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36
次編輯
變更
張之洞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07-17T06:35:51+00:00}}
[[File:張之洞.jpg | thumb | 300px | 張之洞 <br>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11/1102_2663_857803.shtml 原圖鏈接] ]]
'''張之洞'''({{bd|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catIdx=Z张}}), 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字''' 孝 达''' 達 , 号''' 又字 香 涛'''、''' 濤或 香 岩''' 嚴 , 又号'''壹公'''、'''无竞居士''' 自號抱冰老人 ,晚年 自号'''抱冰''' 號無競居士 。其名字或出自《莊子·至樂》中的「張之洞庭之野 。 」。[[ 清 直 隶]][[南皮]] 隸 (今[[ 河北]] ) 南皮 ) 人。 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張氏博聞強記,治學以通經致用為主,喜好研究當時政治,關心國際情勢 。[[ 咸丰張之洞]] 二年(與[[1852年曾國藩]] )十六歲中、[[ 顺天府李鴻章]]、[[ 解元左宗棠]] ,[[ 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生平簡介== ===從“清流”派成為直追李鴻章的洋務巨擘=== 同治]] 二年 ([[(1863 年]])廿七歲 ) 中[[進士]] 一甲 第三名[[ 進士,成為眾人矚目的“ 探花]] ”郎,從此步入政壇。六年(1867),任浙江鄉試副考官;旋授湖北學政 , 在武昌設經心書院。同治十二年(1873)奉派為四川鄉試主考官;不久 授[[翰林 四川學政,在成都設尊經書 院]][[编 ,並建圖書館,名曰尊經閣。光緒二年至七年(1876~1881)任校理、司業、洗馬、倚講、侍讀等職,光緒七年十二月出任山西巡撫;十年(1884),任兩廣總督,先後開設廣東水陸師學堂,創槍砲廠,開礦務局、製鐵局、織佈局, 修]] 鐵路,從“清流”派成為直追李鴻章的洋務巨擘。 ===所著〔勸學篇〕中,主張人才唯中學為本,西學為末,方能蔚為國用===十五年(1889)調湖廣總督;四年後,兼署湖北巡撫,創設兩湖書院、自強學堂、武備學堂。二十一年(1895),任兩江總督;組織「江南自強軍」,普設軍事、農、工、商、鐵路、方言、軍醫等學堂。不久 , 歷 仍返兩湖 任[[教习]] 職;廣設小學、中學、高等學堂、兩級師範學堂、實業學堂。清末,中日甲午之戰後,學術界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說者頗眾,而張氏尤為個中翹楚。1898年春,之洞在其所著〔勸學篇〕中,主張人才應是兼治中學與西學的,唯中學為本,西學為末,學者須於中學基礎之上,復精通西方的法制 、技藝及學識,方能蔚為國用。 ===義和團事件發生後,與各參與國謀和成,因功而加太子太保===二十六年(1900),兼署湖北提督;義和團事件發生後,曾會同[[ 侍读劉坤一]]、[[ 侍讲李鴻章]] 、等,共同與外國領事訂定保護我國東南地區之約定。翌年,與各參與國謀和成,因功而加太子太保。二十八年(1902),再署兩江總督。次年,奉命會同管學大臣[[ 内阁学士張百熙]]、[[ 山西巡抚榮慶]] 、[[ 等會同商訂〔奏定學堂章程〕或稱〔癸卯學堂章程〕,而之洞實主其事。 ===授軍機大臣,成為“第二次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的主角===1906年,年高老邁的張之洞由“久任疆寄”的地方大吏邁入朝廷中樞,後被擢升為體仁閣大學士,授軍機大臣,站在了晚清權力的最中心,成為“第二次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的主角。儘管此時已經是“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但張之洞仍盡心竭力,試圖力挽危局。三十三年(1907),返北京任軍機大臣,管理學部事務。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實錄館總裁。 ===貢獻===宣統元年(1909),病卒,謚號文襄。享年七十三歲。張氏從政四十餘年,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廣設學校,对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响,為清末滿漢大臣中思想較為開明者。 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砲台失守,张之洞會同 两 广 江 总督[[劉坤一]] 、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 湖广总督唐才常]]、[[ 两江总督林圭]] (多次署理,从未实授) 、[[ 军机大臣秦力山]]等 职 自立軍起義 , 官至[[體仁閣]][[大 ===遺著===〔輶軒語〕、〔書目答問〕、〔勸 學 士]] 篇〕、〔廣雅碎金〕、〔抱冰堂集奏議〕等書 。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軍政人物|z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