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6
次編輯
變更
冒辟疆
,创建页面,内容为“'''冒辟疆''':即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
'''冒辟疆''':即[[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
[[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
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基本信息==
本名:冒襄
字号:字辟疆
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
出生时间:1611年4月27日
去世时间:1693年12月31日
主要作品:《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影梅庵忆语》等
主要成就:一生著述颇丰
父:冒起宗
妾:董小宛
==人物生平==
冒襄,字辟疆,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1611年4月27日)。
冒襄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读书,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撰《巢民诗集》8卷,《文集》6卷,《影梅庵忆语》1卷,另辑《同人集》12册。
明清时期,如皋城里的冒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文化世家。 当时的明王朝已成溃乱之势,东北在清兵的铁蹄之下,川陕湖广是"流寇"驰骋的战场,而江浙一带的士大夫依然过着宴安鸩毒、骄奢淫逸的生活。
秦淮河畔,妓家所居的河房开宴沿宾,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鸳鸯与书生的乌巾紫裘相交错,文采风流,盛于一时。
辟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贵子弟的浪漫风习。一方面,他年少气盛,顾盼自雄,主持清议,矫激抗俗,喜谈经世大务,怀抱着报效国家的壮志;另一方面,又留恋青溪白石之胜,名姬骏马之游,过着脑满肠肥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清史稿》 冒襄传===
冒襄,字辟疆,别号巢民,如皋人。父起宗,明副使。襄十岁能诗,董其昌为作序。崇祯壬午副榜贡生,当授推官,会乱作,遂不出。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四公子"。襄少年负盛气,才特高,尤能倾动人。尝置酒桃叶渡,会六君子诸孤,一时名士咸集。酒酣,辄发狂悲歌,訾詈怀宁阮大铖,大铖故奄党也。时金陵歌舞诸部,以怀宁为冠,歌词皆出大铖。大铖欲自结诸社人,令歌者来,襄与客且骂且称善,大铖闻之益恨。甲申党狱兴,襄赖救仅免。家故有园池亭馆之胜,归益喜客,招致无虚日,家自此中落,怡然不悔也。襄既隐居不出,名益盛。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著述甚富,行世者,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书法绝妙,喜作擘"白大"字,人皆藏弆珍之。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五日(1693年12月31日),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
==怀才不遇==
冒襄在1627年-1642年间,六次去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连举人也未捞到。他深感怀才不遇。明代自万历以来已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倾颓,已达登峰造极。面对这种危亡局势,一般在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怎不忧心如焚呢?
1636年,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1639年由[[吴应箕]]起草、冒襄等复社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乱公揭》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
==逃难生活==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清兵入关,建立大清国。
南京的明朝旧臣建立了弘光政权。阉党余孽[[阮大铖]]投靠[[马士英]],当上了南明的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他要报复复社诸君子。正巧冒襄因风闻高杰将驻防如皋,举家逃往南京。在南京,阮大铖对冒襄游说不成后,便派遣锦衣卫逮捕了他,直至第二年,马、阮逃离南京,始得脱离牢狱之灾。
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连夜逃往扬州,靠了史可法的荫庇,才躲掉了这场灾难。 公元1645年6月,如城抗清英雄[[陈君悦]]组织义兵抗拒清廷官吏。冒襄再次举家逃往浙江盐官。从夏至冬,辗转颠沛,在[[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遗矣"。这一切在他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变化,第二年他从盐官回归故里隐居。
==不仕满清==
清兵平定全国后,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他,信中转达了当权人物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要"特荐"他。但冒襄以痼疾"坚辞"。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
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以明朝遗民自居,淡泊明志,决不仕清的心态和节操。与此同时,他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如在水绘园内增建碧落庐,以纪念明亡时绝食而死的好友戴建,即其一例。
随着岁月的流逝,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生活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度日。他自述道:"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表达了他不事二姓的遗民心态,这一点是冒襄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文学著作==
