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一毛钱的故事(李贵学)

增加 14,528 位元組, 9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一毛钱的故事'''<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一毛钱的故事'''<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6430416/pexels-photo-6430416.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一毛钱的故事》'''是[[中国]]当代作家李贵学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毛钱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我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故事。

那天上午,我和几个同事在校门口值班。我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东西,不时地闪光。走过去一看,是一枚一角的硬币——一毛钱。我俯下身,捡了起来。一个同事说我财迷,现在一毛钱,谁看眼里,小孩都懒得弯腰不捡。我有点不相信。我们故意把那枚一毛钱的硬币,放在学生通道上。

果不其然,有十几个学生过去了,也许是硬币太小了,没看见。有一个小男孩瞅了瞅,用脚踢了一下,没踢着,就径直往前走去。又过了几分钟,一个二三年级模样的小女孩,弯腰捡了起来,交给我说:“老师,我是xx班的,拾了一毛钱,别忘了给我们班加分!”

我接过那一毛钱,有些茫然了。

一毛钱,也是一角钱,是现在流行市场最小的货币。一毛钱,现在算不了什么,很多人,不,就连很多孩子,都不屑一顾。因为,一块普通的雪糕,现在都要5角钱;一块橡皮,一支铅笔,至少要5角钱,稍微好点的,1元,2元,甚至5元、10元以上的都有;把1张卷子复印在1张A4纸上,也要5角钱。区区1毛钱,掉在地上,有谁会多看一眼,又有谁会弯弯腰捡起来?真的去捡,说不定会招来一顿嘲笑!哪个孩子兜里,装个1元2元的,都是小钱。兜里有张5元10元,家常便饭,小菜一碟;装张50元或100元的,只不过“毛毛雨”,都算不上“大款”。

现在的人变了,[[消费]]观念变了。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在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在变。

在五六十年代,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工人一月的工资才几十元钱。一毛钱,不,几分钱,在孩子眼里,不,在大人眼睛里,都不是小钱,都是一笔“巨款”!

因为那个年代,买一斤醋、一斤酱油,才2分钱!一毛钱能买8盒火柴!有的人精打细算,用一毛钱买了8盒火柴,半斤醋,半斤酱油!一毛钱买8盒火柴,一盒火柴,四舍五入,只需1分钱。为了节省2分钱,一盒一盒地买,不怕售货员嘲笑,不怕售货员烦,8盒火柴刚好8分钱。余2分,正好够买半斤醋和半斤酱油!

现在看来,那时的人多么可笑,多么吝啬,多么小气,多么俗不可耐!可又有谁能体会到那时人的心酸——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1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

那个年代,一个工人一月的工资才三十几元!这三十几岁,有可能是一个三口人,不,是四口人、五口人,甚至更多人一月的生活费!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农民伯伯的生活更苦!干一天农活,干满工才10分!一个工几毛钱,有的村还不到一毛钱!那时候,家家都开“银行”----养几只鸡,靠卖鸡蛋赚个酱油醋钱!养鸡,还不敢养多!多了,就一定有人查,一定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甚至有人,开批斗会!

为了生活,我们这里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学会掐辫子。每当麦收季节,每家妇女都会弄好几大捆麦秆晒干,放好。早晨,弄几把麦秆泡在水盆里。一有空,把泡好的麦秆弄一小把,用手巾包好,夹在胳肘窝里,几个人聚在一起,边拉呱边掐辫子,换个零钱花,贴补家用。

麦秆有粗有细,掐出来的辫子就有粗有细。再加上掐辫子的人不同,有的心灵手巧,有的笨手笨脚,有的要好,有的不要好,辫子的质量就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辫子用来编草帽,供销社有专收辫子的,有价格要求,怎么收的,我记不清楚了。一个人掐辫子,手快的,紧忙活,啥活不干,一天能挣一毛钱,顶天了!

有好强的女孩,上学都要带把麦秆,路上掐,班空里掐,好挣个零花钱!

那时的孩子,谁手中有个2分钱、3分钱的,谁就是孩子王!准有好几个孩子围着他转,听他的话!因为他有钱,能买好吃的,能让别人解解馋!1分钱1快冰块,我咬一口,你舔一下,没有谁嫌谁脏,更没有谁嫌谁有传染病,关系很融洽。

这也许是60后、70后的人,特别是妇女,为什么会过日子、小气,做什么都精打细算;买菜、买衣服什么的,好打价,好挑三拣四的原因吧!因为她们,吃过苦,受过罪,知道挣钱不容易!

也许是男孩,家里最小,我没学会掐辫子。我清楚地记得,开始有十几本小人书。每逢星期六(那时候,星期六就上一晌)、星期天,我就到供销社摆小人书。1分钱,可看一本,看一遍。有人买,加个2分3分的,就倒手卖了。钱够了,就买一本小人书。慢慢地,积少成多,有好几十本。那时,围着看的不少,但肯拿钱看小人书的不多。很多孩子蹲下来,翻翻,看上几页,就恋恋不舍地走了。往往一人看,周围围着好几个孩子。一天下来,也就挣个5分6分的;有时,赶上人多,破天荒,也能挣个一毛两毛的,就赶紧去买个包子解解馋(肉包子,5分钱1个)。有时,还要给家里买点酱油醋啥的。现在,一想起来,蛮有意思!但我也深深体会到挣点钱,是真不容易啊!

