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移除 1,022 位元組, 5 年前
總統之路
=== 投入選戰 ===
1948年出版了他二戰時的回憶錄《遠征歐陸》並成为当年非小说类的畅销书。
 
1950年[[杜鲁门]]任命他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高司令。<ref name="管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2017">{{cite book|author=趙凡禹 |title=管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s2AJDgAAQBAJ |year=2017 |publisher=新世界出版社 }}</ref>
[[File:艾森豪威尔9.jpg|缩略图 |右|3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763645862&di=d0e02a58352ca282d1c068bcc8f3d9a9&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109.360doc.com%2FDownloadImg%2F2017%2F12%2F0711%2F118322074_13_20171207110300854.jpg 原图链接][http://blog.163.com/liujinglin@126/blog/static/412016312010102911526942/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1953年宣誓就职,这是他1957年的第二个就职典礼。]]]
1952年美國陷入韓戰的泥淖,人民对政府不满逐漸升溫。民主黨與共和黨為競爭總統之位逐渐进入高潮,兩黨皆爭取艾森豪作為代表角逐總統。經過三年的經營,艾森豪感到时机已然成熟,遂放棄五星上將的軍銜,代表共和黨參與競選(美国宪法规定现役军人不得竞选总统)。<ref name="搜狐">{{Cite web |url = http://www.sohu.com/a/130876981_689398 | title = 放弃五星上将军衔的“二战”将军——艾森豪威尔 | date = 2018-06-13 | publisher = 搜狐 | accessdate = 2019-08-19 }}</ref>而艾森豪於戰後發表擴展軍備、對外擴張的政策主張符合大財團的利益,因此財團多支持他角逐總統之位。最早出来推举他的是汤姆斯·约翰·沃森-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总经理,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董事,为了使[[艾森豪]]有一个“文职”身份,他導演了将军出任校长這齣戲。<ref>{{Cite web |url=http://zhishi.xkyn.net/jingyan-fksnspnagavkpkbspvm.htm | title = 二战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个人简历及生平? |date =2019-08-16 | publisher = 生活知識網 | accessdate =2019-08-19 }}</ref>
縱使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以政治经验不足,不深諳国际形势來攻擊他不具作总统的智慧和能力,但停止韓戰的诺言,加上利用英雄崇拜的心理宣传在二戰中的「豐功偉業」。 最終艾森豪在大选中获胜,終結20年來由民主党执政的局面。1956年艾森豪連選連任美國第35任總統。<refname="老男人">{{Cite web |url=https://www.laonanren.com/news/2017-04/164124p2.htm | title = 美国军人总统艾森豪威尔 属于他的戎马一生 |date =2017-04-15 | publisher = 老男人 | accessdate =2019-08-19 }}</ref>
=== 韓戰契機 大企業家集團入主白宮 ===1952年 政府的要職幾乎由大財團的人物擔任,這 是[[ 美国艾森豪]] 总统大选之年,此时政府的特点。[[ 美国國務卿]] 发动侵朝战争已两年。两年中,美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美国人民强烈不满,反战、厌战情绪日益高涨。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 美国约翰·福斯特·杜勒斯]] 擔任,而國防部長 副部長分別由杜邦通用汽车公司的 统候选人经理[[ 艾森豪 查尔斯·欧文· 威尔]] 乘机抓住[[朝鲜]]问题攻击民主党的杜鲁门政府 、副总经理凯斯擔任 1952年10月,[[艾森豪 當参议院讨论 威尔]]在底特律发表演讲 逊的任命案時 声称 议员问他 果他当选总统 何处理国家和公司 关系时 将亲自前往[[朝鲜]]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 后来还许诺 回答说 :“ 只要还 我认为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对美国也 一个 利,反之亦然。”这句话成了 美国 士兵在[[朝鲜]]面对敌人 炮火 “名言” 那么,光荣 它赤裸课 结束[[朝鲜]]战争,寻求体面的世界和平,就必须是新 道出了 政府 第一位 和财团之间 迫的和毫不动摇的目标 密联系 ”正是靠了这些诱人的保证 而其他内阁部长中 除劳工部长[[ 艾森豪威尔马丁·杜金]] 最终赢得了总统大选 是工会负责人外,其余也都由企业家担任,被戏称为八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管子工的内阁 因此[[ 艾森豪威尔美国]] 第一次竞选总统的口号是I Like Ike(我喜欢艾克),这是 报纸把 他的 政府 ,军中士兵常这样称呼他 之为“大企业家集团” 而他第二次竞选总统的口号是I Still Like Ike(我仍喜欢艾克)。 [[File:艾森豪威尔9.jpg<ref name="歷史追學網">{{Cite web | 缩略图 |右|3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763645862&di=d0e02a58352ca282d1c068bcc8f3d9a9&imgtype=0&srcurl=http%3A%2F%2Fimage109.360doc.com%2FDownloadImg%2F2017%2F12%2F0711%2F118322074_13_20171207110300854.jpg 原图链接][http://blogl.163zhuixue.comnet/liujinglin@126renwu/blogaisenhaoweier/static/412016312010102911526942/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第34任总统 34718.html | title = 艾森豪威 尔1953年宣誓就职,这是他1957年的第二个就职典礼。]]]尔人物生平简介 |date =2016-01-08 | publisher = 歷史追學網 | accessdate =2019-08-19 }}</ref>
