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北伐战争

增加 1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ref>[http://phtv.ifeng.com/a/20160628/41629530_0.shtml 纪录片 | 北伐记忆:装出来的爱国者],凤凰卫视公众号 2016年06月27日</ref>。
==基本信息==
''' 名    称 ''' :     北伐战争
''' 其他名称 '''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 时   间 ''' :      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
''' 地   点 ''' :   [[中国]]
''' 参 战 方 ''' :    [[国民政府]],[[北洋政府]]
''' 参战方兵力 ''' : [[国民革命军]]约25万,[[北洋军阀]]约100万
''' 主要指挥官 ''' : [[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 结   果 ''' :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战争背景==
===内部因素===
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和[[苏联]]代表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合作,拉开了大革命帷幕。<ref>[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611/11/t20161111_17719116.shtml%20%20中国经济网%202016年11月11日%2011:50 新闻背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中国经济网 2016年11月11日 11:50</ref>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1925年,[[孙中山]]在[[广州]]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
===外部因素===
1925年10月,[[吴佩孚]]、[[孙传芳]]指挥直系军阀于长江流域争夺[[北洋政府]]领导权,向[[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发动反奉战争。[[北洋]]各军阀在[[长江]]流域实力削弱,无力顾及[[国民政府]],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创造契机。
==战争起因==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2月,[[中国共产党]]提出进行北伐推翻军阀的政治主张。同年春,因[[英国]]人在[[长沙]]殴打纠察队员,引发了[[长沙]]各界反英驱赵讨吴运动。时任湘军第四师师长的[[唐生智]]受[[王基永]]的劝导,与[[国民政府]]开始接触。随后,[[蒋中正]]委派[[陈铭枢]]前往,与[[唐生智]]就北伐展开谈判。最终[[唐生智]]决定接受[[国民政府]]指挥。
==战争过程==
[[File:北伐战争001.jpg|有框|右|北伐战争[http://cimg.163.com/news/2005/10/24/200510241709555a99e.jpg 原图链接][https://war.163.com/05/1024/17/20RIM6HF0001123E_2.html 来自网易图片]]]
1926年7月4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
北伐战争进攻[[湖南]],[[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会攻[[武汉]],攻取[[江西]],[[南浔路战役]],进占[[福建]],会攻[[南京]],宁汉分裂。<ref>[http://www.fx361.com/page/2016/0725/1115675.shtml%20参考网%202016-07-25%2000:07:06 北伐战争概述],参考网 2016-07-25 00:07:06</ref>
===北伐战争二次北伐===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议的最后一天决定恢复[[蒋中正]]北伐军总司令的职务。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9日,各路北伐军发起全线总攻。最终[[张宗昌]]率残部弃城北逃。  [[孙传芳]]在[[北京]]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国民革命军]]投降。
==战争结果==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张的专列在[[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当日逝世。6月8日,[[国民革命军]]开入[[北京]]。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交战双方==
===北洋军阀===
[[吴佩孚]]部盘踞两湖、[[河南]]京汉路沿线,兵力号称二十万。[[孙传芳]]部由闽、浙、苏、皖、赣军阀组成,号称“[[东南五省联军]]”,兵力亦约二十万。奉系军阀[[张作霖]]窃据[[北京]]政府,盘踞京、津、直隶、[[热河]]及东北三省,兵力约四十万。盘踞[[山东]]的[[张宗昌]]也有十余万兵力。
===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8个军10万余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
==胜利因素==
===指导思想===
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孙中山]]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大本”;故“今日言和平救国之法,惟有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一途。”可见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北伐观中的地位。
===战争策略===
[[国民政府]]在战争初期以两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
到1927年6月,全国已有201个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人员发展到1000多万人,对农村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扫荡与冲击。
==战争影响==
[[国民政府]]在北伐战争中,也吸收中国各地反北洋势力,形成了派系众多的政治联合体。北伐结束后,各派系之间的纷争始终未停息过。[[国民党]]派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政治派别,另一类属于地方实力派。由于地方军阀扩大势力与中央冲突,,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二万多人举行[[南昌起义]],标志着长达十年的第一次国共内战正式爆发。  <ref>[http://www.52shijing.com/lsjm/76575.html 北伐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北伐战争带来什么影响?],吾爱诗经网 2019-04-02 17:56:14</ref>
==战争意义==
北伐战争仅二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北伐战争加深了革命认识,保证了国家独立,维护了祖国统一。<ref>[https://www.ranyunge.com/zhishijingyan/54167.html%20染云阁%202016-02-23%2014:01:28 国共合作之北伐战争的意义有哪些 ],染云阁 2016-02-23 14:01:28</ref>
==革命评价==
[[周恩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际上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对北伐胜利进军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人民网评)
==纪念馆==
[[File:北伐战争008.jpg|缩略图|右|北伐战争[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60615/1568b7b1a8cb4fcfbec7e1d8502f0a63_th.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83348346_176077 来自搜狐图片]]]
北伐战争纪念馆位于[[韶关]]市区帽子峰北坡,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主馆为一栋青砖外墙的二层仿古建筑。馆前的庭院里,[[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庄严地矗立于蓝天之下。该纪念馆分为序厅、北伐战争展厅、北伐名将展厅等六大部分,建设和布展总投资1799万元人民币。
目前,纪念馆所在的帽子峰上仍保存从大革命至抗战时期的碉堡8座,分别为定韶堡、巩北堡、指挥堡、武城堡、桥头堡等,加上周边的崖壁堡、码头堡等,共有13座之多。
==视频==
== =<center>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center>===
<center>{{#ev:youku|XNzIzMDg4ODAwA|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10 中國通史]]
[[Category:軍政事件]]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