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胡景翼

增加 1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袁世凯轻而易举地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登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陕西大统领改为大督都,张凤翙背叛革命,沦为袁世凯的走狗,处处打击、排挤革命党人。井勿幕、郭希仁等不得不解甲隐退。政局出人意料地急剧变化,特别是井勿幕的退隐,使胡景翼心灰意冷。
1912年秋,胡景翼伙同 [[ 张义安 ]] 、冯毓东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经于右仁、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有幸进入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举办的" [[ 浩然庐学社]]"学习,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个新的转折点。胡景翼对[[孙中山]]先生说:"来日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誓言后来成为胡景翼将军终生的奋斗目标。胡景翼将军书赠高又明胡景翼将军书赠高又明
结束了几个月的"浩然庐学社"的学习生活,胡景翼准备回国。临别时,孙中山先生握着胡景翼的手,说:"你的家乡在陕西,陕西革命的大事就托给你了。"肩负着孙中山先生的重托,怀抱着伟大的革命理想,胡景翼踏上回国的征途。
胡景翼经[[河北]]、[[山西]]回到陕西渭北,找到先期回国的[[张义安]]、[[冯毓东]],又通过他们见到[[刘允丞]]、[[史可轩]]等人。
这时,在陕的老同盟会员、著名的革命党人[[郭希仁]],隐居在 [[ 华山 ]] 脚下,以讲学为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得到郭希仁的行踪,胡景翼立即约[[冯毓东]]
等来到华山脚下,拜见 [[ 郭希仁 ]] ,向他传达孙中山先生对对西北革命的关怀和指示。和他一起分析国内和陕西的形势,为了重建革命武装,胡景翼决定投靠陈树藩。胡景翼到渭北蒲城县见陈树藩。陈树藩只给了他一个差官长的闲差。经过种种努力,胡景翼终于取得了陈树藩的信任,当了备补连连长,不久又被提升为游击营营长,驻守富平。
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背叛共和,登上皇帝宝座,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孙中山先生立即发表了《讨袁檄文》,蔡锷将军宣布云南独立,兴师讨袁。
在陕的郭坚、曹世英、高峻等,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1916年3月在白水县城举起了讨袁的义旗。胡景翼派张义安、岳维峻等到渭北各县联络民军,招集旧部,同时利用矛盾,做[[陈树藩]]的工作,准备起义。
这年5月初,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带领3000多人的"中坚团"进驻富平。胡景翼认为这是逐陆讨袁的极好机会。当时,胡景翼的游击营只有300余人200支枪,和陆承武的力量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但胆大心细的胡景 派张义安、岳维峻等到渭北各县联络民军 招集旧部 谙熟兵法 同时利用矛盾 以拜见陆承武为名 做陈树藩 详细掌握了"陆"军 工作 部署情况。出其不意,突然发难 准备起义 活捉了[[陆承武]]
这年5月初,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带领3000多人的"中坚团"进驻富平。胡景翼认为这是逐陆讨袁的极好机会。当时,胡景翼的游击营只有300余人200支枪,和陆承武的力量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但胆大心细的胡景翼,谙熟兵法,以拜见陆承武为名,详细掌握了"陆"军的部署情况。出其不意,突然发难,活捉了陆承武。 听到胡景翼活捉陆承武的消息,各路民军都赶到 [[ 富平 ]] ,群情激愤,要求杀了陆儿子,推举胡景翼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胡景翼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为保存革命实力,力排众议,推 [[ 陈树藩 ]] 做了护国军总司令。
陈树藩任护国军总司令后,兵分两路向西安进发。陆建章极为恐慌,只好答应陈树藩的要求,立即离陕,让出陕西督都的位置。
