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价值形式

增加 11,626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UOpBZyDd&id=37809A88F6D6CCB33AB91DA5F4D05B66E7CC620A&thid=OIP.UOpBZyDdXQ5E2oVHy2AgBwHaCM&mediaurl=http…”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UOpBZyDd&id=37809A88F6D6CCB33AB91DA5F4D05B66E7CC620A&thid=OIP.UOpBZyDdXQ5E2oVHy2AgBwHaCM&mediaurl=https%3a%2f%2fwww.henanct.com%2fuploadfile%2f2022%2f0809%2f36fe5553e6d380c561a3e09fb7590c1d658_t.jpg&exph=207&expw=700&q=%e4%bb%b7%e5%80%bc%e5%bd%a2%e5%bc%8f&simid=607988857996982036&FORM=IRPRST&ck=522A98FA9EFA47C836020CE63066D784&selectedIndex=2&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价值形式'''<br><img
src="https://www.henanct.com/uploadfile/2022/0809/36fe5553e6d380c561a3e09fb7590c1d658_t.jpg "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价值形式'''亦称 “[[价值形态]]”,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外部表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作为使用价值,它以商品体本身,即以商品的千差万别的自然形态而存在; 作为价值,它是同一的无差别的人类社会劳动的凝结,是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正因为商品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使用价值,所以才有商品交换的必要;也因为商品都具有同一质的价值,不同的商品之间才可以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证明其存在。如一丈麻布等于一件上衣,从质上说,这个等式表明麻布和上衣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生产物,从量上说,表明生产一丈麻布和一件上衣耗费了同样多的劳动。麻布交换上衣,麻布的使用价值由麻布自己的物体形态来表现,而麻布的价值则由上衣的物体形态来表现。麻布的价值得到表现,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而上衣则用自己的使用价值表现麻布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价值形式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历史上曾依次出现过四种形式: 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ref>[[李伟民.金融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1]]</ref>

==简介==
商品[[交换价值]]的发展过程。在[[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商品交换从偶然的行为逐步扩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商品的价值形式也逐步发展。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到[[货币形式]]。令人目迷神眩的货币形式,就是从最不显眼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过来的。

==解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米、布、房屋、自行车等等各种商品体的自然形态,体现着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是一目了然的。商品的价值实体是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与使用价值不同,商品的这种[[价值实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使把一件商品拆得粉碎,也找不到价值的任何影迹。这是因为,价值纯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实体虽然是已经消耗的劳动力即劳动,但并不是任何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当劳动产品成了供交换即供他人使用的商品,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才需要互相比较,才需要撇开其特殊的有用性质而把它看作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和消耗在产品生产中的劳动转化为价值,都是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表现。价值既然纯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从商品体的自然形态中,当然无法找到它的影踪,而只有从价值关系即商品与[[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中,才能探索它的存在。

当两种商品互相交换,例如商品A与商品B相交换的时候,A、B两种商品就发生了等价关系。在商品交换中,任何一方都不愿吃亏。尽管在每个个别的交换行为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交换的一方吃亏、另一方占便宜的事会经常发生;但从整体看,从长期趋势看,商品交换必然是价值量相等的交换。例如,1件上衣同20码麻布相交换,是因为 1件上衣和20码麻布,在生产中耗费了等量的劳动,具有等量的价值。在这一商品交换关系中,20码麻布是 1件上衣的交换价值。上衣的价值从上衣本身虽然看不出来,但它一旦同麻布交换,与麻布发生了价值关系,上衣的价值就可以从麻布上面表现了出来。商品的价值关系表明,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形式。在人类历史中,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也随之变化和发展。

