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艾絲特·杜芙若

增加 1,5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name = 艾絲特·杜芙若
| image = [[File: Duflo_personalDuflo_personal_v2.jpg |缩略图|center|300px|[http://cms.iweek.ly/index.php?/article/index/200076596 圖片來源:艾絲特·杜芙若 ] ]]
| birth_date = 1972年10月25日
| birth_place = [[法國]][[巴黎]]
}}
'''艾絲特·杜芙若'''({{lang-fr|Esther Duflo}};{{IPA-fr|dyflo|lang}},{{bd|1972年|10月25日}}),[[法裔美國人|法裔美國]][[經濟學家]] ,{{link-en|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J-PAL)聯合創始人,2019年。現在[[ 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 得主之一,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 杜芙若 她也 是國家經濟研究局副研究員<ref name=BREAD“Duflo-01">[http://ipl.econ.duke.edu/bread/about.htm#Board BREAD Board of Directors] {{webarchive|url=https://webwww.archivenber.org/webpeople/20130308221023/http://ipl.econ.duke.edu/bread/about.htm |date=2013esther_duflo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 -03-08 }}Esther Duflo]</ref>,服務於經濟分析董事會,是經濟和政策研究的發展經濟學主管<ref name=CEPR"Duflo-02">[http://www.cepr.org/RESEARCH/pdlist.htm Program Directors in each Program of CEPR]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311053052/http://www.cepr.org/research/pdlist.htm |date=2013-03-11 }}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CEPR) ]</ref>。
* ''' 獲得2019 2019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
* ''' 和其先生合 :「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
* ''' 「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聯合創始人'''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 Abdul Latif Jameel 減緩貧窮與發展經濟學講座教授(Abdul Latif Jameel Professor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之後,隨即獲聘為該校經濟系助理教授,並且任教至今,同時是美國文理科學院與世界計量經濟學會院士,也曾經獲得許多獎項,二○一○年取得著名的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這個獎項是表彰美國四十歲以下最傑出的經濟學家;二○○九年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學金(MacArthur “genius” Fellowship),並且在二○一○年取得首屆卡沃—阿蒙哥國際獎(Calvó-Armengol International Prize)。《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將她評為當今世上最好的八位經濟學家之一;《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二○○八至二○一○年將她列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百個思想家之一;二○一○年《財富》(Fortune)雜誌將她列為當今四十歲以下最有影響力的四十個商業領袖之一。
<ref name="Duflo-01">[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99b155v5i105e24i104x70p108z124bxvesrq47zxg 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 ]</ref>
* -----------------------
夫妻檔經濟學家印度裔的阿比希吉特-巴納吉和法國的 艾絲特杜芙若榮獲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的研究指出,貧窮國家的平均生產力,因為科技技術使用上的落差,例如有些人和公司使用最新技術,其他人只能使用落後技術,而造成巨大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太太杜芙若,現年47歲,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五十年來,第二位女性得獎者,同時還是最年輕的。
<ref name="Duflo-1182">[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50407 美法3學者對抗貧困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ref>
=='''窮人需要的不只是食物,而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在許多國家,貧窮線最初的設定是以食物的攝取為標準,認為飢餓是窮人生活的主要困境。隨之而來的扶貧政策,目標也在於解決飢餓問題,因此編列預算配發糧食或補助窮人購買糧食。這套政策背後的邏輯相信,攝取足夠的熱量之後,就能投入工作,賺取薪資養活自己,最後擺脫因飢餓而沒有體力工作的惡性循環。
 
然而真是如此嗎?
 
兩位作者蒐集資料後,卻發現糧食補助政策並未增加窮人對於主食的消耗量,他們寧可把省下的錢用來購買更美味的食物。窮人與一般人本無二致,人人都喜愛從食物獲得心靈的慰藉,但窮人卻被化約為一套投入熱量、產出動能的生理機制。
 
本書即是兩位作者十五年…
來的研究成果,期間造訪數個國家,瞭解每日支出低於一塊美金的人們如何過活。這類關於貧窮的想像,就是《窮人的經濟學》所要檢視之處。
 
以堅實科學精神,導正失敗社會政策。
讓窮人的經濟學,取代菁英的經濟學。
 
本書藉由解答窮人「不合理」的行為與怪異的現象,剖析相關政策失敗的原因。為什麼窮人不使用免費的保健服務,卻願意支付昂貴的手術費用?為什麼在同樣的班級,窮人家的小孩就是學不好?為什麼要先借貸才能儲蓄?為什麼貸款做生意,收入卻總是成長不了?
 
缺乏資源的窮人錯失人生的各種機會,沒有實質參與社會的基本能力,而平白流失的人力與才華也是國家的損失。本書提供詳實的統計資料與實驗結果,告訴我們貧窮並非無法終結,關鍵在於以謙卑的態度傾聽窮人的聲音,誠實面對各項數據,讓窮人的經濟學取代菁英的經濟學,並且做為政策制定的依據。
<ref name="Duflo-81">[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99b155v5i105e24i104x70p108z124bxvesrq47zxg 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 ]</ref>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