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吳健雄

移除 1,2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parity_violation_v4.png |缩略图|center|500px|[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244776655/17437bacf00100db14 圖片來源:宇称不守恒到底说了啥 ] ]]
=='''1957年吳健雄為何沒得諾貝爾物理獎?'''<ref name="Wu-7">[https://kknews.cc/zh-tw/science/p422zz8.html 1957年吳健雄沒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原因]</ref>==1956年吳健雄的β衰變實驗,驗證了 [[ 弱相互作用 ]] 下的[[宇稱不守恆]]。1957年,諾貝爾評委會把物理獎頒給提出該理論的李政道和楊振寧,而驗證理論的吳健雄未能同時得獎,為什麼?<ref name="Wu-7">[https://kknews.cc/zh-tw/science/p422zz8.html 1957年吳健雄沒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原因]</ref>
* 一個理論,來源於實驗,之後還需實驗驗證。李楊(即李政道和楊振寧的簡稱,以下同)提出的理論的正確性需要實驗來驗證,吳健雄功不可沒。
* 1957年吳健雄為何沒得諾貝爾物理獎?'''究其原因,和吳健雄治學過於嚴謹有關。'''
=='''東方居禮夫人'''==
也因此,吳健雄贏得了「東方居禮夫人」的稱號。她雖未能得到諾貝爾獎,但[[瑞典皇家科学院]]應頒予她諾貝爾奬40%的獎金,李楊各30%,如河説呢<ref name="Wu-8">[http://zh.wenxuecity.com/bbs/memory/1109481.html 對“宇稱不守恒”的質疑是李政道、楊振寧二位先生的獨創嗎?]</ref>?
* 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物理大師,因為發現[[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因誰提出了原創思想,倆人因而爭論了一輩子。對此,李政道說這源自他1956年4月的想法。然而要客觀看待歷史,就不能只看一個人怎麽講。
* 回朔到1956年4月的[[羅切斯特]]會議上,大家在討論想解決 Tau-Theta 之謎,即 Tau 和 Theta 這兩種粒子倒底是不是同一種粒子,因為這兩種粒子其他性質都相同,唯獨表現出不同的宇稱。
** 於是會議上許多人,包括[[蓋爾曼]]、[[費曼]]、實驗物理學家 Martin Block 等人質疑宇稱是否守恒。
** 費曼的回憶裡也提到了他代表 Block 向李政道提問:”如果宇稱守恒定則錯了,結果會怎樣?“ 對此,李政道給了一個很複雜的回答,連費曼都沒有聽懂。可見當時李政道對這個答案也不確定。
** 楊振寧還特別提到他從幾個不同角度審視了宇稱不守恒,但尚未得出結論。
** 事實上,在此之前李楊已經發表了兩篇文章試圖解釋這個現象,當然都尚未涉及宇稱不守恒。
* 所以,'''質疑宇稱不守恒,恐怕是這個會議上集體討論使與會者受到的啟發,產生這一想法的人,絕對不止一個。也就是說,其實並非李楊二位的獨創'''。但是這些討論,應該促進了李楊進一步往宇稱不守恒的方向考慮。
*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楊這二位爭論誰是第一個提出宇稱不守恒的想法並無意義''',因為他們其實都在這次會議上受到了的啟發,也不止一位與會者產生了這樣的質疑。
* 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實驗來支持宇稱不守恒理論,而吳健雄的钴60(<sup>60</sup>Co)[[β衰变]]的實驗證實了宇称不守恒,在這個論證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主要荣誉==* 吴健雄一生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众多: * 1948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1958年,她成为首位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女性* 1958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9年,她获得了美國大學婦女協會功绩奖* 1962年获得该协会颁发的年度婦女獎* 1962年获得美國富蘭克林學会颁发的魏德瑞爾獎章* 1964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科姆斯托克物理学奖* 1965年获得台灣嘉新文化基金會颁发的特殊貢獻獎* 1974年,她被美國工業研究雜誌选为年度科學家* 1975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性会长* 1975年获得该学会颁发的颁发的[[博纳奖]](Tom W. Bonner Prize)* 1975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78年成为首任[[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 1986年,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落成一百週年之际,她获得了艾麗絲島獎章* 1990年,[[小行星2752|一颗小行星]] 她的名字命名。她是首位在世时享此殊荣的科学家* 1991年获得卜 * 199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東方[[居禮夫人]]'''==也因此,[[吳健雄]]贏得了「東方[[居禮夫人]]」的稱號。她雖未能得到[[諾貝爾]]獎,但[[瑞典皇家科学院]]應頒予她[[諾貝爾]]奬40%的獎金,[[李政道]]、[[楊振寧]]各30%,如河説呢<ref name="吳健雄諾貝爾奬">[http://zh.wenxuecity.com/bbs/memory/1109481.html 對“宇稱不守恒”的質疑是李政道、楊振寧二位先生的獨創嗎?]</ref>? [[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物理大師,因為發現[[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因誰提出了原創思想,倆人因而爭論了一輩子。對此,[[李政道]]說這源自他1956年4月的想法。然 要客觀看待歷史,就不能只看一個人怎麽講。 回朔到1956年4月的[[羅切斯特]]會議上,大家在討 想解決Tau-Theta之謎,即Tau和Theta這兩種粒子倒底是不是同一種粒子,因為這兩種粒子其他性質都相同 唯獨表現出不同的宇稱。於是會議上許多人,包括[[蓋爾曼]]、[[費曼]]、實驗物理學家 Martin Block 等人質疑宇稱是否守恒。費曼的回憶裡也提到了他代表Block向李政道提問:”如果宇稱守恒定則錯了,結果會怎樣?“ 對此,[[李政道]]給了一個很複雜的回答,連費曼都沒 聽懂。可見當時[[李政道]]對這個答案也不確定。[[楊振寧]]還特別提到他從幾個不同角度審視了[[宇稱不守恒]],但尚未得出結論。事實上,在此之前李、楊已經發表了兩篇文章試圖解釋這個現象,當然都尚未涉及[[宇稱不守恒]]。 所以,質疑[[宇稱不守恒]],恐怕是這個會議上集體討論使與會者受到的啟發,產生這一想法的 ,絕對不止一個。也就是說,其實並非李、楊二位的獨創,但是這些討論,應該促進了楊、李進一步往[[宇稱不守恒]]的方向考慮。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楊這二位爭論誰是第一個提出[[宇稱不守恒]]的想法並無意義,因 他們其實都在這次會議上受到了的啟發,也不止一位與會者產生了這樣的質疑。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實驗來支持[[宇稱不守恒]]理論,而吳健雄的[[钴60]](<sup>60</sup>Co)[[β衰变]]的實驗證實了[[宇称不守恒]],在這個論證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所以平心而論,[[ 瑞典皇家科学院]] 頒予吳健雄[[ 諾貝爾]] 奬40%的獎金,[[ 李政道]] [[ 楊振寧]] 各30%,也沒有不公平合理吧<ref name=" 吳健雄諾貝爾奬Wu-8"></ref>!
== 视频 ==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