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陈敬容

增加 2,03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 陈敬容]]'''| 外文名 = | 圖 = [[File:陈敬容.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d18d141acb1349547e1eef626e75f565/63d9f2d3572c11df26be13b8632762d0f703c23a.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9%99%88%E6%95%AC%E5%AE%B9/5802075/0/63d9f2d3572c11df26be13b8632762d0f703c23a?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 出生日期 ={{birth date |1917|09|02}}| 出生地點 = 四川乐山|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89|11| 08|1917|09|02}}| 国籍     =  中国  | 民族     =汉族| 别名     =    | 職業 = 作家| 教育程度 = | 信仰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窗》
}}
''' [[ 陈敬容]]'''陈敬容<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a24db0100c4mf.html 陈敬容的诗],新浪博客</ref>({{bd|1917年||1989年|catIdx=C陈}}),原名[[陈懿范]],原籍[[四川]]乐山。1932年春读初中时开始学习写诗。1934年底前往北京自学中外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
第一首诗《十月》作于1935年春, 1946年在上海《联合日报晚刊》上发表。1938年在成都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5年在重庆当过小学教师,1946年当过杂志社和书局的编辑。同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星雨集》,并到上海,专门从事创作和翻译。1948年参与创办《中国新诗》月刊,任编委。她是[[九叶诗派]]的一员。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同年底开始从事政法工作。1956年任《世界文学》编辑,1973年退休。
1932年春读初中时开始学习写诗。1934年底只身离家前往北京,自学中外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这时期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第一首诗《十月》作于1935年春。
[[File:陈敬容女儿和外孙.jpg|缩略图|[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719094eb5edf8db1b82e7b663922dddb/c2cec3fdfc039245fb78747c8794a4c27c1e25f7.jpg 陈敬容女儿和外孙][https://baike.baidu.com/pic/%E9%99%88%E6%95%AC%E5%AE%B9/5802075/0/966aca07180a468e7a894710?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
1946年在上海《联合日报晚刊》上发表。
===成长环境===
[[File:陈敬容著.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8da2ef81d562853596e0d523a0ee76f2/fc1f4134970a304e33ed3589d1c8a786c8175cf1.jpg 陈敬容著][https://baike.baidu.com/pic/%E9%99%88%E6%95%AC%E5%AE%B9/5802075/0/c9bdddced50f5c4093457e12?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
陈敬容,笔名[[蓝冰]]、[[成辉]]、[[文谷]]。1917年9月2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城。乐山旧制为嘉定府,古称嘉帅。它是距峨眉山百里左右的一个半岛形地带,三面为长江支流所环绕,只有一面陆路,经几个县通往成都。那里气候宜人,风物多丽。古往今来,哺育了不少有成就的文人。盛唐诗人岑参,现代作家郭沫若都出生在那里;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在那里的凌云山上读书,凌云山有东坡洗砚池,历来被视为名胜之地。 她家里虽不富裕,却足可温饱。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辛亥革命后教小学,居然学会了新式的算术。陈敬容四岁启蒙,全靠祖父。童年时,祖父常教她读书,但只限于“正经书”。起初读《三字经》、《孝经》,后来读《史鉴节要》、《论语》、唐诗等。小说则无论新旧,一律不许看。祖母因为自己不识字,最反对读书,她总是愤愤地说:“读了书做女王吗?我不读书,也活了一辈子。”祖父很希望父亲能光耀门庭,父亲终于在四川军阀手下当了一名不大的官儿,东奔西跑,常年不在家。母亲是一个商人家的女儿,念过私塾,结婚后,千方百计要去县城女子师范读书,由于祖母的竭力反对,终于没上成,一直引以为憾,因此,对女儿读书,十分支持。
===偷读===
[[File:陈敬容译.jpg|缩略图|[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90612c1794eef01f49141fc7d0ff99e0/9e3df8dcd100baa1e9ffd2c84710b912c9fc2ef5.jpg 陈敬容译][https://baike.baidu.com/pic/%E9%99%88%E6%95%AC%E5%AE%B9/5802075/0/dc854fdaa5259998b7fd4816?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
祖父有一间很大的书房,橱里、架上、桌子上堆满了虫蚀的线装书。陈敬容希望像祖父一样,堂堂正正地坐在那里,探取书中的奥秘,但森严的家规却把她拒之门外,未成年的孩子是不准进书房的。十二岁那年一个冬日的黄昏,一家人都在房间里烤烘笼,陈敬容瞅准时机,悄悄地推开书房的门,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本《聊斋志异》,拿回自己的房间,塞到床褥下。待到深夜才坐在油灯下阅读。她在1946年写的散文《偷读》中回忆道:“怎样的惊奇、狂喜,又怎样的骇怕!那些鬼怪、狐狸的故事,真叫人毛骨惊然!好像他们都在窗隙里、门缝里向我窥看,好像他们已经进到屋内,躲在那些拥挤的家具背后。但是这种恐惧却不能夺去我阅读的兴趣,我便把两手捧住了脸,只留两只眼睛,朝向书本上;偶然也举眼望一望四周,但马上又骇怕地收回来。”
==主要作品==
[[File:陈敬容著1.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82aa856ed42a283447a631096bb4c92e/7aec54e736d12f2e5bcb3b134fc2d562843568f3.jpg 陈敬容著][https://baike.baidu.com/pic/%E9%99%88%E6%95%AC%E5%AE%B9/5802075/0/f15e2429cf0640bd98250a1c?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
*《交响集》(1948)
*《盈盈集》(1948)
*译作《[[絞刑架下的報告]]》(1952)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Category:中国作家]]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