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105
次編輯
變更
寄落星史虚白处士
,《'''寄落星史虚白处士'''》是一首古[[诗歌]],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center>寄落星史虚白处士</center>
{{Cquote|
白云峰下古溪头,曾与提壶烂熳游。登阁共看彭蠡水,围炉相忆杜陵秋。
棋玄不厌通高品,句妙多容隔岁酬。别后相思时一望,暮山空碧水空流。
|[唐代]伍乔}}
==诗词中的音律之美==
诗词是“魂”,音乐是“魄”;诗词是静态观想,[[音乐]]是动态感官联想<ref>[https://www.sohu.com/a/318402206_753791 【诗词与音乐】诗词中的音律之美 ——山水悟道(黄莽)],搜狐,2019-06-04</ref>。
《道德经》第十二章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那是因为嘈杂不好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道德经<ref>[https://www.sohu.com/a/326506332_120067078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全81章)],搜狐,2019-07-12</ref>》第四十一章老子又说“大音希声”,就是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听古琴曲或者民间小调百听不厌的原因。《[[诗经]]》中的《风》最为原生态,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主要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