但[[艾森豪威尔]]从[[朝鲜]]回到[[美国]]以后,态度马上发生大转变。他在1952年12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对我们所面对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无论言语是怎样娓娓动听,而只能用行动——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情况下实行的行动。”
为了给[[中国]]施加全方位的压力,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采纳了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用“三齿耙”遏制[[中国]]的战略:一根齿从[[朝鲜]]出来,另一根从台湾出来,第三根从[[印度]]出来。
第一根齿,就是要在[[朝鲜]]发动更大的攻势。从台湾出来这根齿,是利用逃到台湾的[[蒋介石]]的力量给新[[中国]]制造麻烦,即所谓“放蒋出笼”。在去[[朝鲜]]的“海伦娜”号巡洋舰上,[[艾森豪威尔]]决定,解除[[杜鲁门]]政府的所谓“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规定,鼓励[[蒋介石]]对[[中国]]大陆发动牵制性的进攻。[[艾森豪威尔]]说,这一决定的目的是“提醒[[中国]]共产党注意,僵持的日子不长了,[[朝鲜]]战争或结束,或者扩大到[[朝鲜]]以外”。
所谓第三根齿,是通过[[印度]]方面警告[[中国]],如果再不让步就要大打,甚至要使用原子弹。
=== 核政策 ===
尽管[[艾森豪威尔]]的核打击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变成现实,但其间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时至今日仍不免让人直冒冷汗。对于自己核政策的效果,[[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得意地写道:[[中国]]在[[朝鲜]]之所以作出最后的让步,乃是美国核威胁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当然,历史的发展表明,[[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 大企業家集團入主白宮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特点之一是,政府的重要职位几乎都被大财团的代表人物占据。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当了国务卿,杜邦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查尔斯·欧文·威尔逊、副总经理凯斯分别出任国防部长和副部长。威尔逊持有通用汽车公司200多万美元的股票,在参议院讨论他的任命时,发生了周折。议员问他如何处理国家和公司的关系时,他回答说:“我认为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对美国也有利,反之亦然。”后来这句话成了美国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它赤裸课地道出了政府和财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其他内阁部长中,除劳工部长是工会负责人外,其余也都由企业家担任,被戏称为八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管子工的内阁。等到劳工部长马丁·P·杜金辞职后,更是清一色的大企业主,甚至在白宫里面,资本家也占了主要地位。因此[[美国]]报纸把他的政府称之为“大企业家集团”。
=== 艾森豪主義 ===
对中东地区,他主张填补由于苏伊士运河危机英法势力撤出而出现的“力量真空”。
1959年他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开始了美苏又争夺又想搞缓和的新局面。[[赫鲁晓夫]]也邀他访苏,后由于[[美国]]U-2间谍飞机侵犯[[苏联]]领空被击落,因而取消了对他的邀请。
=== 中美关系 ===
但[[艾森豪威尔]]从[[朝鲜]]回到[[美国]]以后,态度马上发生大转变。他在1952年12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对我们所面对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无论言语是怎样娓娓动听,而只能用行动——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情况下实行的行动。”
为了给[[中国]]施加全方位的压力,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采纳了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用“三齿耙”遏制[[中国]]的战略:一根齿从[[朝鲜]]出来,另一根从台湾出来,第三根从[[印度]]出来。
第一根齿,就是要在[[朝鲜]]发动更大的攻势。从台湾出来这根齿,是利用逃到台湾的[[蒋介石]]的力量给新[[中国]]制造麻烦,即所谓“放蒋出笼”。在去[[朝鲜]]的“海伦娜”号巡洋舰上,[[艾森豪威尔]]决定,解除[[杜鲁门]]政府的所谓“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规定,鼓励[[蒋介石]]对[[中国]]大陆发动牵制性的进攻。[[艾森豪威尔]]说,这一决定的目的是“提醒[[中国]]共产党注意,僵持的日子不长了,[[朝鲜]]战争或结束,或者扩大到[[朝鲜]]以外”。
所谓第三根齿,是通过[[印度]]方面警告[[中国]],如果再不让步就要大打,甚至要使用原子弹。
对[[中国]],他继续推行杜鲁门政府的敌视政策,除和国民党政府缔结《共同防御条约》外,还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50年代后期,[[美国]]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力进一步衰落。[[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和平取胜”的新战略,主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苏联]],东欧进行渗透,促其“和平演变”,以和平方法“战胜”共产主义。
[[File:艾森豪威尔3.jpg|缩略图 |右|3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1354501&di=b821b3f15f93902259564080511af862&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s8.sinaimg.cn%2Fmw690%2F001hS8Ttgy6TdL33iFV67%26amp%3B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8f2cf0102vpcr.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圣劳伦斯河,圣兰伯特,开放的魁北克,1959]]]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