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30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悼亡春来得病夏来加'''》是属于中国的一首诗词,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
《'''悼亡春来得病夏来加'''》是属于中国的一首诗词,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center>悼亡春来得病夏来加</center>
{{Cquote|
春来得病夏来加,深掩妆窗卧碧纱。为怯暗藏秦女扇,怕惊愁度阿香车。
腰肢暗想风欺柳,粉态难忘露洗花。今日青门葬君处,乱蝉衰草夕阳斜。
|[唐代]王涣}}
==诗歌特点==
《尚书·虞书<ref>[https://www.sohu.com/a/767635911_161835?scm=1102.xchannel:325:100002.0.6.0 上古之书——四书五经之《尚书 . 虞书》原文及译文],搜狐,2024-03-29</ref>》:“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ref>[https://www.sohu.com/a/320638440_99981279 原创 《毛诗序》最经典的6句话,沁人心脾,扣人心弦],搜狐,2019-06-14</ref>》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