陈树藩就任陕西督都后,就背叛了护国军,成为袁世凯的帮凶。袁世凯倒台后,他又投靠 [[ 段祺瑞 ]] ,和陆建章一样,继续排挤、打击革命党人。陈树藩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胡景翼的部队,企图牵制、监视胡景翼的行动。 并把胡景翼的驻防从渭北调到 [[ 陕南 ]] 龙驹寨,以限制其发展,割断胡景翼与 [[ 曹世英 ]] [[ 郭坚 ]] 等人的联系,企图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分化瓦解护国军。
对陈树藩的阴谋诡计,胡景翼早有觉察,他将计就计,以守为攻。驻军龙驹寨后,胡景翼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开展练兵活动。出乎陈树藩的意料,胡景翼在龙驹寨,不但没有受到限制,部队反而由10个连扩大为15个连,而且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倒陈伐段===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发动了讨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渭北的 [[ 曹世英 ]] [[ 高峻 ]] ,西安的耿直,响应孙中山纷纷起义,举起了倒陈伐段的旗帜。
1918年元月,驻军三原的张义安,对陈树藩派来旨在对付护国军的驻军,发起突然攻击。张义安以一营的兵力,歼灭了陈树藩的一个旅和一个整团,取得了三原起义的胜利。之后,胡景翼、曹世英也赶到三原,两军会师,成立了陕西靖国军。
靖国军的成立,使陈树藩惊慌失措,坐卧不安。陈树藩软硬兼施,挑拨离间的阴谋败露之后,恼羞成怒,公然派兵攻打三原靖国军总部。胡景翼和曹世英出其不意,主动出击,一举粉碎了陈树藩的进攻。靖国军乘胜追击,除用一部分兵力留守三原,其余部队兵分东西两路,合围西安。张义安率西路军,进驻西安附近的甘家寨,以一个营的兵力粉碎了陈军三个营的进攻。在泾阳、三原战役结束后,胡景翼派冯毓东、李虎臣、康指定、邓宝珊,挥师南下,支援张义安。靖国军以凌厉的攻势摧毁了陈军在西安西郊的防线,从西、南两面包围了西安。
曹世英、郭坚、 [[ 高峻 ]] 率领的东路军连克新筑、十里铺、光台庙,直逼韩森寨,从东、北两面对西安形成了包围。
在靖国军东西两路大军的夹攻下,陈树藩惊慌失措,一面向北洋政府告急,要求增援;另一方面以省长相许,向豫西的 [[ 刘镇华 ]] 求救。
刘镇华本来就是个鼠首两端的野心家,对自己盘踞于豫西一隅早就不满。陈树藩的求援,是肉饱子打狗,正好合了刘镇华的野心。于是,刘镇华亲率5000人马,开进潼关。刘镇华的入关,对靖国军十分不利。胡景翼审时度势,下令靖国军从西安撤军。西路军退回三原、泾阳、富平,以泾河为防线。东路军回到渭北原先驻地休整。
靖国军作战虽勇敢,但缺乏统一的指挥,这是军家的大忌。胡景翼、曹世英、刘允丞等商议,决定请在上海的于右任先生回陕主军。
1918年8月,于右仁从上海回到渭北,担任了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从北京回来的张钫担任了副总司令,全军实行了统一的编制。四分五裂的 [[ 靖国军 ]] ,从此有了统一的指挥。
靖国军虽然有了统一的指挥,与陈树藩的战争也暂时停了下来。但靖国军仍处在陈树藩的包围之中,处境仍然十分危险。胡景翼决定向陈军包围薄弱的东部发展。胡景翼去渭南固市找故友姜宏模。姜宏模建议胡景翼和陈树藩和谈。胡景翼接受了姜宏模的建议。但出人意料的是,陈树藩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借和谈之机,将胡景翼劫持回西安,拘禁起来。
1920年,是军阀混战,风云变幻的一年。直系势力伸进陕西,要赶陈树藩下台。陈树藩走投无路,决定以释放胡景翼为条件,和靖国军讲和。就这样,胡景翼结束了近三年的囚禁生活,回到了渭北,担任了陕西靖国军总指挥。
1921年5月,曹锟北京政府下令撤去 [[ 陈树藩 ]] 陕西督军的职务,由直系师长阎相文接任。7月, [[ 阎相文 ]] [[ 吴新田 ]] 、冯玉祥率部进陕。陈树藩准备武力抵抗。冯玉祥与胡景翼暗中联系。在冯玉祥和胡景翼的夹击下,陈军土崩瓦解,陈树藩逃进南山。
===曲折发展===
阎相文进陕,以直系取代了皖系。对靖国军来说,无异于前门驱狼,后门进虎。阎相文进陕,首先把敌对的矛头指向靖国军。到陕不久,阎相文就指使冯玉祥,诱杀了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 [[ 郭坚 ]] 。这急功近利的鲁莽做法,激起了靖国军将士的愤怒和不满,受到上司 [[ 吴佩孚 ]] 的训斥。阎相文气急相加,服毒自尽。由冯玉祥接任了陕西督军。
冯玉祥上台后,和阎相文一样,并没有放弃消灭靖国军的企图。不过他汲取了阎相文的教训,采取了委婉的做法。他派人斡旋,试图收编靖国军,但没有结果。
刘允丞、续桐溪向胡景翼提出,接受改编,暂且换旗,保存势力,东出潼关的建议,得到胡景翼的赞同。
为了稳定局势,缓和冯、胡之间的矛盾, [[ 北洋政府 ]] 派何遂来陕调解,决定将胡部改变为一个师,由胡任师长,直受吴佩孚节制。