==四个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出现商品交换以来,商品的价值形式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这种价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来表示:2只羊=1把斧子;或1担谷=1头牛。这是商品交换处于萌芽阶段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交换最初是在原始公社之间发生的。原始部落都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自然环境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偶尔会发生互相交换余缺产品的行为。例如,内陆的原始人集团拿粮食同沿海的原始人集团交换食盐,平原地区的原始人集团拿牲畜同山区的原始人集团交换石刀石斧。由于原始公社自给有余的产品不多,原始部落之间的这种商品交换,只是偶然现象。所以,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从另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也只是偶然发生:1把斧子只是偶然地成为2只羊的交换价值,1头牛只是偶然地成为一担谷的交换价值。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85PUhLyQ&id=CB06916261369C679EA4E7CC380D83EC0D1B6A06&thid=OIP.85PUhLyQbXvOvpqUgByWygAAAA&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f393d484bc906d7bcebe9a94801c96ca%3frik%3dBmobDeyDDTjM5w%26riu%3dhttp%253a%252f%252fexp-picture.cdn.bcebos.com%252f7496877bbbf4da58f9c66afeea0f8b56ac04d7b7.jpg%253fx-bce-process%253dimage%25252Fcrop%25252Cx_0%25252Cy_0%25252Cw_450%25252Ch_311%25252Fformat%25252Cf_auto%25252Fquality%25252Cq_80%26ehk%3dx%252f1ObBZ4IsmTBegp52MC0NDL%252bUiZgaWAdBZND2tDE6A%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exph=311&expw=450&q=%e4%bb%b7%e5%80%bc%e5%bd%a2%e5%bc%8f&simid=608043790624512227&FORM=IRPRST&ck=BC4993A4DDAFEBE3BC1EB8E6B6FE95B4&selectedIndex=4&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价值形式'''<br><img
src=" https://tse3-mm.cn.bing.net/th/id/OIP-C.85PUhLyQbXvOvpqUgByWygAAAA?rs=1&pid=ImgDetMain"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这种价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来表示:2只羊=1把斧子,或=1担谷,或=1包盐,等等。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有了发展的条件下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在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以后,尽管畜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基本上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给以后可以用来交换的产品已较前增多。交换成为比较经常的事情,交换的范围也扩大了。一种产品已经不是只能偶然地同另一种产品相交换,而是可以同多种产品相交换了。因此,商品的价值表现扩大了它的范围。2只羊的价值,现在有了1把斧子、1担谷、1包盐等等一系列的交换价值,即一系列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这一阶段商品交换的特点,就是出现了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前两个阶段的商品交换,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交换,不借助于任何中介物。而到了这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成了商品交换的中介。一切商品都首先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发生价值关系,然后借助于一般等价物的中介,完成交换过程。例如,在羊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情况下,谷物与牛的交换便是通过“1担谷=2只羊=1头牛”的形式来实现的。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它来表现。千千万万种商品的价值,有了一般的即统一的表现形式,因此称做[[一般价值形式]]。这一形式的出现,是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这样一个阶段联系着的:随着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而商品生产要以商品交换的顺畅进行为条件;商品生产者如果不能顺利地把他的产品交换成生产上必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上必需的各种消费品,就无法进行再生产。直接的物物交换有很大的局限性。交换双方必须恰巧互相需要对方的产品,交换才能进行,而这样的情况是不容易碰到的。一般等价物便是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为着克服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标志着商品交换的巨大发展。

'''货币形式'''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往往带有地域性和时间性。在各国历史上,羊、布、贝壳、兽皮、公牛等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的地域性和不稳定性,限制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要突破一般价值形式的这种局限性。在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逐渐固定在贵金属金、银身上。这种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便是[[货币]]。自从出现了货币,一切商品首先同货币相交换,用货币表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就出现了价值的货币形式。它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

==理论意义==
价值形式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虽然在他们的著作中曾对货币作了大量的论述,有些人还企图去探索货币的历史起源。但是,由于他们不能透彻地弄清楚劳动价值论,不能从价值关系的角度、从价值形式的发展去考察货币的起源,因而也就不能真正认识货币的本质。A.斯密在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第1篇第4章中专门考察了货币的起源及其用途。他虽然知道在各国历史上曾有各种物品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指出在一切国家里,人们终于都选择金属作为交换的[[媒介]],从而产生了货币。但是,贵金属为什么最终能成为货币,他实际上是用金属不易磨损、易于分割和熔合这些自然属性而不是用商品的价值关系来说明货币的起源。马克思第一次对价值形式的发展作了历史考察,[[穷本溯源]],揭示出上述这种富于神秘色彩的货币形式,原来就是从最简单、最不显眼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过来的。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在马克思的科学分析面前,商品世界的神秘性,从而货币的神秘性,都统统被揭穿了。

'''视频'''

'''从零开始读资本论(3)价值形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m4y1s7NL/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Reflist}}
13,3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