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吉野彰

增加 3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生平記事'''==
<!--
[[File: Yoshino_chanllenging.jpg |缩略图|right|250px|[https://kknews.cc/science/mrm9lrg.html 圖片來源:吉野彰:「好奇心是推動我前行的主要動力」 ] ]]
-->
[[File: Yoshino_archeology_v2.jpg |缩略图|right|340px|[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37635-2019-10-10-10-34-12.html 圖片來源:吉野在京都大學就讀時加入考古學研究會,從事遺跡發掘工作(1966年,前排左起第三位為吉野) ] ]]
[[File: Yoshino_photo_1972.jpg |缩略图|right|180px|[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37635-2019-10-10-10-34-12.html 圖片來源:1972年進入旭化成工業(當時)工作的吉野彰 ] ]]
=='''從門外漢到創新者'''==
[[File: Yoshino_battery.jpg |缩略图|right|250px|[https://kknews.cc/science/zy63y3q.html 圖片來源:電池的陰(-)陽(+)極 ] ]]吉野彰並非 一開始就是 電池 領域 的專家 。這名 ,而是從一個「 門外漢 學者正是 」的研究人員 通過十足的創意實現技術革新 ,最終獲得了開創性 成果。 1980年代,因應手機與筆記型電腦進入全球發展期,「高容量小型可充電電池」成為迫切需求
吉野對電池的研究始於1981年。一開始,他的研究目的並非新型電池,而是使用另一位諾獎得主[[白川英樹]]發現的[[導電]][[聚合物]]開展新業務。
在研究過程中,吉野發現"鋰"這種材料似乎可以用來製作陰極材料。1982年底,正當他尋找能夠與之配套的陽極材料時,一本海外科學刊物刊登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 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教授研發出[[鈷酸鋰]]的成果。但導電聚合物與鈷酸鋰的組合很難實現電池的小型化。於是吉野決定改變策略,使用碳基材料製造陰極。
其中,吉野彰從電池中去除純鋰,而是完全用鋰離子,因為鋰離子比純鋰更安全。這使得電池在實際中是可行的。 很幸運,公司內部正好有高質量的材料可供使用,嘗試的結果也非常棒。吉野就這樣完成了包括陽極和陰極在內的鋰 離子 電池的雛形,憑此申請了專利。
因為是門外漢,才沒有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束縛,這反而成了吉野的優勢。<ref name="Yoshino-11">[https://kknews.cc/science/aze6k3x.html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小傳 ]</ref><ref name="Yoshino-2321">[https://zh.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37634-2019-10-10-10-39-00.html 門外漢到創新者——吉野這樣開發出鋰電池 ]</ref><ref name="Yoshino-22">[https://kknews.cc/science/zy63y3q.html 諾貝爾化學獎出爐!鋰電池發明者獲獎 ]</ref>
[[File: Yoshino_application_v2.jpg |缩略图|left|250px|[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23674 圖片來源:鋰離子電池發可應用的範圍廣泛 ] ]]
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於10月9日揭曉,得主之一是日本的吉野彰,另外兩位化學獎得主是在[[美國]]的學者[[约翰 ·B ·古迪纳夫]] 與 [[斯坦利·惠廷厄姆]],三人均分獎金,獲獎原因是對「鋰離子電池」研發有卓越貢獻。
專家指出,傳統電池無法持續充電,一次性電池又含有[[電解質]]等有毒物質,可能污染環境,鋰電池不僅可重複充電,且兼具重量輕、高電量儲存等特性,對環境較為友善,已被廣泛應用在3C產品等日常生活中。(取自諾貝爾官網)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