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增加 17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sortable"
|-
|中文学名: 杏 || || 拉丁学名: Armeniaca vulgaris Lam.
|-
|别 称: 杏子 ||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蔷薇目   ||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亚 目:蔷薇亚目 || || 科: 蔷薇科
|-
|属: 杏属 || || 亚 科: 李亚科
|-
|亚属: 李 || || 种:         杏
|-
|命名者: Lam || || 外文名: apricot
|}
== 植物学史 ==
少数地区逸为野生,在[[新疆]]伊犁一带野生成纯林或与新疆野苹果林混生,海拔可达3000米。世界各地也均有栽培。
杏是重要经济果树树种,是常见水果之一,营养极为丰富,内含较多的糖、 [[ 蛋白质 ]] 以及钙、磷等矿物质,另含维生素A原、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杏木质地坚硬,是做家具的好材料;杏树枝条可作燃料;杏叶可做饲料。以种子繁育为主,播种时种子需湿沙层积催芽;也可由实生苗作砧木作嫁接繁育。<ref> [http://frps.iplant.cn/frps?id=%e6%9d%8f 中国植物志]</ref>
== 形态特征 ==
== 地理分布 ==
杏树产中国各地,多数为栽培,尤以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种植较多,少数地区逸为野生,在新疆伊犁一带野生成纯林或与新疆野 [[ 苹果 ]] 林混生,海拔可达3000米。世界各地也均有栽培。<br>
据考证,杏树原产于[[中国]]新疆,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
1.果皮黄白色的品种,如[[北京]]水晶杏、[[河北]]大香白杏;<br>
2.果皮黄色者,如[[甘肃]]金妈妈杏、[[山东]]历城大峪杏和[[青岛]]少山红杏等;<br>
3.果皮近红色的品种,如[[河北]]关老爷脸、[[山西]]永济红梅杏和清徐沙金红杏等。这些都是优良的食用品种。<br>
二. 仁用杏类 果实较小,果肉薄。种仁肥大,味甜或苦,主要采用杏仁,供食用及药 用,但有些品种的果肉也可干制。甜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白玉扁、龙王扁、北山大扁队西的迟梆子、克拉拉等。苦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西山大扁、冀东小扁等。<br>
[[File:金妈妈.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iichatc.com/imgs/33441.jpg 链接] [http://www.iichatc.com/dm_5350 来自爱查网]]]
===== 山东历城大峪杏: =====
又名红玉杏、红峪杏、大峪杏。产于 [[ 山东 ]] [[ 济南 ]] 市历城、 [[ 长清 ]] 等县,为当地主栽品种。果实6月上中旬成熟,发育期70天左右;平均单果重80克,最大的达到105克;长椭圆形,顶平,微凹,缝合线明显,梗洼深;果皮底色橘红色,肉质韧、细,肉厚汁多、纤维少,酸甜适口,风味浓,品质上乘;离核,苦仁。该品种丰产,加工性能好,为优良的中晚熟鲜食加工杏。
[[File:红玉杏.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520681238bffed7b.jpg 链接] [http://www.xbmiaomu.com/gongyingxinxi/show.php?itemid=454690 来自西北苗木网]]]
===== 青岛少山红杏: =====
衰老期树利用中下部角度小、生长健壮的背上枝换头,或在比较直立的枝段回缩,促使隐芽萌发更新。对位置适当的徒长枝,要培养为骨干枝和结果枝组。对结果枝组和结果枝,本着“去弱留强”的原则,选留壮枝、壮芽进行更新修剪。对树势极度衰弱、更新难以奏效的,可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前提下,对主侧枝及大枝组在10-15年生部位进行全树大更新,一次完成,当年可萌发大量新枝,通过夏季抹芽、摘心和冬季整形修剪,第二年即可开花结果,恢复一定的产量。<ref> [http://bk.3456.tv/nongyaobk/31900 杏树的修剪方法]</ref>
==== 管理 ====
如日光温室栽培,可使杏树开花期延长,但单花开放时间缩短,空气湿度较大不利于花粉传播和授粉受精。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授粉受精:用贮藏花粉点授;用鸡毛掸子掸授;花期蜂箱高度与树冠中上部相近,使 [[ 蜜蜂 ]] 一出箱便遇到花。
== 病虫害防治 ==
3、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杏象甲出土上树危害期,利用其假死性,清晨摇树,人工捕杀,清除虫果,并及时喷20%速扑杀2000倍液和50%多菌灵600倍液混合液。防治杏象甲和杏疮痂病、黑斑病、穿孔病,也可选用其他杀虫杀菌剂混用。<br>
4、4月中旬喷40%菊马乳油1000倍液和速克灵200倍液,可防治杏疮痂病,黑斑病、穿孔病及杏蚜虫。<br>
