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36
次編輯
變更
夏燮
,無編輯摘要
}}
== 《中西纪事》全书二十四卷,记载[[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中外关系的史事。例如,对于英国侵略者用炮舰政策,打开中国大门,强行通商的经过,以及西方教士来华传教的始末等,记载甚为详细。特别可贵的是他搜集了抗击外国侵略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事迹,列为《海疆殉难》一目,加以记录。《中西纪事》的编撰,采用纪事本末体裁,将中外关系的有关史事,分类记载,列成二十四个题目,每个题目为书一卷,按时间先后,叙明原委,眉目清楚,叙事详明。夏燮自叙编书的目的是抗御外国的侵略和不满清政府的腐败,因而怀着"蒿目增伤,裂眦怀愤"的心情,"搜辑邸钞文报,旁及新闻纸之可据者,录而存之"。但又考虑到清政府文字狱的余威,"窃怀挟书之惧",因而署名"江上蹇叟"。书中贯串着强烈的爱国思想,揭露英、法、美、俄等国的侵略罪行,颂扬中国 人 民的英勇反抗精神,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中西纪事》初稿成于[[道光]]三十年,后经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的修改,定为十六卷。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今增订为本24卷。出版以后,因触犯了洋人,受到腐败的清政府的查禁,曾被毁版。到公元1871年,才又重新刊刻印行。物生平 ==
其父夏賽,長期擔任徽州府學訓導,訓士極嚴,誨人不倦,成才甚眾。夏燮有兄三人即夏析、夏炯、夏澳,均在學術上造詣頗深,各有建樹。夏燮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有,道光辛巳年中舉,歷任江西永寧、永新、宜黃等縣知縣。他長於史學,兼善音韻,與其兄名重一時,被稱為“當塗四夏”。 == 人物轶事 == 夏燮於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中舉人,道光中葉,夏燮-陳述實行洋務的好處,被薦署安仁知縣,不久又到鄱陽任職,在戰亂初定的年代恪盡職守,很快使民眾恢復生機。浙江巡撫黃宗漢,湘軍魁首曾國藩經常邀請他商議軍機大事,討論戰亂平定後將要實行的政策,並首倡各省設忠義局,曾國藩視他為左右手。不久,曾國藩奉旨回江西執行長江通商法令,在九江設置租界,夏燮主動請纓,每天同英國領事談判,剛柔相濟,贏得了外國人的敬佩。夏燮因功又題補永寧。到任後,他極力革除陋習,端正士風,倡議修建學館,興辦教育。同時親自調解民事,平定-。辭官後當地士民為他樹立“遺愛碑”。夏燮在公務之餘,孜孜不倦地從事研究寫作,一生著述頗豐。晚年特別注重諸經研究,在《禮》的研究上造詣尤深,著《五服釋例》20卷。又精於音韻學的研究,著述12卷。由於他對時事政務的留心洞察與敏銳剖析,又著有《中西紀事》24卷、《泰西裨聞》10卷、《粵氛紀事》30卷,在史學研究方面著有《漢書八表刊誤》8卷、《明通鑑》100卷、《明史綱目考證》12卷。其中《中西紀事》,是根據當時的奏誥、函札、條約章程等資料,整理自鴉片戰爭前後至咸豐末年的中外關係史事,為揭露英、美、法、俄等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雜著有《謝山堂文集》20卷。他校勘證明的《陶安學士集》、《吳應箕樓山堂集》、《東林本末留都聞見錄》、《兩朝剝複錄》、《先拔志始》,以及他的老師汪萊《算學遺書》等史料均先後付印。夏燮在書畫方面頗有獨到,尤善於彈琴。侍郎胡肇智贈給他一首詩,其中有“筆下能為萬人敵,案頭惟有一琴橫”之句,可謂他儒雅一生的寫照。 夏燮在宜黃縣任內,歷年虧空,多達幾萬金。此事被江西藩司劉秉璋查覺,歷次交代不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七月三十,夏燮在貧病憂憤中去世, 终年76岁。劉坤一作文祭之。 夏燮死後,官府逼還欠款,其家人只好將夏燮的藏書出售償債,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秉璋曾派人告訴夏家,如果願將《明通鑑》木版歸官書局,可折價一萬五千金。