一九九○年,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吃国家供应粮,工资100元左右。那时,物价很低,一斤白面粉,从粮所购买仅1毛8分钱。1毛钱,能在市场买2个白面馒头。在饭店,炒一个蒜苔肉丝,也不过1元钱。我记得,星期天,同学找我玩。在饭店,喝点酒,吃顿饭,6个人,还不到10元钱。要是搁现在,估计300元都不一定够。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去永不返!我为生活在这伟大的时代里,生活在伟大的国度里,而骄傲自豪!

但看到有些人不把一毛钱看在眼睛里,浪费粮食,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感到痛心。难道勤俭节约过时了?难道我落伍了?难道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我清楚地记得“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

来历好像是这样的:赵匡胤在军中初时,就被称为英雄,但是穷困潦倒,身上经常不名一文。一次,赵匡胤单人在外,天热难耐,看到一个西瓜园,西瓜园主人是一个老翁。赵匡胤就寻思吃白食,先吃了,再问价钱,然后说价钱太贵,坑人不付钱。老翁看他气度不凡,因此一直跟他摘西瓜吃,赵匡胤一口气吃了好几个西瓜。赵匡胤吃完问:“多少钱?”老翁伸出了一个指头:“壮士,你就拿一文钱吧。”天底下不可能找出比一文钱更少的钱了,但是就这一文钱赵匡胤也没有,预先准备的借口根本没法用。老翁看到赵匡胤器宇轩昂,又涨红了脸,就说:“人都有个急难的时候,看,你吃了好几个西瓜。你像是一个英雄。这样,今天你吃的这些西瓜,我都不要钱。”赵匡胤说:“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是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毛钱,在今天,真算不了什么,买不了米,买不了面!一盒烟,最孬的,也要七八元。三个人,吃顿饭,喝点酒。大约要一二百元。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就拿压岁钱来说吧。现在,30元、50元,都拿不出手,一般100元,有的200元、500元,甚至上千上万元。记得小时候,为了要1毛钱压岁钱,我随大奶奶去姑姑家,来回步行十几里路,都不觉得累!搁今天,哪个孩子会干?!

下面分享几个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共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俭朴的本色,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在求学时就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从不与人谈论吃喝;在长征中,他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到延安后,他穿的军装补了又补,照相时没帽子戴,还要借别人的帽子用;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和大家一起参加了大生产运动。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竞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中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毛泽东主席与大家同桌同餐,吃同样的饭菜。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不搞特殊化。

周恩来总理过着俭朴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从新中国成立入住中南海,直到1976年逝世,他老人家一直居住办公在中南海西花厅。西花厅是一座老式的平房,由于年久失修,油漆脱落,水管陈旧,屋内陆面是旧砖而且潮湿,窗户的缝隙太多,不利于挡风御寒。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维修,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有一次工作人员趁周恩来总理出国,换了地板和窗帘,他回国后提出严厉批评,让他们又换掉,并多次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作出检讨。

1962年夏,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有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日常用品也非常朴素。他的一条床单一用就十几年,一条带格围巾也是用了十多年,上面的绒都磨光了,也舍不得丢掉。他在家里穿的都是布衣、布鞋,工作时穿的一双皮鞋,整整穿了六年还舍不得扔掉。

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因公做的两套制服,平时也很少穿,只在正式集会或在外事活动时才穿。刘少奇同志到工厂、农村去搞调查,也是极为俭朴,穿的多是一身蓝布衣服,戴一顶蓝色布帽子,脚上一双青布鞋,丝毫看不出国家主席的架势。

1963年,刘少奇同志出访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四国,行前外交部礼宾司通知给他做礼服,刘少奇同志认为出国不一定非得穿新衣服,后外交部说要注意国家形象时,他才勉强同意做些薄衣服。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次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漱口杯有很多疤,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衬衣也是补了又补,有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每次只领回一套。

这些故事至今听来,都值得我们[[学习]],让人觉得有教育意义。

一代领袖、一代伟人,身居高位,身居要职,但高风亮节,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了表率。

正是这一柱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等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有人说,建国初期国家基础薄弱,科学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需要节俭。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节俭过时了,就应该学会享受。

的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仍然需要发扬节俭的优良传统。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习惯]],一旦食物不合口味,就不吃,甚至倒掉。讲排场,攀比之风盛行!要知道这些食材,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啊,[[农民]]伯伯顶着烈日风雨,家庭主妇、食堂师傅,辛辛苦苦地买、挑、洗、炒,才有这热腾腾的、可口的饭菜,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呢?

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勤俭节约,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吧?!

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传统美德,它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你就是再富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因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勤俭节约是一种智慧,勤俭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请记住:你,我,她,都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是澎湃汹涌的浪涛,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这个无限,便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今天,我们提倡光盘行动,节约[[粮食]],要采取积极行动,树立勤俭节约意识,“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只有处处勤俭节约,才能节约资源,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才能永远美丽富饶!<ref>[http:///http://www.360doc.com/userhome/963138 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李贵学,男,字扬帆,[[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李台镇人,教师,文学爱好者。曾有作品发表。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7,4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