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吳訥

增加 6,704 位元組, 7 個月前
建立新條目





'''吳訥'''(1372-1457),字敏德,號思庵,[[江蘇]]常熟人, 官至明代[[監察御史]]。
人品剛直公正,從政廉潔自持,頗有美譽。明代名臣[[魏驥]]曾評價吳訥:“公為人端重純明,履方居約,不以窮達易所守。”履,即實踐;方,乃方正之道;居,即懷著;約,乃儉樸簡約。履方居約,就是說吳訥踐行方正廉潔之道,葆有清貧儉樸之節。這四字,是對他一生最為恰當的評價。<ref>{{Cite Web|url= https://www.gdjct.gd.gov.cn/shgc/content/post_32616.html|title=吴讷履方居约|date=2021-03-05|website=南粵清風網|accessdate=2024-05-12}}</ref>

吳訥同時也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學者,博覽群書,著述豐碩, 是對於性理之學,很有研究,多所創見。其中《文章辨體》、《思庵文粹》等著作傳世。特別是《文章辨體》一書,對後世的文體學,有很大影響。(史籍中稱讚他「所著書,皆可垂於後」。)

==早年經歷==

當年他的父親吳遵,因事獲罪,被囚在京城。吳訥向朝廷上書,要求以身相代,替父親吳遵坐牢。不料,吳遵卻已經不幸去世了。吳訥受到這件事的刺激,便發憤讀書,因而學業大有進步。明代永樂年間,吳訥因為善醫,被推薦到京城,後來擔任監察御史。宣德年間,又到[[福建]]、[[浙江]]等地為官,很有政聲,每次要離任時,百姓都到官府中加以挽留。後來他到南京任右僉[[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等職。

==為官清廉==

明朝宣德年間,吳訥奉旨巡按[[貴州]],以嚴謹廉直的作風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欽佩。吳訥即將離任回朝覆命時,貴州百姓紛紛上書,請求將其留任。臨行前,貴州三司準備了禮物送給吳訥,吳訥拒而不受,登舟而去。

待到吳訥乘舟到達三峽夔州時,貴州三司官員派遣的差人追上來,再次奉上禮儀黃金百兩。原來,三司官員見吳訥不肯受禮,都感到過意不去,讓人追送於途中。本以為這一回吳訥肯定收下,誰想吳訥連封都未啟,就在其上題寫了一首《卻金詩》,詩雲:“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贓私並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間。”

明宣德五年(1430年),吳訥赴南京任右僉都禦史,不久升任左副都禦史,掌都察院事務。這是一個糾察吏治、監管政風的職位。當時,南京大理寺少卿楊複的家僕日日到玄武湖撈浮萍回去喂豬。玄武湖緊挨都察院的議事廳,經常有重要的公事會在此地商議。楊複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當朝官員,家僕經常來撈浮萍,若是聽到了機密事宜回去告訴楊複,那就不得了。因此,吳訥禁止其家僕來玄武湖撈浮萍。楊複知道後,專門作了一首詩譏諷吳訥:

太平堤下後湖邊,不是君家祖上田。<br/>
數點浮萍容不得,如何肚裡好撐船?

這詩意思是說玄武湖又不是你吳家祖先遺留下的私產,我撈點浮萍你也不容許,心胸未免太狹窄了,哪能堪當大任呢!吳訥讀後,面不改色地抄了一遍,並署上自己的名字,反贈給楊複。這一贈,其意味就大大不同了:玄武湖不是你楊家祖上的私產,你卻連湖中的浮萍都不放過,還怎能堪當大任呢!吳訥不懼權貴,不因事小而不為,堅決履職盡責,出面制止,防微杜漸,其方正剛介可見一斑。

明正統初年(1436年),光祿丞董正等盜竊官物,被吳訥得知,立即查辦。有人勸他:“你這樣做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於己不利,何必太較真呢。”然而,吳訥認為盜竊官物乃是大罪,更何況是以光祿丞為首的京官,影響惡劣,豈可含糊?最終,吳訥據實上奏朝廷,董正等人都受到了查辦,44人被發配戍邊。

明正統四年(1439年),已近68歲的吳訥告老還鄉,住在早已破敗的老屋裡,並題為“歸全堂”,過著布衣蔬食、戴月荷鋤的生活。江南巡撫周忱來拜訪吳訥時,見其居“環堵蕭然”,要為其翻新房屋,也被吳訥婉言謝絕。

吳訥做官一直做到左副都禦史。地位變了,但他廉政之風一直未變。年老退休回到家裡,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破舊房舍。<ref>{{Cite Web|url=https://mil.news.sina.com.cn/2013-05-19/0359725104.html?from=wap|ttitle=吴讷的《却金诗》|date=2013-05-19|website=sina|accessdate=2024-05-12}}</ref>

==家教珍事==

吳訥還十分重視家教家風, 有一次,他的孫子[[吳淳]]身著綢衣,吳訥便要求他換上布衣。還有一次,吳淳因為公務順道回家鄉看望,吳訥覺得他延誤公務,不但沒有讓他在家停留,反而非常生氣地令他立即返回。後來,吳淳也成為一名監察禦史,清正廉潔,政績顯著。

吳訥有個外孫,名叫[[錢昕]]。錢昕的父親不入正道,常做一些不法之事。吳訥沒有辦法勸阻女婿,但十分擔心外孫被女婿教壞,便主動承擔起教育錢昕的責任,常親自教導他。有一次,錢昕要去參加科舉考試,吳訥特地寫了一首七絕,贈送給外孫。詩是這樣寫的:

阿昕今喜赴科場,<br/>
南北奔馳日夜忙。<br/>
昔日曾聞先輩語:<br/>
一憑陰德二文章!<br/>

這後兩句詩,是說要想考中科舉,首先要靠積陰德(做了好事而人不知,叫積隱德),其次才是靠文章寫得好。這話不是迷信,而是天理。吳訥告誡外孫,不要跟著父親學壞,要多做善事,不計名利,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
錢昕牢記這首詩的教導,後來考中了[[秀才]]。吳訥為了防止外孫少年氣盛,驕傲自滿,特意令他親自手持箕帚,經常灑掃庭院房屋,讓他用勞動來克服「驕」氣和「嬌」氣。<ref>{{Cite Web|url=https://www.epochtimes.com/b5/16/5/17/n7902640.htm|title=家教珍事:一憑陰德 二文章|date=2016-05-21|website=文化網|accessdate=2024-05-12}}</ref>

錢昕長大後,果然沒有辜負外公吳訥對他的一番悉心教育。明正統十年(1445年),錢昕考中進士,擔任永州知府,成了一個好官。當時人對吳訥教外孫事,十分感慨,讚嘆道:「吳家外公,錢家小哥,教者真是能教,受者真是能受。」(《明史‧吳訥傳》、《戒庵老人漫筆‧吳文恪公教外孫》)。 被百姓譽為「錢青天」。吳家後代人才輩出,且大都為官清正,這顯然和吳訥嚴厲的家教家風、躬身垂範密不可分。

==視頻==


==參考來源==
13,5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