1922年4月,直奉第一次战争爆发。吴佩孚命令冯玉祥移军河南。为东出潼关,谋求发展,胡景翼也决定率部进军中原。
冯玉祥一到郑州,就遭到河南督军 [[ 赵倜 ]] 的两面夹攻,向胡景翼告急,要求增援。胡景翼不计前嫌,立即出击,解了郑州之围。郑州一战,改变了冯玉祥对胡景翼的敌对情绪。为以后的冯、胡联盟奠定了基础。
冯、胡虽然取得了郑州反击战的胜利,但没有得到吴佩孚的赏识,反而成了打击、排挤的对象。冯玉祥到河南任督军不到半年,就被吴佩孚调到北京南苑坐了冷板凳。胡景翼被任命为京汉铁路线的护路使,驻军顺德(河北邢台),负责正定到彰德(河南安阳)一段的护路任务。
===背景资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25万大军北上迎击 [[ 张作霖 ]] 。吴佩孚命令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出兵古北口,胡景翼作援军,策应前方。
让自己出兵古北口,冯玉祥认为吴佩孚是排除异己,有意刁难,十分不满。胡景翼要求后勤补给,也遭到吴佩孚的拒绝。这成为冯玉祥、胡景翼决心回师倒戈的导火索。
邓宝珊按胡景翼的安排,到古北口见冯玉祥,通报了情况。冯玉祥决定立即班师回京。
胡景翼立即下令全军撤离战场,南下接应冯玉祥。胡景翼密令 [[ 岳维峻 ]] 袭击王怀庆部,割断王怀庆和吴佩孚间的联系。然后兵发榆关,堵住吴佩孚陆路回师的通道。又命邓宝珊、李纪才直奔京津,在丰台、玉田、滦州一线布防。令留守通州的李虎臣,策应冯玉祥进京。配合邓宝珊、郑成思,形成对 [[ 唐山 ]] [[ 天津 ]] 的包围,堵死吴佩孚从海上回师京城的通道。胡景翼的这些部署,有力地配合了冯玉祥回师北京的军事行动。
1924年10月22日午夜,冯玉祥的先头部队在孙岳的帮助下,一弹未发,开进了北京安定门,占领了城内的交通要道,包围了总统府,囚禁了曹锟。23日黎明,冯玉祥的大队人马开进了北京城,控制了北京的整个局面。
25日,在北京北苑召开了政变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各部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冯与胡、孙商议,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北京政变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吴佩孚这时才如梦初醒。得到北京政变的消息,吴佩孚急忙挥师天津,以 [[ 曹锟 ]] 的名义,电令江苏、湖北各军火速北上增援,讨伐冯玉祥。
===政变结果===
[[ 李虎臣 ]] [[ 李纪才 ]] [[ 张之江 ]] [[ 刘郁芬 ]] 等兵陈杨村以西,准备向吴佩孚发动进攻。岳维峻、邓宝珊已占领了唐山。兵临城下的吴佩孚,困兽犹斗,拒不投降。胡景翼下令总攻击,取得了杨村战役的胜利。吴佩孚看大势已去,只好从塘沽下海,向南逃窜。胡景翼进驻天津,讨吴战争宣告正式结束。
北京政变,消灭了吴佩孚,迫使曹锟下台,把 [[ 溥仪 ]] 赶出了皇宫,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接到冯玉祥、胡景翼的邀请电报,孙中山决定即日北上。这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 [[ 张作霖 ]] ,违背当初的承诺,率师进山海关,直逼京、津。并公然拥戴段祺瑞任反直军统帅。国民党内对孙中山北上一事,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使孙中山的北上,迟迟不能成行。
===合作决裂===
为了早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使人民免遭战乱的涂炭,孙中山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决定北上,并发表了《北上宣言》。孙中山和夫人 [[ 宋庆龄 ]] 到上海,因交通受阻,改道日本到达天津。胡景翼在北京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这时的冯玉祥私心膨胀,置大局于不顾,把心思用在争夺地盘上。任命胡景翼为河南军务督办,孙岳为河南省长,企图把胡、孙赶出京津,以利自己的发展。
与此同时,冯玉祥在天津举行了包括奉系张作霖、皖系卢永祥在内的三方会议。会议其间,屈于段祺瑞、张作霖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压力,冯玉祥采取了"高揖群公,激流勇退"的态度,拱手把北京政变的胜利成果,让给了段、张这两位军阀,以新的军阀独裁代替了旧的军阀独裁。
天津会议使胡景翼大失所望。摆在他面前地唯一出路,就是南下中原,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跟军阀多年打交道的教训,教育了胡景翼,军阀们是靠不住的。于是,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 [[ 苏联 ]] 。在屈武的引见下,胡景翼在苏联大使馆,见到了 [[ 李大钊 ]] ,并要求他南下指导工作。李大钊的接见,使胡景翼又一次柳暗花明,获得了"激流勇进"的信心。
