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茗山中学

增加 56 位元組, 4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茗山中学'''位于绵延起伏的大茗山东麓,与茗山乡 [[ 政府 ]] 大院隔陇相望,地处茗山乡的中心腹地,是茗山乡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播撒文明的圣地。茗山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1年。解放初,位于彭家 [[ 祠堂 ]] 的“大茗乡中心国民小学”与位于白石祠古寺内的“白石祠小学”合并而成的“大茗乡白石祠完全小学”是茗山中学前身。
==中学新貌==
教学楼项目是市政府作为2010年为民办十大实事之一 [[ 工程 ]]
市政府投资350万元,市教育局配套80万元,共计430万元。
于2010年5月20日动工,2011年 [[ 元旦 ]] 完工。
地平方2155.6平方米, [[ 建筑面积]]<ref>[https://www.sohu.com/a/417797930_781004 建筑面积规则大全 ],搜狐,2020-09 </ref>3716平方米,楼高23.4米,5层楼。
可容纳1250名学生,配有25间教室及 [[ 办公室 ]] 、厕所、多媒体教室、报告厅等若干间。
==学校简介==
大茗乡白石祠完全小学第一任校长为陈金麟,校址是一座破旧的白石祠古寺,教室设在旧社会慈善机构的“育婴堂”和当初茗山公所的办公室,一庙一堂并排,左边是庙,右边是堂,后又在附近朱周井村租设两个 [[ 教室 ]] 共开5个班,近300人。1952年春,扩大至9个班,在朱周井村增设4个班,学制为“四二制”,初小4年,高小2年。1954年校长为李超。翌年春,扩建校舍,大部分教学班得以集中,并分设中、高年级,已有10个教学班,学生达550人。1956年校长为余舜林, [[ 学校 ]] 仍处在艰苦的草创期。1957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校长陈绪忠再次扩建校舍,又添加教学班,全校11个班,学生增至600余人。是年,学校正式命名为“茗山白石祠小学”。1958年合班并校,将洋湖片、杨桥片部分小学合并到茗山白石祠小学,合并后校名更改为“白石祠中心小学”,教学班猛增至32个。学校分为本部和分部,分部设在晏庄村和朱周井村,本部增设一个初中耕读班。1958—1961年,学校经历了开办“扫盲班”、“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门办学”等 [[ 历史 ]] 变迁,但无论历史的车轮转到哪一个站点,茗山中学的教育先贤总是秉承茗山人民勤苦、执着、智慧的特质,一步一个脚印,一行一束鲜花,开拓着茗山的文明史。1960年至1962年是我国 [[ 国民经济]]<ref>[https://www.sohu.com/a/64213989_1155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搜狐,2016-03-18</ref>处于暂时困难时期,班数压缩,学生减少,但学校仍有10个班的规模。
==学校活动==
2012年元旦,茗山中学举办建校60周年华诞庆典。中央候补委员、中国“ [[ 航天 ]] ”三江集团总经理、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院长刘石泉,中国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空军大校、《军嫂》杂志总编辑彭东海,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余立国, [[ 黄石市 ]] 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大冶市长荣绪俭等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大冶市政协主席胡志国主持庆典。
2016年11月18日,我市首届中小学生 [[ 汉字 ]] 听写大赛在第二实验中学举行。茗山中学代表队荣获初中组二等奖。
大冶市茗山乡中心学校召开“重阳节筹备会”, [[ 会议 ]] 由工会主席段福德主持,与会人员包括中心学校全体领导和中小学校长。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76,3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