由於夏家不肯,於是劉秉璋便報請江西巡撫劉坤一,將夏燮參奏革職、查抄、監追。至光緒七年,欠款尚未還清,其子夏*[上'來'+下'金']也遭受連累。江西巡撫李文敏參奏他“頑抗不繳,實屬延玩”。上諭將在外省任職的夏*[上'來'+下'金']暫行革職,由吳元炳委員押解到江西,勒逼追繳。夏燮所刻的書版,被沒入江西官庫。光緒九、十年間,兩江總督左宗棠,鑑於夏燮是當時的著名學者,奏請朝廷將他列入儒林傳。這時劉秉璋已調升浙江巡撫,見到左宗棠的奏稿後,便舊事重提,將夏燮虧欠公款原案同時上奏。並說:“豈有虧空公款數万金,而可稱為儒林者?”因而撤銷左宗棠原奏。 民國12年(1923)內務部諮請清史館將夏燮立傳入鄉賢祠奉祀。夏燮有三子,長子致瑤從事教育。次子致璵,歲貢。三子致,拔貢,曾任江蘇知縣,迎送琉球國貢使,督修高淳圩堤,接辦江寧發審,有勤政的美譽。<ref>[http://renwu.ambaidu.com/history/1/xia281284.html 安徽 > 馬鞍山 > 當塗縣人物>夏燮]</ref> ==著作 == 著有《明通鑑》、《五服釋例》、《校漢書八表》、《明史綱目考證》、《明史考異》等書,《中西紀事》和《明通鑑》是其代表作。《中西紀事》是中國近代系統論述中外關係史的一部學術著作,該書凡二十四卷,從時間上講,上起明末下迄晚請同治年間,長達兩個多世紀,從空間上說,涉及的國家有英、法、俄、荷、丹、德、葡、西等國。夏燮撰寫此書,正是外國資木主義入侵,中國社會激劇變化的時期。因此他對兩次鴉片戰爭的厲史記敘尤其詳盡,觀點也相當明確。 曾校證明末吳應箕著《樓山堂集》,編撰《忠節吳次尾先生年譜》。又以《明史》簡略失實,且不為一些重要人物立傳,遂繼《資治通鑑》和《續資治通鑑》之後,編撰《明通鑑》一百卷。因感慨國事,蒿目時艱,蒐集有關上諭、奏稿及史料,編撰《中西紀事》、《粵氛紀事》。尚著有《五服釋例》、《述均》;又校勘明《陶安學士集》、《國朝汪萊算學書》、《校漢書八表》等。另有《明史綱目考證》、《明史考異》、《謝山堂文集》等,未刊。<ref>[https://www.mingqingxiaoshuo.com/renwu/xiaxie/ 明清小說網>夏燮]</ref> === 《 中西纪事》===全书二十四卷,《中西紀事》是中國近代系統論述中外關係史的一部學術著作,該書凡二十四卷,從時間上講,上起明末下迄晚請同治年間,長達兩個多世紀,從空間上說,涉及的國家有英、法、俄、荷、丹、德、葡、西等國。夏燮撰寫此書,正是外國資木主義入侵,中國社會激劇變化的時期。因此他對兩次鴉片戰爭的厲史記敘尤其詳盡,觀點也相當 明 確。例如,對於英國侵略者用砲艦政策,打開中國大門,強行 通 鉴 商的經過,以及西方教士來華傳教的始末等,記載甚為詳細。特別可貴的是他蒐集了抗擊外國侵略而英勇犧牲的烈士事蹟,列為《海疆殉難 》 一目,加以記錄。《中西紀事》的編撰,採用紀事本末體裁,將中外關係的有關史事,分類記載,列成二十四個題目,每個題目為書一卷,按時間先後,敘明原委,眉目清楚,敘事詳明。夏燮自敘編書的目的是抗禦外國的侵略和不滿清政府的腐敗,因而懷著“蒿目增傷,裂眥懷憤”的心情,“搜輯邸鈔文報,旁及新聞紙之可據者,錄而存之”。但又考慮到清政府文字獄的餘威,“竊懷挾書之懼”,因而署名“江上蹇叟”。書中貫串著強烈的愛國思想,揭露英、法、美、俄等國的侵略罪行,頌揚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為我們研究中國近代史提供了寶貴資料。《中西紀事》初稿成於道光三十年,後經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的修改,定為十六卷。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今增訂為本24卷。出版以後,因觸犯了洋人,受到腐敗的清政府的查禁,曾被毀版。到公元1871年,才又重新刊刻印行。 ==《明通鑑》== 《明通鑑》 是夏燮一生精力的 结 結 晶。他不 满记载颇 滿記載頗 失其真的官修《[[ 明史]] 》, 决 決 意 从 從 事明史的研究。 经过 經過 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 “參證 群 书 書 ,考其 异 異 同" ” ,乃 写 寫 成此 书 書 。