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纹影法

增加 2,672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纹影法'''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ref>[https://www.sohu.com/a/148797925_114731 汉字与…”


'''纹影法'''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ref>[https://www.sohu.com/a/148797925_114731 汉字与中华文化],搜狐,2017-06-14</ref>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ref>[https://www.sohu.com/a/148963803_184802 探究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汉文字],搜狐,2017-06-15</ref>。

==名词解释==

纹影法,又称纹影技术,包括黑、白纹影法,彩色纹影法和干涉纹影法,是用纹影仪系统进行流场显示和测量的最常用的光学[[方法]]。纹影法首先由Toepler于1864年提出,并应用在光学[[玻璃]]折射率的检测中。

提出与发展

1952年 ,Holde和Norht在纹影仪[[系统]]上使用白光的分光棱镜 ,实现了彩色纹影成象,扩大了纹影技术的应用范围;1962年,Bland和pelick用纹影法研究了水的压力和温度效应后指出,纹影法实用于水洞 的流场显示;1974年 ,Merzkirch对可压缩流场中的纹影技术进行了分类,把涉及到在纹影仪系统上进行的干涉纹影法的研究 ,包括光栅干涉、棱镜干涉以及Moire条纹干涉等 ,均归类于纹影技术,并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

原理

纹影法是利用光在被测流场中的折射率梯度正比于流场的气流密度的原理,将流场中密度梯度的变化转变为记录平面上相对光强的变化,使可压缩流场中的激波、压缩波等密度变化剧烈的区域成为可观察、可分辨的图像,从而记录下来。

装置

纹影系统典型的“Z字型”光路图,其中S为光源,M1和M2为两个球面反射镜(凹面镜),中间矩形区域为流场区,K为刀口,L为凸透镜,Q为观测设备,常用高速摄影。 [2] 实验中,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M1反射后经过流场区域,再经过M2反射,由垂直于流场密度梯度的刀口K切去一半,最终投入成像系统Q(高速摄像机)中,即可捕捉到不同气流密度的流体。

优势及应用

纹影法具有结果简单,成像技术好,精度高等优势,将人眼不可见的流体密度变化转化为光强信息记录下来,使得对流场的观测更为直接形象,特别是彩色纹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拍摄的图像更加美观。

纹影法作为最常用的光测方法,在流体力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观测气流的边界层、燃烧、激波、气体内的冷热对流以及风洞或水洞流场。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73,2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