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

增加 1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有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在神經科學領域,系統地揭示了神經系統協調工作原理,他就是1932 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之一--[[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
謝靈頓出生於倫敦北部的伊斯靈頓。他的父親詹姆斯。在謝靈頓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母親安妮‧布魯克斯便改嫁凱萊布羅斯。謝林頓的繼父是位學識淵博,熱愛藝術的考古學家和收藏家<ref>[http://www.lunwenstudy.com/rtshengli/81437.html ] 學術堂-謝靈頓對神經系統協調工作原理的發現 ]</ref>。
  曾有傳言謝林頓爵士在青年時代因缺乏管教,不思進取。每天都很放蕩冶遊,周遭的人對他都非常頭痛名聲極差,連擠奶女工都拒絕了他的求愛。受到這個刺激後,謝林頓深受觸動,潛心向學,一改平時作風,終成一代大師。然而,這個登上教科書的勵志故事並未見諸正史記載。事實上,謝林頓的生父早逝並沒有影響到謝林頓接受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也因為受到繼父的家庭環境熏陶,他年少時飽讀詩書,多才多藝,絕非不學無術之人,這與傳言裡浪子回頭的經典橋段大相徑庭。
  深入研究後謝林頓發現,身體上可以完成精細運動的部位,例如人的手和面部,對應於大腦皮層運動區的面積也較大。西元1897 年,謝林頓在神經科學史上率先使用"[[突觸]]"一詞,來描述光學顯微鏡下[[神經元]]之間相互連接的結構,這一用法沿用至今。
  謝靈頓 的一生中對中樞神經系統生理學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神經生理學的許多研究領域與他的名字是不可分開的。他在Cajal 創立的神經元學說基礎上,於1897 年提出使用 [[ [[ 突觸 ]] ]] 這個術語來描述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之間的接觸部位,並認為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在這個部位進行信息溝通,而這個部位最早是由 [[ [[ 卡哈爾 ]] ]] 在光學顯微鏡水平作了組織學描述。
[[File:55b5-hsmkfyp0868404.jpg|缩略图|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突觸]]
西元1913 年,謝林頓被聘為[[牛津大學]][[生理學]]教授,直至1936 年退休。在這段期間他遇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也因此短暫的中斷他的教學生涯,戰爭期間他在砲彈廠做工人,每天高強度的工作並沒有將他壓垮,他甚至還在這段時間留下了大量的詩作。西元1916 年,適逢[[女權運動]]進一步發展,當時高等教育將女性拒之門外的問題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謝林頓並不守舊大力為女權大聲疾呼,希望牛津大學醫學院能夠招收女性進入學習。
  謝靈頓在脊髓反射的研究中具有諸多建樹, 他非常準確地將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稱為運動傳出的最後公路,並於1925年提出使用運動單位( [[ [[ motor unit ]] ]] )這個術語來命名運動功能的基本單位,即一個運動神經元和它所支配的一群肌纖維。
[[File:6837-hsmkfyp0868522.jpg|缩略图|motor unit ]]
  謝靈頓和他的同事們在研究中還發現牽拉一群肌肉,在引起被牽拉的一群肌肉興奮收縮時,可引起與之相拮抗的肌群舒張,他的結論是牽張刺激能引起脊髓內一群運動神經元興奮,而另一群運動神經元則產生抑制,從而形成交互神經支配, 這種交互神經支配的理論後來被稱為 [[ [[ 謝靈頓定律 ]] ]] [[ [[ 謝靈頓運動定律 ]] ]] 是根據刺激的來源及感受器所在位置,謝靈頓將感受器分為外感受器(如視、聽、嗅及皮膚等感受器)、內感受器(如感受內臟器官發來的衝動信息的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如肌肉、肌腱、關節和迷路等感受器) <ref>[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6577723106/1881016e200100f7cq]研究神經系統的反射弧75歲高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ref>
  1932 年謝林頓和[[埃德加·阿德里安]]一起由於「關於神經功能方面的發現」而獲得193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