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郑阿春

增加 7,095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郑阿春(?——326) 东晋河南荥阳人。世为冠族。少孤,先适渤海田氏而寡。琅琊王司马睿(元帝)为丞相时纳之,有宠。…”
郑阿春(?——326) 东晋河南荥阳人。世为冠族。少孤,先适渤海田氏而寡。琅琊王司马睿(元帝)为丞相时纳之,有宠。生晋简文帝。晋元帝即位,为夫人。元帝崩,称建平国夫人。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诏尊为简文太后。[1]

职业 夫人→太妃
国籍 晋朝
逝世日期 326年
籍贯 河南荥阳
中文名 郑阿春
民族 汉族


1生平
2史料记载
1生平编辑
郑阿春的父亲是安丰太守郑恺,字祖元,很早去世。郑阿春少孤,没有兄弟,只有三个妹妹。晋怀帝永嘉年间,郑阿春和渤海人田某结婚,生一子。田某死后,郑阿春守寡,带着儿子投奔了在濮阳的舅舅。

永嘉六年(312年),三十五岁的琅邪王妃虞孟母病逝。当时中原沦陷于五胡,西晋名存实亡,琅邪王司马睿担任镇东大将军,割据江东。虞孟母是司马睿的元配,夫妻关系和睦。虞妃无子,收养宫人荀氏的儿子司马绍、司马裒。荀氏是燕代的鲜卑人,出身低微却有宠,为虞妃所忌。荀氏心怀怨望,得罪了司马睿,后来被疏远,谴出王府,改嫁马某。

建兴三年(315年),晋愍帝任命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马睿决定再纳夫人,一开始选了濮阳吴氏,即郑阿春的舅舅的女儿。下聘前,郑阿春陪同吴氏游园,被人看到,告诉司马睿说:“郑氏虽然是寡妇,但远比吴氏贤明。”司马睿发现郑阿春确实有德有色,于是在建武元年(317年),纳郑阿春为琅邪王夫人。郑阿春甚有宠,同年生下一子司马焕,因为她的缘故,司马睿很钟爱这个儿子。

郑阿春虽然贵幸,却常有愁容,司马睿问她原因。郑阿春说:“我有三个妹妹,中妹嫁给长沙人王褒,另外二妹尚未婚配。怕是因为我这个长姐为人妾,影响到妹妹们嫁个好人家。”司马睿召来御史中丞刘隗说:“郑夫人的两个妹妹未婚,你去给她们安排出身旧族的佳偶。”刘隗让自己的侄子刘佣娶郑三妹,把郑小妹嫁给汉中李氏,刘李都是旧族。司马睿为了取悦郑阿春,还任命她的妹夫王褒为尚书郎。

太兴元年(318年),晋愍帝被杀,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即晋元帝。追封虞孟母为元敬皇后,不再另立皇后,册封郑阿春为夫人,诏令太子司马绍、东海王司马冲、武陵王司马晞母事之。同年十二月,郑阿春的儿子司马焕病重,元帝为之撤膳,封司马焕为琅邪王,两天后司马焕夭折。元帝十分悲痛,用成人之礼下葬,起陵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琅邪国右常侍孙霄劝谏,元帝不听。

太兴三年(320年),郑阿春又生一子司马昱,永昌元年(322年)封为琅邪王。这时东晋已经陷入内乱,大将军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当初元帝在江东创业,仰仗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琅邪王氏支持,后来元帝为了削弱王氏的势力,重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人,激怒了手握重兵的王敦。叛军打败王师,劫掠京畿,百官逃散,王敦自命为丞相,总揽朝政。年底,元帝在内宫郁郁而终,葬建平陵。

太子司马绍即位,为晋明帝,尊生母荀氏为建安君。由于司马昱出继琅邪王系,为元帝之父琅邪恭王的嗣孙,所以郑阿春不能称太妃,而称建平园(晋元帝的陵园,《晋书》国为园之讹[1])夫人。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郑阿春去世,年仅七岁的司马昱很悲痛,坚持为母服重孝。此举违背了宗法,他的国相诸葛颐遭到弹劾。司马昱上书辩解,举出琅邪孝王司马裒为元敬皇后服重的前例。庾太后和成帝心生怜悯,咸和二年(327年)年改封司马昱为会稽王,追封郑阿春为会稽太妃。

后来司马昱以宗亲身份辅政,兼领琅邪、会稽两国。咸安元年(371年),权臣桓温立司马昱为皇帝,即晋简文帝。简文帝在桓温的篡位逼迫下,身陷困境,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来不及追尊生母。他临终封少子司马道子为琅邪王,领会稽国,奉太妃祀。

简文帝的太子司马曜即位,为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年),孝武帝追封祖母为简文太后,谥宣。立庙于太庙路西,抬高墓葬的规格为嘉平陵。当时群臣为了讨好孝武帝,提议郑太后应该配飨元帝。孝武帝听从了太子前率徐邈的意见,没有这样做。

郑阿春还有一女寻阳公主,在晋成帝咸康二年(336年)嫁给骠骑将军荀羡为妻。

东晋为了避讳郑阿春的名字,改《春秋》为《阳秋》,成语“皮里春秋”变成“皮里阳秋”。

2史料记载编辑
简文宣郑太后,讳阿春,河南荥阳人也。世为冠族。祖合,临济令。父恺,字祖元,安丰太守。后少孤,无兄弟,唯姊妹四人,后最长。先适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依于舅濮阳吴氏。元帝为丞相,敬后先崩,将纳吴氏女为夫人。后及吴氏女并游后园,或见之,言于帝曰:“郑氏女虽嫠,贤于吴氏远矣。”建武元年,纳为琅邪王夫人。甚有宠。后虽贵幸,而恒有忧色。帝问其故,对曰:“妾有妹,中者已适长沙王褒,余二妹未有所适,恐姊为人妾,无复求者。”帝因从容谓刘隗曰:“郑氏二妹,卿可为求佳对,使不失旧。”隗举其从子佣娶第三者,以小者适汉中李氏,皆得旧门。帝召王褒为尚书郎,以悦后意。后生琅邪悼王、简文帝、寻阳公主。帝称尊号,后虽为夫人,诏太子及东海、武陵王皆母事之。

帝崩,后称建平国夫人。

咸和元年薨,简文帝时为琅邪王,制服重。有司以王出继,宜降所生,国臣不能匡正,奏免国相诸葛颐。王上疏曰:“亡母生临臣国,没留国第,臣虽出后,亦无所厌,则私情得叙。昔敬后崩,孝王已出继,亦还服重。此则明比,臣所宪章也。”明穆皇后不夺其志,乃徙琅邪王为会稽王,追号后曰会稽太妃。及简文帝即位,未及追尊。临崩,封皇子道子为琅邪王,领会稽国,奉太妃祀。[2]

太元十九年,孝武帝下诏曰:“会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诞载圣明,光延于晋。先帝追尊圣善,朝议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于心。今仰奉遗旨,依《阳秋》二汉孝怀皇帝故事,上太妃尊号曰简文太后。”于是立庙于太庙路西,陵曰嘉平。时群臣希旨,多谓郑太后应配食于元帝者。帝以问太子前率徐邈,邈曰:“臣案《阳秋》之义,母以子贵。鲁隐尊桓母,别考仲子之宫而不配食于惠庙。又平素之时,不伉俪于先帝,至于子孙,岂可为祖考立配?其崇尊尽礼,由于臣子,故得称太后,陵庙备典。若乃祔葬配食,则义所不可。”从之。
1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