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大庾岭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大庾岭]](''' Dà yǔ lǐng''' ),[[ 即庾岭要塞]] ,为南岭中的“五岭”之一。有 [[ 汉武帝 ]] 时庾胜将军筑台的要塞和唐代 [[ 张九龄 ]] 在梅岭建立的梅关。《南康记》说横浦关离“[[南野县]]大庾岭三十里”就是称要塞部分。后来以之称呼大山和山脉。
大庾岭山脉:五岭之一的大庾岭是中国南部以庾岭(梅岭、东峤山)为代表性段落的大型山脉,位 [[ 江西 ]] 与 [[ 广东 ]] 两省边境,跨越赣州市—韶关市的重要地带,为五岭之一。腹地在江西省大庾县(后改称[[大余县]])——广东省[[南雄市]]。
狭义大庾岭山脉:即庾岭山脉,大余县网站介绍县城在庾岭北麓,梅关要塞在江西赣州大庾县县城——广东韶关南雄市之间,因此它的主体在大庾县——[[南雄县]]之间,不包括[[崇义县]]—大余县之间的山脉。
广义大庾岭山脉:包括由崇义县—大余县之间、在湘粤边与诸广山斜交的一个山脉 ,作为大庾岭山脉的北支,把传统所定的范围扩大了一倍。其北方是诸广山脉(在罗霄山脉的南段)。
它为 [[ 花岗岩 ]] 断块山,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公尺左右。是 [[ 珠江 ]] 水系的浈水与赣江水系的章水的分水岭。
=='''区分层次'''==
=='''位置境域'''==
大庾岭为南岭中的“五岭”之一,其中的代表性段落即庾岭(只是大庾岭的一段),因岭中多 [[ 梅花 ]] ,亦称梅岭,有梅岭古道。介于江西赣州市的大余、信丰、崇义、全南和广东韶关市的仁化、南雄等地之间。主体在江西省大庾县(后改称大余县)。其北方是诸广山脉(是罗霄山脉的南段) 。
山体大致呈北东一南西走向,并分两支展布:
南支就是庾岭山脉,即传统所说的大庾岭山脉或狭义大庾岭山脉。大余县网站介绍大余县城在庾岭北麓,而且梅关要塞在江西赣州大庾县县城——广东韶关南雄市之间,因此它的主体在大庾县——南雄县之间,不包括崇义县—大余县之间的山脉。
它沿大余县南的赣粤边境绵亘,经信丰后折向东南行,到[[ 全南县]] 境内与九连山衔接。
北方支由崇义县(在大余县之北)、大余向西南延伸,在湘粤边与诸广山斜交 。这种说法是一些当代人的创作,把大庾岭山脉的范围扩大了一倍。
=='''地质地貌'''==
大庾岭发源于雩山一九连山隆起西南端,山体主要由震旦系的变余砂岩、变余沉凝灰岩、 [[ 板岩 ]] 、粉砂岩、硅质岩,寒武系的变余砂岩、板岩、条带状板岩、炭质板岩、黑色硅质岩,奥陶系的变余砂岩、板岩夹炭泥质灰岩、灰岩以及泥盆系的石英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白云岩等组成。并有二叠纪闪长岩、 [[ 石英 ]] 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晚 [[ 侏罗纪 ]] 二云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等大量岩类侵人。
大庾岭盛产钨等有色金属,尤以岭中西华山钨矿驰名中外,被誉称为“钨都”。
大庾岭山体较为破碎,地势也不太高,多数地区 [[ 海拔 ]] 在60()一800米之间,尤其是山间的小盆地、谷地、隘口,地势更低。如小梅关、池江谷地等,就是现今沟通赣粤省际公路所经之地,成为岭南与岭北的交通要道。有些山峰海拔达千米。
=='''主要山峰'''==
主要山峰有:江西崇义与广东仁化、 [[ 湖南 ]] 汝城之间的范水山,海拔为1560米;大余、崇义之交的天华山,海拔1384米;大余和仁化间的南山,海拔1302米;大余、崇义间的云山,海拔1276米;大余境内的月光背、斋庵岭、山牛塘、海螺岗和帽子峰,海拔分别为1202米、1191米、1133米、1120米与1058米;崇义与大余间的油山,海拔1072米。
=='''地理位置'''==
汉武帝时,南越丞相吕嘉反,函封汉节至大庾,使杨仆讨之,出豫章,下横浦。盖逾岭而南也。
晋义熙六年(410),始兴相徐道覆以刘裕方北伐南燕,劝广州 [[ 刺史 ]] 卢循乘虚袭建康,曰:若裕平齐之后,自将屯豫章,遣诸将帅锐师过岭,恐君不能当也。
南朝梁太清末年(549),陈霸先为始兴太守,起兵讨侯景,遣其主帅杜僧明顿于岭上,霸先旋发始兴,至大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