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289
次編輯
變更
科学探测卫星
,创建页面,内容为“ '''科学探测卫星'''用来进行空间物理环境探测的卫星。 ==卫星探测器== 假如我们把地球看成一个鸡蛋的蛋黄,那么地…”
'''科学探测卫星'''用来进行空间物理环境探测的卫星。
==卫星探测器==
假如我们把地球看成一个鸡蛋的蛋黄,那么地球四周的大气层就像是一团蛋清。这团蛋清厚达700千米以上。那么这团蛋清中的情况如何?对人类的航天活动有什么影响?隔着这么厚的“蛋清”去观察天体<ref>[https://www.sohu.com/a/778254420_121930132 中国科学院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考研辅导经验分享],搜狐,2024-05-12</ref>,可识“庐山”真面目吗?
科学探测卫星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坐地观地和坐地观天的传统。它携带着各种仪器,穿过大气层,自由自在,不受干扰为人类记录着大气层,空间环境和太空<ref>[https://www.sohu.com/a/370811754_120376543 什么是“信号”?信号在太空中如何传播? ],搜狐,2020-02-07</ref>天体的真实信息。而这些十分宝贵的资料又为人类登上太空,利用太空提供了攻关指南。世界各国最初发射的卫星多是这类卫星或是技术试验卫星。
==系列卫星==
===美国第一颗卫星===
美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一号”就是一颗科学探测卫星,以后“探险者”发展成了一个科学卫星系列,到1975年这个系列共发射了55颗,有53颗进入轨道。它们的主要作务是:
(1)探测地球大气层和电离层;
(2)测量地球高空磁场;
(3)测量太阳辐射,太阳风,研究日—地关系;
(4)探测行星际空间;
(5)测量和研究宇宙线和微流星体;
(6)测定地球形状和地球引场。
这些卫星传回环境模式,更多地了解了太阳质子事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加深了对太阳—地球关系的认识。探险者号卫星系列多为小型卫星,但其外形结构差别很大,由于探测的空间区域不同,它们的运行轨道有高有低,有远有近,差别也很大。
===电子号卫星是苏联的科学卫星系列===
电子号卫星是苏联的科学卫星系列,1964年1—7月共发射了4颗卫星,重400—544千克。星上装有高,低灵敏度的磁强计,低能粒子分析器,质子检测器,太阳X射线计数器以及研究宇宙辐射成分的仪器等。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进入地球内,外辐射带的粒子与其相关的各种空间物理现象。
中国的“实践”系列卫星既是技术实验卫星,又是科学探测卫星。它1971年,1981年发射了2次共4颗。实践一号卫星装有红外地平仪,太阳角计等探测仪器,取得了许多环境数据。实践二号和二号甲,二号乙是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的3颗卫星。其中实践二号重257千克,外形为八面棱柱体,它的任务是探测空间环境,试验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姿态控制和大容量数据贮存等新技术。卫星获取了有关地球磁场,大气密度,太阳紫外线,太阳X射线,带电粒子辐射背景等数据,也圆满地完成了新技术的试验。
天文卫星也是一种科学卫星,不同于上述卫星之外在于它不仅仅探测空间环境,而且在地球轨道上建起了一座座太空天文台,专门对宇宙天体和其他空间物质进行科学观测。天文卫星在离地面几百千米或更高的轨道上运行,由于没有大气层的阻挡,星上的仪器可以接收到来自天体的从无线电波段到红外波段,可见光波段,紫外线段直到X射线波段和γ射线波段的电磁波辐射。
天文卫星的轨道多数为圆形或近圆形,高度为几百千米,但一般不低于400千米。这是因为太阳系以外的天体离开地球极远,再增加轨道高度也不能缩短距离和改善观测能力;而轨道太低时,大气密度增加,卫星难以长时期运行。
天文卫星上安装了复杂的科学观测仪器,如红外,紫外,X射线和可见光望远镜等。除这些仪器本身必须保证制作精度外,天文卫星在结构上也必须有很高的安装精度和结构稳定性,否则仪器坏了,人到天上云修理代价可就太大了,而且卫星“立足”不稳,也会直接影响仪器的观测效果。
===第一颗天文卫星===
第一颗天文卫星是美国1960年发射的“太阳辐射监测卫星”,它测到了太阳的紫外线和X射线通量。从1962年开始,美国又发射了专门观测太阳的“轨道太阳观测台”卫生系列,专门用于紫外线天文观测的“轨道天文台”卫星和X射线观测卫星。这些卫星发现了宇宙天体的各种辐射源,为人类分析研究宇宙的演化过程,揭开地外文明的奥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