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书画艺术==
冒襄《湖北归来图》、《樵唱惊开图》、《山光水色图》《松寿图》,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人物轶事==
冒辟疆(1611-1693年),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生,名襄,小名绳绳,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晚年自号醉茶老人,私谥潜孝先生。江苏如皋人,现如城水绘园系冒氏故居。明末清初文学家,时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和商丘侯朝宗并称"明末四公子",享年83岁。
冒辟疆一生反清复明,著述颇丰,大节已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定论。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载,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毛泽东阅后很是赏识,特地找田谈话说:"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
但冒氏和他的前辈[[唐伯虎]]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一样,个性风流倜傥,不拘小节,时有"东南秀影"和"人如好女"之名,其婚姻和情爱生活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这在当时来说亦无可厚非。据笔者考证,冒辟疆一生除"露水夫妻"外,有文献可考的就有10多位女性与他有过情爱关系。(周高潮/文)
===苏元芳===
冒辟疆19岁成婚,明崇祯二年(1629年),娶中书舍人[[苏文韩]]的三女儿苏元芳("芳"亦作"贞")为妻,后生二男一女。苏氏为荆(湖北)人,据传长冒两岁,为冒氏祖父冒梦龄任江西会昌县令时与苏文韩订下的"娃娃亲",当时冒氏才3岁。苏氏能画,有画作存世。
===王节===
与冒辟疆最早发生"婚外情"的是秦淮歌妓[[王节]]。崇祯三年秋天,20岁的冒辟疆首次到南京秦淮河畔的国子监参加乡试。
十里秦淮南岸武定桥和钞库街之间的旧院,与贡院隔河相对,这里南曲名妓云集,是当时举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冒氏在这里首先结交了"有姿色"名噪秦淮的"王家三胞胎"中的二妹王节娘。
这段艳迹在冒氏的文友锡山黄传祖《奉祝辟疆盟兄暨苏夫人四十》一词中曾有提及:"金陵握手钱郎席,王姬劝琖淹遥夕",词中的"王姬"即指王节。据余怀《板桥杂记》载,王氏后来从扬州顾不盈和王恒之。
===李湘真===
冒辟疆在与王节交往的同时,又结交了秦淮河桃叶渡上的另一位南曲名妓。[[李湘真]],字雪衣,南曲中称她为十生、李十娘。她长得娉婷娟好,肌肤如雪,人很慧巧,特别是一双眼睛灵动有神,"既含睇兮又宜笑",为另一版本的"秦淮八艳"中人。据载:冒氏在金陵时,在李十娘的"寒秀斋"淹留最久,是"冒公子的红颜知己"。
十娘平日自重声价,常常称病,不自妆饰。鸨母怜惜她,顺从她的意愿,亦时常婉言谢客。而对冒辟疆这样的知己,十娘则是欢情自接,嬉怡妄倦。
自崇祯三年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冒辟疆先后6次赴金陵乡试,都与李姬有交往,还向她学唱昆腔。崇祯十二年乡试之前,学使倪三兰出了30道时文题,让考生在入闱前交稿。冒辟疆白天忙于应酬,利用午夜与十娘同寝之时,每日打一腹稿,一个月间,竟完成了30篇时文,社友们交口称赞,十娘也非常欣赏。
50多年后,冒氏在《和书云先生已巳夏寓桃叶渡口即事感怀原韵》一词中回忆自己年青时的"秦淮风流"往事时说:"寒秀斋深远黛楼,十年酣卧此芳游。媚行烟视花难想,艳坐香熏月亦愁。朱雀销魂迷岁祀,青溪绝代尽荒丘。名嬴薄幸忘前梦,何处从君说起头。"
===陈圆圆===
据冒辟疆的词友陈维崧(字其年)在《妇人集》中记载,崇祯十四年春天,冒氏途经苏州,经同乡许直推荐慕名去阊门外的横塘寓所寻访梨园名伶[[陈圆圆]],陈为之演唱弋腔曲剧《红梅》,冒在《影梅庵忆语》中赞道"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
离别时冒牵陈姬之衣,订下当年八月再见之约,当年秋天冒氏携母马恭人路过[[西湖]]"讯陈姬,则已为[[窦霍豪]]家掠去,闻之惨然。"后至阊门,失而复得再见陈圆圆,当面与圆圆订下了"嫁娶之约"并相约来年择日迎娶。
可是到了第二年二月,冒再去访陈时,发现陈十日前再次被当朝强权势窦霍门下客强掳而去。冒怅惘无极,因为急父母之难而辜负陈圆圆,随后返乡。后陈被掠去京城欲献给崇祯帝争宠未果,随后被当时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纳为小妾。
[[李自成]]进京后,陈又被李的大将[[刘宗敏]]掠去,惹得[[吴三桂]]"冲桂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否则"冒董姻缘"就要改成"冒陈姻缘"了。
陈圆圆(1615?-1681年),名沅,字畹芬,常州武进(亦说为苏州昆山)人,晚年入道门,法名寂静,字玉庵,卒于云南。圆圆本姓邢,因家贫从小被卖给陈家戏班,改姓陈,寓居南京秦淮,当时已是"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金陵名姬,与董小宛同为"秦淮八艳"之一。
===董小宛===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冒辟疆早前结识的陈圆圆的"姊妹"、原南京秦淮河上的南曲名妓董小宛从苏州来到如城从良,开始冒氏将她安顿在"水绘园艳月楼"内辟为"别室",第二年四月正式立为"如夫人"。
这一年,小宛20岁,冒氏33岁。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明天启四年(1624年)生于南京(亦说为苏州半塘街),"秦淮八艳"或"金陵八艳"之一,饮"针神曲圣"之誉,跻身"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列。
据冒氏本人《影梅庵忆语》称:她与冒氏在乱世中相伴9年,殁于清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日,享年28岁,葬于如城南郊"影梅庵"侧。但后世存疑较大,很可能在1645年(顺治二年)在离乱之中死于清兵之手,时年22岁。董小宛一生无嗣。"冒董姻缘"是旧时才子佳人结合的典型,后世剧本和民间传闻较多,至今不衰,兹不赘述。
董小宛(公元1624-1651年) ,名白,又字青莲,南京人,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