5、6月中旬用灭扫利2000-3000倍液、速扑杀1000倍液和多霉清1500倍液防治红 [[ 蜘蛛 ]] 、介类、黑斑病、穿孔病等病虫,并人工捕杀红颈天牛成虫。<br>
6、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群集而未分散的舟形毛虫,或及时喷速灭杀丁2000倍液进行防治。<br>
7、发芽前即花芽膨大期喷药,可用吡虫啉4000-5000倍液。发芽后使用吡虫啉4000-5000倍液并加对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可杀灭蚜虫,也可兼治杏仁蜂。坐果后可用蚜灭净1500倍液防治蚜虫。
===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 ===
杏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杏褐腐病、杏疮痂病、黑斑病、流胶病,杏 [[ ]] 甲、杏仁蜂、 [[ 蚜虫 ]] 、红蜘蛛、球坚介、舟形毛虫等,可分别防治。<br>
==== 1、杏褐腐病: ====
杏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花和叶片,果实从幼果到成熟期均可感病。发病初期果面出现褐色圆形病斑稍凹陷,病斑扩展迅速,变软腐烂。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黄褐色绒状颗粒,呈轮纹状排列,病果多早期脱落。<br>
== 主要价值 ==
==== 食用 ====
'''杏'''是常见水果之一,营养极为丰富,果实含 [[ ]] 分11%、 [[ 蛋白 质0质]]0.9%~1.2%、有机酸1.4%、 [[ 纤维 素0素]]0.9%,每百克果肉还含有钙26毫克、磷24毫克、 [[ 胡萝卜 ]] 素1.79毫克以及多种 [[ 氨基酸 ]] 。另含维生素A原、 [[ 维生 素C 素]]C 和B族维生素等。杏性温热,适合代谢速度慢、贫血、四肢冰凉的虚寒体质之人食用;患有受风、肺结核、痰咳、浮肿等病症者,经常食用杏大有裨益;人食杏果、杏仁后,经过消化分解,所产生的氢氰酸和苯甲醛两种物质,都能起到防癌、抗癌、治癌的作用,长吃还可延年益寿;杏仁可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常吃有美容护肤的作用。杏子可制成杏脯、杏酱等;杏仁主要用来榨油,也可制成食品。<br>
温馨提示:<br>
实热体质的人多食杏容易发热,会加重口干舌燥、便秘等上火症状。杏的种仁,即杏仁,有甜、苦之分,其中苦杏仁有毒,成人吃40-60粒,小孩吃10-20粒,就有中毒的危险,需要用凉水浸泡后才能食用,如将杏仁制成杏仁茶,既好吃,又安全。<br>
食用推荐:<br>
粟面杏霜汤。粟米面500克炒熟,杏仁100克去皮尖麸炒研,盐60克炒研。将三物合拌匀,每日晨起空腹服用,用滚开水冲调10-20克,亦可加 [[ 酥油 ]] 少许。此汤利肺止咳,护发美容。凡因肺而引起的咳嗽喘息病,久成痼疾者,皆可辅食此汤。
==== 园林 ====
杏在早春开花,先花后叶;可与苍 [[ ]] 、翠 [[ ]] 配植于池旁湖畔或植于山石崖边、庭院堂前,具观赏性。
==== 医药 ====
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痛、咳嗽等疾病。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有一定的补肺作用。杏仁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着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性。杏仁富含维E,有美容功效,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
[[<<本草纲目>]]>:"服杏仁可使之聪明,老而健壮,心力不倦。"
杏仁,味苦,性温,有毒.入肺,大肠经.能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临床常用治老年人外感咳嗽,气喘,痰多喉痹及肠燥便秘。
现代研究,杏仁的主要成分为杏仁甙约3%,杏仁油约50%,和蛋白质及各种游离氨基酸.口服小剂量苦杏仁,经消化道,苦杏仁甙被胃酸或杏仁酶分解生成微量氢氰酸,低浓度时能减少组织耗氧量,同时抑制颈动脉和主动脉体的氧化代谢,致反射性呼吸加深,使痰液易于排出。
<<本草>>记载;用杏仁一味,每盥漱毕,以七枚纳口中,良久脱去皮,细嚼和津液顿咽,日日食之,一年必换血,令人轻健.南 [[ 太平洋 ]] 岛国斐济生产杏子,当地将杏为粮食,当地人福寿绵长,罕患癌症.以上说明杏仁具有一定抗衰老及延年益寿作用。
杏仁含有氢氰酸有剧毒,过量可引起中毒,抗衰老可长期服用市场上的杏仁制品。
== 植物文化 ==
==== 喻义 ====
明末 [[ ]] 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称杏为"树性淫者,莫过于杏",称它为"风流树",这种说法成为杏树的基本文化形象定义。<br>
最早,在 [[ 《庄子》 ]] 的记载中,杏本是具有神圣气息的。作为孔夫子讲学的杏坛,应该是一片杏林,杏树环绕,花香在上,弟子在其熏染中读书,孔夫子在花影中抚琴而歌,书声歌声,风吹花落如香雪。尽管顾炎武后来考据以为,"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鲁国之中也"。但读书有那样一个"绕坛红杏垂垂发,依树白云冉冉飞"的环境,仍然令人神往。<br>
