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移除 473 位元組, 5 年前
總統之路
而其他内阁部长中,除劳工部长[[马丁·杜金]]是工会负责人外,其余也都由企业家担任,被戏称为八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管子工的内阁。
因此[[美国]]报纸把他的政府称之为“大企业家集团”。<ref name="歷史追學網">{{Cite web |url=http://l.zhuixue.net/renwu/aisenhaoweier/34718.html | title = 艾森豪威尔人物生平简介 |date =2016-01-08 | publisher = 歷史追學網 | accessdate =2019-08-19 }}</ref>
 
 
=== 核政策 ===
[[艾森豪威尔]]对核政策的变化,是因为美国武器库中增添了一种意义重大的新的核武器。1953年1月中旬,[[新墨西哥州]]核试验场的科学家们激动地报告,一种适于大口径火炮发射的原子弹第一次爆炸成功,这意味着核武器既可用于战略目的,又可用于战术目的。
这一消息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重新考虑核政策。当时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他们思想出现了本质变化。报告说,在推进美国与[[朝鲜]]有关的目标时以更小的努力换取更大的成果的过程中,原子武器所起的作用表明有必要重新估计限制在远东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尽管[[艾森豪威尔]]的核打击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变成现实,但其间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时至今日仍不免让人直冒冷汗。对于自己核政策的效果,[[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得意地写道:[[中国]]在[[朝鲜]]之所以作出最后的让步,乃是美国核威胁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当然,历史的发展表明,[[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 艾森豪主義 ===
他要求国会授予他可在中东使用武力的特权,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当时,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进一步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其独占中东的阴谋。后来,[[艾森豪威尔]] 主 义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中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叙利亚]]、 [[沙特阿拉 伯]]和约旦四国政府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伊朗]]和[[伊拉克]]等国均获得了“美援”。从此,美国势力进一步挤进中东地区。
 
=== 蘇聯 ===
1959年他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开始了美苏又争夺又想搞缓和的新局面。[[赫鲁晓夫]]也邀他访苏,后由于[[美国]]U-2间谍飞机侵犯[[苏联]]领空被击落,因而取消了对他的邀请。
=== 中美关系 ===
所谓第三根齿,是通过[[印度]]方面警告[[中国]],如果再不让步就要大打,甚至要使用原子弹。
对[[中国]],他继续推行杜鲁门政府的敌视政策,除和国民党政府缔结《共同防御条约》外,还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50年代后期,[[美国]]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力进一步衰落。[[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和平取胜”的新战略,主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苏联]],东欧进行渗透,促其“和平演变”,以和平方法“战胜”共产主义。
[[File: 艾森豪威 尔3.jpg|缩 尔]]对核政策的变化,是因为美国武器库中增添了一种意义重大的新的核武器。1953年1月中旬,[[新墨西哥州]]核试验场的科学家们激动地报告,一种适于大口径火炮发射的原子弹第一次爆炸成功,这意味着核武器既可用于战 图 |右|300px|目的,又可用于战术目的。这一消息使[[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1354501&di=b821b3f15f93902259564080511af862&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s8.sinaimg.cn%2Fmw690%2F001hS8Ttgy6TdL33iFV67%26amp%3B690 原图链接美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8f2cf0102vpcr.html 图片来源于 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重 浪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 考虑核政策。当时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他们思想出现了本质变化。报告说,在推进 美国 总统 与[[朝鲜]]有关的目标时以更小的努力换取更大的成果的过程中,原子武器所起的作用表明有必要重新估计限制在远东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尽管[[ 艾森豪威尔 ]]的核打击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变成现实,但其间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时至今日仍不免让人直冒冷汗。对于自己核政策的效果,[[艾森豪威尔]] 圣劳伦斯河 回忆录中得意地写道:[[中国]]在[[朝鲜]]之所以作出最后的让步 圣兰伯特 乃是美国核威胁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当然 开放 历史 魁北克,1959]发展表明,[[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战后美国第二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继续推行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政策,支持和控制退守台湾的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华民国政权,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由此引发了两次台海危机,它加剧了远东的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并在[[朝鲜]]战争中威胁对[[中国]]试用核武器,而这一举动之前[[麦克阿瑟]]也曾提出过,但遭到杜鲁门总统的坚决反对,并撤销了[[麦克阿瑟]]的司令职位。这些举动使得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同时也正是由于美国的干涉,使台湾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台湾问题至今仍是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
1960年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