她16岁时,已是芳名鹊起,与柳如是、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1639年乡试落第的冒襄与小宛偶尔在苏州半塘相遇。她对冒襄一见倾心,连称:"异人!异人!"虽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为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
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加上科场失意,情绪沮丧到了极点。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小宛才艺出众,能诗善画,尤其擅长抚琴。今水明楼内的古琴,就是她当年心系之物。
冒辟疆最早从方以智那里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吴应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啧啧称道小宛。
而小宛时时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讲说冒辟疆,知道复社中有这样一位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崇祯十二年乡试落第,冒辟疆听说小宛住在半塘,便多次访寻,小宛却逗留在太湖洞庭山。苏州歌姬[[沙九畹]]、[[杨漪照]]名气与小宛相当,辟疆便每天来往与沙、杨之间。
在离开苏州前,辟疆又前往董家,小宛醉卧在家,与辟疆相会于曲栏花下。辟疆见小宛秋波流转,神韵天然,只是薄醉未消,懒慢不发一言。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撑着起身,牵着他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如在梦中。今天一见到君,便觉神怡气旺。"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辟疆好几次要告别,小宛都苦留辟疆。
在与冒辟疆的恋爱嫁娶中,董小宛处处主动,焕发出向往自由、寻觅真情的个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举步踌躇,显露出一个大家公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弱点。
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
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小宛初进冒家,见[[董其昌]]仿钟繇笔意为辟疆书写的《月赋》,非常喜爱,着意临摹。接着到处找钟繇的字帖。后来觉得[[钟繇]]的字体稍稍偏瘦,又看到他的《戎辂表》将她推崇的关羽称为贼将,便废钟帖而改学曹娥碑,每天几千字,从不错漏。
小宛曾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也为[[苏元芳]]登记柴米油盐的用项及银钱出入。小宛画的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
15岁时作品《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她的题词,到如皋后,她保持着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
后来逃难途中,仍把书画藏品捆载起来,随身带走。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芥茶温淘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却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为他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
她不仅在中间加上适量的食盐和酸梅调味,还采渍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这样制出的花露入口喷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鲜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无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独独是露凝香发。
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
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有一种异香绝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一匕一脔,妙不可言。
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东坡肉"相映成趣。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
歌妓都能豪饮。崇祯十五年,銮江汪汝为在江口梅花亭宴请辟疆和小宛。也许是汹涌的长江白浪激发起小宛的豪情逸致,她"轰饮巨叵罗,觞政明肃,一时在座诸妓,皆颓唐溃逸"。这种情景辟疆只见过一次。
因为小宛见辟疆饮酒很少,量不胜蕉叶,也就不怎么喝。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都爱喝芥片。这种芥片煮好后有一股婴儿肉香。煮茶当然是小宛的拿手好戏。他们常常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
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与辟疆的两个小孩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
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
小宛曾对辟疆说:"我书写谢庄的《月赋》,见古人厌晨欢,乐宵宴。这是因为夜之时逸,月之气静,碧海青天,霜缟冰静,比起赤日红尘,两者有仙凡之别。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来以前,已呼呼大睡,没有福气消受桂华露影。
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小宛和辟疆都喜欢静坐香阁,细品名香。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小宛使用沉香的方法和俗人不同。俗人是把沉香放在火上烧,烟扑油腻,须臾即灭。不仅体察不到香的性情,而且烟气沾染上襟袖还带有焦腥味。小
