马陵之战的描写相吻合。马陵山一带还出土了大量铜箭头和青铜兵器。此外,沿马陵山一带还有很多地名、村名都与齐魏马陵之战有关。如:孙膑养马的马场,齐军射庞涓的社子,庞涓中伏地之独龙涧,也称庞涓沟,庞涓一次上马石、二次上马石,魏军卸甲之卸甲营,庞涓自杀的恨谷崖等。
====清泉寺====
位于郯城东北15公里马陵山东坡,泉源乡司家村西北1.5公里半山处。该寺南北长31米,东西宽20.5米,占地近1亩。大殿3间,单歇式建筑,依山顺势,座北面南,殿后为红石山包,后壁以山崖为墙,露出部位高约1米,前墙1米向上和山墙是青砖结构。大殿中间靠后设一神坛,坛上坐1.5米高泥塑佛像,坛四角有“四大接力神”,以扛坛状支撑。佛像前有阿”、“伽叶”两尊泥像相对而立,其底座是低于主像坛0.2米的泥台,主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神态表情各不相同,肤色服饰因人而异,有的骨瘦如柴,有的肚大腰圆,栩栩如生。寺院建筑和东西廊房全系红石,屋宇是山红草缮顶,文革期间被毁。存明万历五年重修云门寺记”石碑1幢,古银杏树1株。  
银杏节:2015年11月8日,中国郯城第三节银杏节暨银杏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郯城县开幕。深秋时节,郯城县内万亩银杏林一片金黄,成为了妆点秋末初冬的一抹亮色。郯城县300年以上古银杏树2万余棵,占全国的40%以上;银杏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定植银杏1400万株,年产优质银杏果400万公斤,银杏叶1000万公斤,银杏种植规模、银杏叶产量、定植株数位居全国四大银杏产区之首,银杏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
 
银杏作为临沂的“市树”,也是郯城的第一金字招牌和重要名片。自1992至今,郯城县共举办过6次银杏主题节庆盛会。2009年“郯城银杏”地理标志注册成功,“郯城银杏”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郯城县内树龄最长的一棵银杏树龄已达3000余年,粗壮的树干需要6、7个成年挽手才能合抱住。郯城当地人将此树称之为“老神树”,前来参观和祈福的游人络绎不绝。
==交通条件==
 
===铁路===
 
距哈长铁路(哈尔滨到浙江的长兴)郯城火车站4公里、距陇海铁路新沂站20公里、距兖石铁路临沂站40公里。[25]
===机场===
 
郯城至临沂机场、连云港机场各50公里,距徐州机场110公里。
===港口===
 
距连云港港、日照港各100公里,青岛港300公里。
==城市荣誉==
 
中国杞柳之乡 中国银杏之乡 中国乐器之乡
 
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 中国男装加工名城 山东省园林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园林县城
64,2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