全 书 書 共一百卷,二百 万 萬 字, 记载 記載 明朝一代的政治、 经济 經濟 、 军 軍 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 历 歷 史。在《明通 鉴 鑑 》中,夏燮把明代 历 歷 史分 为 為 三 个 個 部分 来 來 撰 写: 寫: 《明前 纪 紀 》,起 于 於 元 顺 順 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迄 于 於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用元朝的年 号 號 , 记叙[[ 記敘 朱元璋]] 投奔[[ 郭子 兴]]参 興參 加 农 農 民起 义军 義軍 到建立明朝的 历 歷 史。《明 纪 紀 》,起自洪武元年,迄 于[[ 於 崇 祯]] 禎 十七年, 记叙 記敘 朱元璋 称 稱 帝后到崇 祯缢 禎縊 死煤山、清兵入 关 關 的 历 歷 史。《附 编 編 》,起自清 顺 順 治元年,迄 于 於 康熙三年,用清朝的年 号 號 , 记叙 記敘 南明政 权 權 的 历 歷 史,特 别 別 是抗清 斗争 鬥爭 的 历 歷 史。《附 编 編 》 这种 這種 形式,是夏燮在 编 編 撰《明通 鉴 鑑 》中的一 个独创 個獨創 ,是 与 與 清政府作合法 斗争 鬥爭 的 产 產 物。因 为 為 清 统 統 治者害怕激起 汉 漢 族人民的反抗情 绪 緒 , 对 對 南明的 历 歷 史 讳 諱 莫如深,不使 编 編 入官修的《明史》,因而 这 這 段 历 歷 史缺乏 记载 記載 。夏燮找出乾隆《附唐桂 两 兩 王本末》 于 於 《[[ 通 鉴辑览]] 鑑輯覽 》 后 後 的 诏 詔 令作 护 護 身符,巧妙地 将 將 南明 历 歷 史收入作 为 為 《附 编 編 》, 纳 納 入明史 体 體 系, 这 這 不 仅 僅 保存大量南明史料,而且使明史首尾相 连 連 ,成 为 為 一部完整的 历 歷史著作。《明通鑑》一書,還有它自己的一些特點, 材料豐富,考訂詳實。夏燮仿照司馬光《通鑑考異》的辦法,另撰“考異”,並按照胡三省注《通鑑》的辦法,收“考異”分注於正文之下。他在《明通鑑》和“考異”中所引用的資料,有的已經散佚了,但在此書中卻保存著,為我們研究明史提供了較多的資料。<ref>[http://www.cnxia.com.cn/news/?655.html 夏燮>夏氏宗親網]</ref> ==夏燮《明通鑑》論贊研究== 夏燮是晚清的一位史學家,在史學界有重要的影響。他著有很多作品,《明通鑑》、《中西紀事》、《粵氛紀事》是他的三部歷 史著作 代表,也是中國史學名著。在這三部歷史著作中,夏燮除了敘述歷史事件的原委之外,還在大量的論贊中闡明自己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觀點,《明通鑑》論贊在這方面是比較典型的 。《明通鑑》論贊有其具體的形式特點和鮮明的論述風格,議論頻繁、篇幅較長、引經據典多、議論範圍廣是其形式特點;表達生動,論述博贍,字句凝練,言辭簡潔是其論述風格;原委史實的秩序思維和人物評論的辯證思維可以說是夏燮歷史評論的基本原則。論讚的內容涉及面很寬泛,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政治方面的內容佔有重要的分量。論贊集中體現了夏燮卓越的歷史思想,主要表現為夏燮的正統觀。在《明通鑑》中,通過論述朝代更替的正閏和朝廷內部的統嗣等問題,夏燮闡明了自己的正統觀。繼承明朗、統嗣明晰、稱謂明確、夷夏明辨這四個方面的闡發,對研究中國古代尤其是明代正統問題是很有幫助的。論贊還體現了夏燮對歷史記載的看法與史家評論的認識等史學思想,同時反映了夏燮史才、史學、史識、史德等厚重的史家素養。夏燮史著豐富、史論博洽,卓然成為晚清史界之一家。<ref>[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73-1011044269.htm 《淮北師範大學》 2010年收藏>夏燮《明通鑑》論贊研究]</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清朝军政人物]] [[Category: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