宛采用的是隔纱燃香法,讲究品香时的情调。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几只宣德炉内燃沉香,静参鼻观,就好像进入了蕊珠众香深处。
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小宛随夫一路南逃。
顺治五年的七夕那天,小宛看见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兴致,要摹天上流霞制作一对金钏。她叫辟疆写了"乞巧"和"覆祥"的字样,镌摹在金钏上。
这对制作精妙的黄跳脱在第二年七月忽然从中断开。他们又重新做了一对,辟疆写了"比翼"、"连理"四个字镌上去。足见董小宛是把这对金钏儿看作爱情的信物。
小宛最爱晚菊。有个朋友送给冒辟疆几盆名为"剪桃红"的菊花,花繁而厚,叶碧如染,浓条婀娜。小宛见到"剪桃红",非常喜爱,特意将花放在床边。
每天晚上,高烧绿烛,用白色屏风围起三面,放一张小椅子在花间,调整好菊花,让菊影具有参横妙丽之态,然后身入花间,使人在菊中,菊与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画。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后时刻,她还叫冒辟疆把"剪桃红"搬到床前给她看枝叶是否茂盛,可有虫害。
小宛和辟疆曾住嘉兴海盐水绘阁。她在南北湖畔鸡笼山上面对暮春凄凉景致,感叹江河破碎,一家流离,泪葬残花。据说《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即改编自小宛葬花。
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照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处的九年中享尽。艰难的生活中,饮食已是难饱,小宛的身体又十分虚弱,加上照顾辟疆连续几场大病,使得小宛身体顷刻间垮了下来,连续二十多天喝不进一口水。
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仙逝,年仅28岁。临终之时,她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 冒家上下恍惚伤痛,葬之于如皋影梅庵。历代文人多有凭吊。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当年未死,被[[洪承畴]]计取,送入皇宫,以博帝欢,得顺治宠爱,辟疆恐惧,谎称小宛已死,其实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属虚谈。
董小宛死时28岁,顺治才14岁,小宛与辟疆崇尚气节,誓死不肯降清。小宛厌恶宫廷的奢侈生活,何况满汉不通婚,小宛无入宫邀宠之理。顺治所忠爱的是栋鄂妃也非董鄂妃。栋鄂妃武臣鄂硕之女。
18岁入宫(而小宛19岁嫁辟疆)。栋鄂妃生得美慧异常,且端静温柔,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8月册为贤妃,12月进为贵妃。
[[顺治]]与她形影不离,赋诗作画,研究佛法。顺治十七年栋鄂妃的儿子不满百日夭折。她悲伤过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顺治帝追封她为端敬皇后,罢朝五日,治丧礼仪碑极隆重。至于传说顺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更是谬传。
董小宛从名妓到贤妾,清宫有四大疑案,第一个是顺治出家,据说顺治出家是为了一个汉族女子--董小宛。
而董小宛原又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据说冒辟疆因顺治从他手中夺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绝。说道:"梦幻尘缘,伤心情动,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边,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桃对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全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月难圆。" 并写下了一阂《金人捧露盘词》,寄托悲思。
===吴蕊仙===
名琪("琪"亦作"淇"),别字佛眉,明末长洲(苏州)人,世居花岸。其祖父[[吴挺庵]]在明朝位居方伯(布政使),父亲[[吴健侯]]官至孝廉。吴的丈夫管勋,是冒辟疆的复社好友,因反清事败遇难。吴只身渡江投靠冒氏,冒将她安置在"洗钵池边的深翠山房"。吴女来到水绘园的时候,恰巧小宛刚刚去世,冒吴二人同病相怜,日久生情。
但后来吴面对冒氏已纳婢女吴扣扣这一事实,不愿插足其中。为回避矛盾,她在给冒的诗中写到"自许空门降虎豹,岂容弱水置鸳鸯","绮罗自谢花前影,笠钵聊为云中人",表示自己愿意遁入空门的想法。
冒氏不好强留,便由吴女自己选择,在城南杨花桥旁盖了一座小庙,名号"别离庙",吴自号辉中,从此告别红尘。
吴女死后,冒氏曾只身前往凭吊并有题词刻石庙中:"别离庙,春禽叫,不见当日如花人,但见今日话含笑。春花有时落复开,玉颜一去难复来。只今荒烟蔓草最深处,愁云犹望姑苏台。"
===吴扣扣===
清顺治十八年,51岁的冒辟疆择定当年中秋节后的第二天(八月十六日)正式将贴身丫环吴扣扣升格为妾,不料吴女在六月间突然患病,于中秋节后二天病亡,年方19岁,但"吴如君"的名份已定,事实上她也早已是冒的人了。吴女葬如城南郊影梅庵侧"冒家龙圹"。
吴扣扣,名湄兰,字湘逸,小字扣扣。崇祯十六年生,原籍真州(江苏仪征)人,随父亲流寓如皋,英慧异于常人,且眉眼之间呈浅黛色。顺治六年,已嫁给冒辟疆数年的董小宛一见就将其买作婢女,并对冒氏说:"这女孩儿是君他日香奁中物。"后来果为冒氏最宠爱的小妾之一,冒氏在《影梅庵忆语》中亦对吴姬有美言,冒的好友陈维崧还专为她写一篇《吴扣扣小传》。
===蔡含===
蔡女萝("萝"亦作"罗"),名含,号圆玉;金晓珠,名玥("玥"亦作"钥"),一字玉山。俩人均为苏州吴县人,后来如归冒辟疆,蔡工画,金治印,时称"冒氏双画史",现有少量与冒氏合璧的画作存世。董小宛在世时,二人难得宠,赋闲于"染香阁"作《水绘园图》等,艺术成就颇高。
董卒后,清康熙四年(1665年)和六年,冒辟疆分别在55和57岁时将二人正式纳为妾,蔡享年40岁,金卒于其后,传二女亦先后葬于"冒家龙圹",世称"蔡夫人"和"金夫人"。
===张氏===
康熙17年,冒辟疆68岁时续纳张氏为妾,后来张还为冒氏生了一个女儿。张氏生卒不详,传卒后亦葬于"冒家龙圹"。
另据文献载:崇祯九年八月朔日,冒辟疆和金沙张明弼、吕兆龙、盐官陈梁、漳浦刘履丁在歌姬顾媚的眉楼结盟,冒氏与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和南曲画姬范珏(字双玉)亦有染。
