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931
次編輯
變更
上位效应
,创建页面,内容为“ '''上位效应'''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
'''上位效应'''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ref>[https://www.sohu.com/na/457519286_209689 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识别出来的],搜狐,2021-03-26</ref>”,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ref>[https://www.sohu.com/a/464783594_100263297 隶变,变什么了?],搜狐,2021-05-06</ref>”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名词解释==
一对基因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遮掩作用叫上位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为下位基因。
分类
(1) 显性上位:一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阻碍了其他对基因的作用。
(2) 隐性上位: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阻碍作用时叫隐性上位。
负上位效应
是有益突变与有害突变两者的综合作用使得有益变异小于他们独立存在时的预期效果。
在上位效应中它可以作为减少后来有益突变的贡献的一个障碍。
假设有A&a,B&b两个基因,
如果基因型Aa**,AA**都只表达为A的性状,B的表达完全被覆盖。(**可以为BB,Bb,bb中任意一种),aaBB,aaBb表达B基因性状,aabb表达b的基因性状,即显性A基因对B(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称显性上位基因。
如果基因型A*B*,A*bb表达两种不同的性状,而aa**(BB、Bb或bb)不但A基因性状没有表达,而且B(b)性状也没有表达,只表达aa的基因性状.即隐性aa基因对B(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称隐性上位基因。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