唐以前文人的咏杏诗,北周庾信(513-581)有"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其承载的信息,一是"依稀"与"烂漫"的对比,疏与密,构成了两样不同的意境美。"疏"引申出"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苏东 ]] 坡将此意境发展极致,便是"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萍。"提衣走进月华如水之中,水流光耀,疏影就如漂浮的浮萍,极美。但这首诗的后半部却显矫情,东坡在花间置酒,称"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这是"疏"。"繁"则引申出"皓若春雪团枝繁"或"红粉团枝一万重"。二是说它的美貌可赠宾客,庾信用"红琼"。"琼"是美玉,形容杏花如玉一般莹润而被染红,表达的是"红杏红于染"的意思。但文人们稍稍发挥想象,就用到美女的肤色上去了:"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舞袖遮掩下"雪绕红琼",是多美的一截肌肤,而"美酒一杯花影腻。邀客醉。红琼共作熏熏媚",就是青楼里的景像了。如是想,杏花蒙冤很可能就从"红琼"这个比喻而起。<br>
杏花之美,本来其实有几个阶段的,所谓"杏花看红不看白",先是饱蕾未放时之蓄红,称"红蜡半含萼",夸张一些,就是"蓓蕾枝梢血点干",很有待放的张力。然后初放时,刚一绽放就变浅而成淡粉,但粉薄红轻掩敛羞,含蕊中仍保护着胭脂色,这就是"似嫌风日紧,护此胭脂点"。而杏花雨嫩,花开一定会伴随着春雨,所谓"杏花消息雨声中",雨细才杏花香。刚开始它是暗香,在雨中,疏离之花,含蕊渐渐舒展成变成胭脂泪,暗香越显清高。再然后,雨过天青,晴空日熏,花色残白了,盈盈当雪杏,其实已再无含蓄了。此时团枝雪繁,香气不再暗,已密聚为绯香;而残芳烂漫,已无风恐自零落。再再之后,便是风吹狼藉,半落春风半在枝了。这般本来含蓄娇羞精致之花,谁可恶,将之引向"风流树"的呢?<br>
设想,刚开始可能与盛唐时进士到杏花园初会,称之为"探花宴"有关。而真正将其命名为"风流树"的是晚唐诗人 [[ 薛能 ]] (817?-?),在他笔下,杏花成了借春机卖笑的娼妓:"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太赤裸裸了。随后,吴融才含蓄地用"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而"粉薄红轻掩敛羞"其实也是吴融的形容,他的这一首杏花诗是,"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徘徊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更有味道。吴融不满的应是,大多数后人都记住了 [[ 南宋 ]][[ 叶绍翁 ]] 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而并不知道"一枝红杏出墙头"本是他在晚唐的原创。<br>
还是南宋的 [[ 范成大 ]] (1126-1193)相对厚道,他写过好几首杏花诗,其中有一首吟道:"红粉团枝一万重,常年独自费东风。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将一切归为"报答春无赖",深有意境。
==== 典故 ====
《扬州府志》谈到,开元中,扬州太平园里载有杏树数十株,每逢盛开时,太守大张筵席,召妓数十人,站在每一株杏树旁,立一馆,名曰“争春”。宴罢,有人听得杏花有叹息之声。<br>
唐代 [[ 南卓 ]] 《羯鼓录》讲述了一则“羯鼓催花”的故事,说唐玄宗好羯鼓,曾游别殿,见柳杏含苞欲吐,叹息道:“对此景物,不可不与判断。”因命高力士取来羯鼓,临轩敲击,并自制《春光好》一曲,当轩演奏,回头一看,殿中的柳杏这时繁花竞放,似有报答之意。玄宗见后,笑着对宫人说:“就这一桩奇事,难道 还不应当唤我作老天爷吗?”<br>
二月花神:有些地方流传的是燧人氏,他教人取枣杏之火煮食。 还有的地方以四大美女之一的 [[ 杨玉环 ]] 为杏花花神。 [[ 安禄山 ]] 之乱平息后, [[ 唐玄宗 ]] 想移葬杨贵妃,看见马嵬坡下有一林杏花,因此,后人称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 花语 ====
杏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为:少女的慕情、娇羞、疑惑。<br>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宋代诗人 [[ 杨万里 ]] 的咏杏五绝,他对杏花的观察十分细致。杏花因春而发,春尽而逝,既有绚丽灿烂的无限风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怆,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人生际遇,对杏花的联想感慨也千姿百态:有人在羁旅飘泊中感受到杏花盛开的热烈温馨,有人在惆怅莫名中发现杏花绽放的朦胧灰暗,有人在历尽坎坷后感叹杏花飘飞的落寞凄凉,也有人在相思离别时哀怨杏花凋谢的苍凉无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br>
喜欢此花的人或受到这种花祝福的人:外观跟内在截然不同、外表柔弱、害羞,内心却蕴藏着灵敏的思维及无比的坚强,是经得起风浪的女孩。自少便得到家人的呵护,习惯被爱,却不懂得主动爱护别人。<ref> [http://www.aihuhua.com/huahui/xing-wenhuabeijing.html 护花网]</ref>
1,0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