崇祯十二年冒氏乡试再次落第,途经苏州半塘,每天往来于歌妓沙九畹、杨漪照之间。又据近人《影梅庵之悲》一文称,冒辟疆直到75岁时还打算纳妾。如上所述,除陈圆圆与冒氏的"婚约"因故未践外,冒辟疆一生有"名份"的妻妾就有7人。难怪他的好友金坛张明弼在《冒姬董小宛传》中说冒氏"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
[[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
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基本信息==
本名:冒襄
字号:字辟疆
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
出生时间:1611年4月27日
去世时间:1693年12月31日
主要作品:《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影梅庵忆语》等
主要成就:一生著述颇丰
父:冒起宗
妾:董小宛
==人物生平==
冒襄,字辟疆,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1611年4月27日)。
冒襄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读书,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撰《巢民诗集》8卷,《文集》6卷,《影梅庵忆语》1卷,另辑《同人集》12册。
明清时期,如皋城里的冒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文化世家。 当时的明王朝已成溃乱之势,东北在清兵的铁蹄之下,川陕湖广是"流寇"驰骋的战场,而江浙一带的士大夫依然过着宴安鸩毒、骄奢淫逸的生活。
秦淮河畔,妓家所居的河房开宴沿宾,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鸳鸯与书生的乌巾紫裘相交错,文采风流,盛于一时。
辟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贵子弟的浪漫风习。一方面,他年少气盛,顾盼自雄,主持清议,矫激抗俗,喜谈经世大务,怀抱着报效国家的壮志;另一方面,又留恋青溪白石之胜,名姬骏马之游,过着脑满肠肥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清史稿》 冒襄传===
冒襄,字辟疆,别号巢民,如皋人。父起宗,明副使。襄十岁能诗,董其昌为作序。崇祯壬午副榜贡生,当授推官,会乱作,遂不出。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四公子"。襄少年负盛气,才特高,尤能倾动人。尝置酒桃叶渡,会六君子诸孤,一时名士咸集。酒酣,辄发狂悲歌,訾詈怀宁阮大铖,大铖故奄党也。时金陵歌舞诸部,以怀宁为冠,歌词皆出大铖。大铖欲自结诸社人,令歌者来,襄与客且骂且称善,大铖闻之益恨。甲申党狱兴,襄赖救仅免。家故有园池亭馆之胜,归益喜客,招致无虚日,家自此中落,怡然不悔也。襄既隐居不出,名益盛。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著述甚富,行世者,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书法绝妙,喜作擘"白大"字,人皆藏弆珍之。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五日(1693年12月31日),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
==怀才不遇==
冒襄在1627年-1642年间,六次去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连举人也未捞到。他深感怀才不遇。明代自万历以来已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倾颓,已达登峰造极。面对这种危亡局势,一般在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怎不忧心如焚呢?
1636年,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1639年由[[吴应箕]]起草、冒襄等复社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乱公揭》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
==逃难生活==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清兵入关,建立大清国。
南京的明朝旧臣建立了弘光政权。阉党余孽[[阮大铖]]投靠[[马士英]],当上了南明的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他要报复复社诸君子。正巧冒襄因风闻高杰将驻防如皋,举家逃往南京。在南京,阮大铖对冒襄游说不成后,便派遣锦衣卫逮捕了他,直至第二年,马、阮逃离南京,始得脱离牢狱之灾。
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连夜逃往扬州,靠了史可法的荫庇,才躲掉了这场灾难。 公元1645年6月,如城抗清英雄[[陈君悦]]组织义兵抗拒清廷官吏。冒襄再次举家逃往浙江盐官。从夏至冬,辗转颠沛,在[[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遗矣"。这一切在他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变化,第二年他从盐官回归故里隐居。
==不仕满清==
清兵平定全国后,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他,信中转达了当权人物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要"特荐"他。但冒襄以痼疾"坚辞"。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
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以明朝遗民自居,淡泊明志,决不仕清的心态和节操。与此同时,他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如在水绘园内增建碧落庐,以纪念明亡时绝食而死的好友戴建,即其一例。
随着岁月的流逝,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生活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度日。他自述道:"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表达了他不事二姓的遗民心态,这一点是冒襄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文学著作==