===荟萃中州===
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在击败了吴佩孚残部和 [[ 憨玉琨 ]] 的抵抗之后,经郑州,进驻开封。他遵照孙中山先生"除恶务尽"的指示,出兵 [[ 豫西 ]] ,追剿吴佩孚,围困鸡公山。吴佩孚走投无路,只好带领残部窜进湖北,溜进湖南,投靠了军阀 [[ 赵恒惕 ]]
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各地纷纷来电祝贺,为其歌功颂德,称其为"临时执政"、"执政"。唯独胡景翼在来电中,称他"段大元帅",并在电文中控诉、训诫军阀的罪恶,招来段祺瑞的极端不满。
早就对胡景翼怀恨在心的段祺瑞,对中原出现这块"赤色"地区惶恐不安,决心以武力消灭之。
1925年1月,段祺瑞任命 [[ 憨玉琨 ]] [[ 豫陕甘]]"剿匪"副司令,接着又唆使张作霖、阎锡山、刘镇华配合憨玉琨围攻胡景翼的国民二军。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盘踞在豫西的憨玉琨,很快发展到10万人马,对国民二军造成很大威胁。为避免战乱再起,胡景翼电致 [[ 刘镇华 ]] ,调国民二军留陕部队来河南,让憨玉琨部返回陕西,遭到刘、憨的拒绝。并指使其部属王老五、张德胜不断挑衅,一手制造了"禹州事件"。
===一触即发===
胡景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于是主动出击,决定亲任总指挥,给憨玉琨、刘镇华以沉重打击。
1925年2月18日胡景翼到郑州,第二天就召开了军事会议,确定了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胡景翼命令岳 [[ 维峻 ]] 为右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 [[ 杨瑞轩 ]] 、史可轩、田生春沿陇海铁路西进,打击正面来犯的敌人,直捣 [[ 洛阳 ]] 。任命邓宝珊为左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李虎臣、蒋朗亭,并建国豫军、国民三军从密县、登封迂回出击,包抄敌军右侧直下偃师,同正面攻击部队会师洛阳。令米振标坐镇开封,以防张宗昌。令李纪才驻守豫东,以防阎锡山和 [[ 肖耀南 ]]
1925年2月22日,胡景翼下达了总进攻的命令。两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刘、憨发动了全面进攻。
右路军利用陇海铁路之便,迅速逼近,势如破竹,使憨玉琨不得不放弃荥阳、汜水、巩县,退守黑石关。憨玉琨惊慌万状,一面向 [[ 刘镇华 ]] 紧急求援,一面组织残余势力负隅顽抗。在黑石关前,憨玉琨命令部队多次冲锋,均告失败,不得不下令西撤,炸断伊水铁路大桥。
刘镇华接到憨玉琨的告急,亲率柴云开、马瑞旺等赶赴洛阳。
===急智克敌===
这时 的张宗昌从 [[ 徐州 ]] 来点电,以"援胡讨憨"之名,行"援憨讨胡"之实,要求西进,企图造成国民军腹背受敌之势。胡景翼接受了李根源急中生智,提前报捷的建议,使 [[ 张宗昌 ]] 失去了借口,只打消了西进的念头。
修复伊水铁路大桥,成为国民军西进,剿灭憨玉琨、刘镇华的首要。按工程要求得25天,胡景翼组织铁路工人,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修桥任务。岳维峻率师攻占了偃师,兵临洛阳城下。两路大军会师,一举攻下了洛阳城。憨玉琨如丧家之犬,逃回嵩山老家,服毒自尽。
===屠城惨案===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与胡景翼、孙岳组成国民军,河南被划为国民军的势力范围,胡景翼以国民军第二军军长身份具领河南军务督办。然而,尽管脱离北洋军阀,倾向革命,但国民军以客军治豫,军纪很坏,进入河南后,各路败兵与土匪纷纷归其麾下,迅速膨胀,成为"匪来如梳、兵来如篦"的另一种荼毒百姓的祸殃。时年20岁,也是河南人,原籍距离 [[ 禹县 ]] 不足200里的中国口述历史的创始人 [[ 郭廷以 ]] 曾说过,河南兵匪一家,国民二军的胡景翼几乎全是土匪队伍。两个多月后,为收缴禹县警团枪械,国民军与地方武装发生冲突,胡部遂派重兵围城洗劫禹县,纵兵烧杀抢掠,酿成惨绝人寰、骇人听闻的禹县屠城大案,成为民国史上挥之不去的阴霾与耻辱。惨案发生后,豫省哗然,然胡景翼仅将该旅团长王祥生枪决,布告缉拿在逃的曹士英,来草草结案,以安地方。惨案的直接凶手曹士英原系国民二军收编的直系残部,也有为国民军扬善弃恶的历史学者,故意把这次屠城的罪行算在了北洋军阀头上。
===与世长辞===
11,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