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7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br><img src="https://img.mp.…”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br><img src="https://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60419/1d25b1519cea4f0cb17a96f2e52f9a51_th.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70060331_111082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写景,巧妙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颈联转写此行意义,表明诗人心系边塞;尾联点明“市马”,并联想到“燕昭市骏”,隐含无人赏拔之义。
== 原文 ==
岑参〔唐代〕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 译文 ==
远望潼关树木苍苍茫茫,京城长安就在夕阳近旁。
阵阵旋风吹醒饯别之酒,微微细雨打湿朋友行装。
练兵备战边地烟尘正浓,买马防秋塞上秋草已黄。
我知朋友此行去买骏马,不是为了学那古时燕王。
== 创作背景 ==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参任为虢州长史。同年,岑参送别一何姓县丞进京买马,联想到燕昭市骏,有感而作此诗。
== 赏析 ==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的是送同僚入京买马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入京”二字写京城长安一带景色。“晚”和“夕阳”点出送别时间,而“关树”、“长安”为何远所去之处,暗示“入京”,同时勾划出苍茫远景。诗的三、四两句写近景。阵阵回风,蒙蒙细雨,伴着送别酒席,打湿旅人行装,从而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诗的五、六两句转写此行意义。“边尘黑”点明战争未息,“塞草黄”点明时已深秋。经这里点明“秋”字,上文的“关树”、“回风”、“细雨”等等景物便都觉得真切。这两句言及边地战争,可见诗人身在虢州,心系边塞。诗的结尾两句承“习战”、“防秋”,点明“市马”。“市马”本为“习战”,诗人却由此想到“燕昭市骏”的色而且用“不是学燕王”来说何远此行性质,似乎包含弃置州县,不被看重的叹息。
诗的首联写“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是惜“入京”而写自己“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的情态;诗的尾联出“市骏马”而联想到“学燕王”,也包含着“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却又无人赏拔的含义。这正是本诗表现上的一个特点。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边事的关切。这些都可以反映诗人任职虢州期间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
== 简析 ==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写景,巧妙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颈联转写此行意义,表明诗人心系边塞;尾联点明“市马”,并联想到“燕昭市骏”,隐含无人赏拔之义。此诗实是借送别写心中之事,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关切,反映出其任职虢州期间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
== 岑参 ==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ref>[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0a4abda6fde7.aspx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center>'''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br><img src="https://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60419/1d25b1519cea4f0cb17a96f2e52f9a51_th.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70060331_111082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写景,巧妙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颈联转写此行意义,表明诗人心系边塞;尾联点明“市马”,并联想到“燕昭市骏”,隐含无人赏拔之义。
== 原文 ==
岑参〔唐代〕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 译文 ==
远望潼关树木苍苍茫茫,京城长安就在夕阳近旁。
阵阵旋风吹醒饯别之酒,微微细雨打湿朋友行装。
练兵备战边地烟尘正浓,买马防秋塞上秋草已黄。
我知朋友此行去买骏马,不是为了学那古时燕王。
== 创作背景 ==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参任为虢州长史。同年,岑参送别一何姓县丞进京买马,联想到燕昭市骏,有感而作此诗。
== 赏析 ==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的是送同僚入京买马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入京”二字写京城长安一带景色。“晚”和“夕阳”点出送别时间,而“关树”、“长安”为何远所去之处,暗示“入京”,同时勾划出苍茫远景。诗的三、四两句写近景。阵阵回风,蒙蒙细雨,伴着送别酒席,打湿旅人行装,从而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诗的五、六两句转写此行意义。“边尘黑”点明战争未息,“塞草黄”点明时已深秋。经这里点明“秋”字,上文的“关树”、“回风”、“细雨”等等景物便都觉得真切。这两句言及边地战争,可见诗人身在虢州,心系边塞。诗的结尾两句承“习战”、“防秋”,点明“市马”。“市马”本为“习战”,诗人却由此想到“燕昭市骏”的色而且用“不是学燕王”来说何远此行性质,似乎包含弃置州县,不被看重的叹息。
诗的首联写“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是惜“入京”而写自己“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的情态;诗的尾联出“市骏马”而联想到“学燕王”,也包含着“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却又无人赏拔的含义。这正是本诗表现上的一个特点。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边事的关切。这些都可以反映诗人任职虢州期间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
== 简析 ==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写景,巧妙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颈联转写此行意义,表明诗人心系边塞;尾联点明“市马”,并联想到“燕昭市骏”,隐含无人赏拔之义。此诗实是借送别写心中之事,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关切,反映出其任职虢州期间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
== 岑参 ==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ref>[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0a4abda6fde7.aspx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