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书画艺术==
冒襄《湖北归来图》、《樵唱惊开图》、《山光水色图》《松寿图》,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人物轶事==
冒辟疆(1611-1693年),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生,名襄,小名绳绳,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晚年自号醉茶老人,私谥潜孝先生。江苏如皋人,现如城水绘园系冒氏故居。明末清初文学家,时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和商丘侯朝宗并称"明末四公子",享年83岁。
冒辟疆一生反清复明,著述颇丰,大节已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定论。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载,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毛泽东阅后很是赏识,特地找田谈话说:"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
但冒氏和他的前辈[[唐伯虎]]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一样,个性风流倜傥,不拘小节,时有"东南秀影"和"人如好女"之名,其婚姻和情爱生活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这在当时来说亦无可厚非。据笔者考证,冒辟疆一生除"露水夫妻"外,有文献可考的就有10多位女性与他有过情爱关系。(周高潮/文)
===苏元芳===
冒辟疆19岁成婚,明崇祯二年(1629年),娶中书舍人[[苏文韩]]的三女儿苏元芳("芳"亦作"贞")为妻,后生二男一女。苏氏为荆(湖北)人,据传长冒两岁,为冒氏祖父冒梦龄任江西会昌县令时与苏文韩订下的"娃娃亲",当时冒氏才3岁。苏氏能画,有画作存世。
===王节===
与冒辟疆最早发生"婚外情"的是秦淮歌妓[[王节]]。崇祯三年秋天,20岁的冒辟疆首次到南京秦淮河畔的国子监参加乡试。
十里秦淮南岸武定桥和钞库街之间的旧院,与贡院隔河相对,这里南曲名妓云集,是当时举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冒氏在这里首先结交了"有姿色"名噪秦淮的"王家三胞胎"中的二妹王节娘。
这段艳迹在冒氏的文友锡山黄传祖《奉祝辟疆盟兄暨苏夫人四十》一词中曾有提及:"金陵握手钱郎席,王姬劝琖淹遥夕",词中的"王姬"即指王节。据余怀《板桥杂记》载,王氏后来从扬州顾不盈和王恒之。
===李湘真===
冒辟疆在与王节交往的同时,又结交了秦淮河桃叶渡上的另一位南曲名妓。[[李湘真]],字雪衣,南曲中称她为十生、李十娘。她长得娉婷娟好,肌肤如雪,人很慧巧,特别是一双眼睛灵动有神,"既含睇兮又宜笑",为另一版本的"秦淮八艳"中人。据载:冒氏在金陵时,在李十娘的"寒秀斋"淹留最久,是"冒公子的红颜知己"。
十娘平日自重声价,常常称病,不自妆饰。鸨母怜惜她,顺从她的意愿,亦时常婉言谢客。而对冒辟疆这样的知己,十娘则是欢情自接,嬉怡妄倦。
自崇祯三年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冒辟疆先后6次赴金陵乡试,都与李姬有交往,还向她学唱昆腔。崇祯十二年乡试之前,学使倪三兰出了30道时文题,让考生在入闱前交稿。冒辟疆白天忙于应酬,利用午夜与十娘同寝之时,每日打一腹稿,一个月间,竟完成了30篇时文,社友们交口称赞,十娘也非常欣赏。
50多年后,冒氏在《和书云先生已巳夏寓桃叶渡口即事感怀原韵》一词中回忆自己年青时的"秦淮风流"往事时说:"寒秀斋深远黛楼,十年酣卧此芳游。媚行烟视花难想,艳坐香熏月亦愁。朱雀销魂迷岁祀,青溪绝代尽荒丘。名嬴薄幸忘前梦,何处从君说起头。"
===陈圆圆===
据冒辟疆的词友陈维崧(字其年)在《妇人集》中记载,崇祯十四年春天,冒氏途经苏州,经同乡许直推荐慕名去阊门外的横塘寓所寻访梨园名伶[[陈圆圆]],陈为之演唱弋腔曲剧《红梅》,冒在《影梅庵忆语》中赞道"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
离别时冒牵陈姬之衣,订下当年八月再见之约,当年秋天冒氏携母马恭人路过[[西湖]]"讯陈姬,则已为[[窦霍豪]]家掠去,闻之惨然。"后至阊门,失而复得再见陈圆圆,当面与圆圆订下了"嫁娶之约"并相约来年择日迎娶。
可是到了第二年二月,冒再去访陈时,发现陈十日前再次被当朝强权势窦霍门下客强掳而去。冒怅惘无极,因为急父母之难而辜负陈圆圆,随后返乡。后陈被掠去京城欲献给崇祯帝争宠未果,随后被当时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纳为小妾。
[[李自成]]进京后,陈又被李的大将[[刘宗敏]]掠去,惹得[[吴三桂]]"冲桂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否则"冒董姻缘"就要改成"冒陈姻缘"了。
陈圆圆(1615?-1681年),名沅,字畹芬,常州武进(亦说为苏州昆山)人,晚年入道门,法名寂静,字玉庵,卒于云南。圆圆本姓邢,因家贫从小被卖给陈家戏班,改姓陈,寓居南京秦淮,当时已是"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金陵名姬,与董小宛同为"秦淮八艳"之一。
===董小宛===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冒辟疆早前结识的陈圆圆的"姊妹"、原南京秦淮河上的南曲名妓董小宛从苏州来到如城从良,开始冒氏将她安顿在"水绘园艳月楼"内辟为"别室",第二年四月正式立为"如夫人"。
这一年,小宛20岁,冒氏33岁。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明天启四年(1624年)生于南京(亦说为苏州半塘街),"秦淮八艳"或"金陵八艳"之一,饮"针神曲圣"之誉,跻身"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列。
据冒氏本人《影梅庵忆语》称:她与冒氏在乱世中相伴9年,殁于清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日,享年28岁,葬于如城南郊"影梅庵"侧。但后世存疑较大,很可能在1645年(顺治二年)在离乱之中死于清兵之手,时年22岁。董小宛一生无嗣。"冒董姻缘"是旧时才子佳人结合的典型,后世剧本和民间传闻较多,至今不衰,兹不赘述。
董小宛(公元1624-1651年) ,名白,又字青莲,南京人,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
她16岁时,已是芳名鹊起,与柳如是、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1639年乡试落第的冒襄与小宛偶尔在苏州半塘相遇。她对冒襄一见倾心,连称:"异人!异人!"虽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为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
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加上科场失意,情绪沮丧到了极点。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小宛才艺出众,能诗善画,尤其擅长抚琴。今水明楼内的古琴,就是她当年心系之物。
冒辟疆最早从方以智那里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吴应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啧啧称道小宛。
而小宛时时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讲说冒辟疆,知道复社中有这样一位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崇祯十二年乡试落第,冒辟疆听说小宛住在半塘,便多次访寻,小宛却逗留在太湖洞庭山。苏州歌姬[[沙九畹]]、[[杨漪照]]名气与小宛相当,辟疆便每天来往与沙、杨之间。
在离开苏州前,辟疆又前往董家,小宛醉卧在家,与辟疆相会于曲栏花下。辟疆见小宛秋波流转,神韵天然,只是薄醉未消,懒慢不发一言。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撑着起身,牵着他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如在梦中。今天一见到君,便觉神怡气旺。"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辟疆好几次要告别,小宛都苦留辟疆。
在与冒辟疆的恋爱嫁娶中,董小宛处处主动,焕发出向往自由、寻觅真情的个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举步踌躇,显露出一个大家公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弱点。
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
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小宛初进冒家,见[[董其昌]]仿钟繇笔意为辟疆书写的《月赋》,非常喜爱,着意临摹。接着到处找钟繇的字帖。后来觉得[[钟繇]]的字体稍稍偏瘦,又看到他的《戎辂表》将她推崇的关羽称为贼将,便废钟帖而改学曹娥碑,每天几千字,从不错漏。
小宛曾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也为[[苏元芳]]登记柴米油盐的用项及银钱出入。小宛画的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
15岁时作品《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她的题词,到如皋后,她保持着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
后来逃难途中,仍把书画藏品捆载起来,随身带走。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芥茶温淘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却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为他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
她不仅在中间加上适量的食盐和酸梅调味,还采渍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这样制出的花露入口喷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鲜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无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独独是露凝香发。
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
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有一种异香绝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一匕一脔,妙不可言。
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东坡肉"相映成趣。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
歌妓都能豪饮。崇祯十五年,銮江汪汝为在江口梅花亭宴请辟疆和小宛。也许是汹涌的长江白浪激发起小宛的豪情逸致,她"轰饮巨叵罗,觞政明肃,一时在座诸妓,皆颓唐溃逸"。这种情景辟疆只见过一次。
因为小宛见辟疆饮酒很少,量不胜蕉叶,也就不怎么喝。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都爱喝芥片。这种芥片煮好后有一股婴儿肉香。煮茶当然是小宛的拿手好戏。他们常常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
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与辟疆的两个小孩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
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
小宛曾对辟疆说:"我书写谢庄的《月赋》,见古人厌晨欢,乐宵宴。这是因为夜之时逸,月之气静,碧海青天,霜缟冰静,比起赤日红尘,两者有仙凡之别。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来以前,已呼呼大睡,没有福气消受桂华露影。
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小宛和辟疆都喜欢静坐香阁,细品名香。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小宛使用沉香的方法和俗人不同。俗人是把沉香放在火上烧,烟扑油腻,须臾即灭。不仅体察不到香的性情,而且烟气沾染上襟袖还带有焦腥味。小
宛采用的是隔纱燃香法,讲究品香时的情调。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几只宣德炉内燃沉香,静参鼻观,就好像进入了蕊珠众香深处。
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小宛随夫一路南逃。
顺治五年的七夕那天,小宛看见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兴致,要摹天上流霞制作一对金钏。她叫辟疆写了"乞巧"和"覆祥"的字样,镌摹在金钏上。
这对制作精妙的黄跳脱在第二年七月忽然从中断开。他们又重新做了一对,辟疆写了"比翼"、"连理"四个字镌上去。足见董小宛是把这对金钏儿看作爱情的信物。
小宛最爱晚菊。有个朋友送给冒辟疆几盆名为"剪桃红"的菊花,花繁而厚,叶碧如染,浓条婀娜。小宛见到"剪桃红",非常喜爱,特意将花放在床边。
每天晚上,高烧绿烛,用白色屏风围起三面,放一张小椅子在花间,调整好菊花,让菊影具有参横妙丽之态,然后身入花间,使人在菊中,菊与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画。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后时刻,她还叫冒辟疆把"剪桃红"搬到床前给她看枝叶是否茂盛,可有虫害。
小宛和辟疆曾住嘉兴海盐水绘阁。她在南北湖畔鸡笼山上面对暮春凄凉景致,感叹江河破碎,一家流离,泪葬残花。据说《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即改编自小宛葬花。
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照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处的九年中享尽。艰难的生活中,饮食已是难饱,小宛的身体又十分虚弱,加上照顾辟疆连续几场大病,使得小宛身体顷刻间垮了下来,连续二十多天喝不进一口水。
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仙逝,年仅28岁。临终之时,她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 冒家上下恍惚伤痛,葬之于如皋影梅庵。历代文人多有凭吊。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当年未死,被[[洪承畴]]计取,送入皇宫,以博帝欢,得顺治宠爱,辟疆恐惧,谎称小宛已死,其实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属虚谈。
董小宛死时28岁,顺治才14岁,小宛与辟疆崇尚气节,誓死不肯降清。小宛厌恶宫廷的奢侈生活,何况满汉不通婚,小宛无入宫邀宠之理。顺治所忠爱的是栋鄂妃也非董鄂妃。栋鄂妃武臣鄂硕之女。
18岁入宫(而小宛19岁嫁辟疆)。栋鄂妃生得美慧异常,且端静温柔,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8月册为贤妃,12月进为贵妃。
[[顺治]]与她形影不离,赋诗作画,研究佛法。顺治十七年栋鄂妃的儿子不满百日夭折。她悲伤过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顺治帝追封她为端敬皇后,罢朝五日,治丧礼仪碑极隆重。至于传说顺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更是谬传。
董小宛从名妓到贤妾,清宫有四大疑案,第一个是顺治出家,据说顺治出家是为了一个汉族女子--董小宛。
而董小宛原又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据说冒辟疆因顺治从他手中夺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绝。说道:"梦幻尘缘,伤心情动,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边,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桃对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全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月难圆。" 并写下了一阂《金人捧露盘词》,寄托悲思。
===吴蕊仙===
名琪("琪"亦作"淇"),别字佛眉,明末长洲(苏州)人,世居花岸。其祖父[[吴挺庵]]在明朝位居方伯(布政使),父亲[[吴健侯]]官至孝廉。吴的丈夫管勋,是冒辟疆的复社好友,因反清事败遇难。吴只身渡江投靠冒氏,冒将她安置在"洗钵池边的深翠山房"。吴女来到水绘园的时候,恰巧小宛刚刚去世,冒吴二人同病相怜,日久生情。
但后来吴面对冒氏已纳婢女吴扣扣这一事实,不愿插足其中。为回避矛盾,她在给冒的诗中写到"自许空门降虎豹,岂容弱水置鸳鸯","绮罗自谢花前影,笠钵聊为云中人",表示自己愿意遁入空门的想法。
冒氏不好强留,便由吴女自己选择,在城南杨花桥旁盖了一座小庙,名号"别离庙",吴自号辉中,从此告别红尘。
吴女死后,冒氏曾只身前往凭吊并有题词刻石庙中:"别离庙,春禽叫,不见当日如花人,但见今日话含笑。春花有时落复开,玉颜一去难复来。只今荒烟蔓草最深处,愁云犹望姑苏台。"
===吴扣扣===
清顺治十八年,51岁的冒辟疆择定当年中秋节后的第二天(八月十六日)正式将贴身丫环吴扣扣升格为妾,不料吴女在六月间突然患病,于中秋节后二天病亡,年方19岁,但"吴如君"的名份已定,事实上她也早已是冒的人了。吴女葬如城南郊影梅庵侧"冒家龙圹"。
吴扣扣,名湄兰,字湘逸,小字扣扣。崇祯十六年生,原籍真州(江苏仪征)人,随父亲流寓如皋,英慧异于常人,且眉眼之间呈浅黛色。顺治六年,已嫁给冒辟疆数年的董小宛一见就将其买作婢女,并对冒氏说:"这女孩儿是君他日香奁中物。"后来果为冒氏最宠爱的小妾之一,冒氏在《影梅庵忆语》中亦对吴姬有美言,冒的好友陈维崧还专为她写一篇《吴扣扣小传》。
===蔡含===
蔡女萝("萝"亦作"罗"),名含,号圆玉;金晓珠,名玥("玥"亦作"钥"),一字玉山。俩人均为苏州吴县人,后来如归冒辟疆,蔡工画,金治印,时称"冒氏双画史",现有少量与冒氏合璧的画作存世。董小宛在世时,二人难得宠,赋闲于"染香阁"作《水绘园图》等,艺术成就颇高。
董卒后,清康熙四年(1665年)和六年,冒辟疆分别在55和57岁时将二人正式纳为妾,蔡享年40岁,金卒于其后,传二女亦先后葬于"冒家龙圹",世称"蔡夫人"和"金夫人"。
===张氏===
康熙17年,冒辟疆68岁时续纳张氏为妾,后来张还为冒氏生了一个女儿。张氏生卒不详,传卒后亦葬于"冒家龙圹"。
另据文献载:崇祯九年八月朔日,冒辟疆和金沙张明弼、吕兆龙、盐官陈梁、漳浦刘履丁在歌姬顾媚的眉楼结盟,冒氏与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和南曲画姬范珏(字双玉)亦有染。
崇祯十二年冒氏乡试再次落第,途经苏州半塘,每天往来于歌妓沙九畹、杨漪照之间。又据近人《影梅庵之悲》一文称,冒辟疆直到75岁时还打算纳妾。如上所述,除陈圆圆与冒氏的"婚约"因故未践外,冒辟疆一生有"名份"的妻妾就有7人。难怪他的好友金坛张明弼在《冒姬董小宛传》中说冒氏"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