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罗伊·格劳伯

增加 12,4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罗伊·格劳伯]]'''
| 外文名 = Roy J. Glauber
| 圖片 =
[[File:罗伊·格劳伯.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9670175ca61ea8d38a227302af315773/42166d224f4a20a4e3a99c2090529822730ed0a6.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7%BD%97%E4%BC%8A%C2%B7%E6%A0%BC%E5%8A%B3%E4%BC%AF/589197/0/42166d224f4a20a4e3a99c2090529822730ed0a6?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 出生日期 ={{birth date |1925|09|01}}
| 出生地點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8|12|26|1925|09|01}}
| 国籍 = 美国
| 民族 =
| 别名 =
| 職業 = 科学 物理学家
| 教育程度 =
| 信仰 =
| 知名原因 = 建立了量子光学理论
| 知名作品 =
}}
'''罗伊·格劳伯'''([[英语]]:'''{{lang|en|Roy J. Glauber}}''',{{bd|1925年|9月1日|catIdx=G}}),[[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他因“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得一半的[[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半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特奥多尔·亨施]]分享<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05/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5]</ref> 。
他亦是[[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掃帚保管員,總是負責清掃臺上的紙飛機。
 
==科研成果==
最终使得量子光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另一位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激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对光本身特性的描述上则遇到了一些困难。格劳贝尔就认为量子化的电磁场并不能代表光的一切性质,大量光子的集体行为于普通光子有很大的区别,应该更好地发展量子理论来探索光的本质,从而开创了建立量子光学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
[[File:罗伊·格劳伯1.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af1a508adc43ad4ba22e41c2b2025a89/060828381f30e924ceb0311e41086e061d95f78d.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7%BD%97%E4%BC%8A%C2%B7%E6%A0%BC%E5%8A%B3%E4%BC%AF/589197/20703503/060828381f30e924ceb0311e41086e061d95f78d?fr=lemma&ct=cover 来自大众网图片]]]
1963年格劳伯就通过自己工作成功地应用量子理论来解释了一些光学现象,他在《物理评论通信》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此后又在《物理评论》等杂志上发表了几篇相关论文,创造性的提出了“光子的相干性量子理论”。该理论成功的描述了光量子的运动规律,揭示了光量子的特性,以及大量光量子如何互相影响他们之间的运行方式,产生“干涉”现象等等。格劳伯的这些论文,奠定了量子光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格劳贝尔科学思想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创造性提出了用量子本性解释光宏观现象,这种思想不但给出了光的一切宏观现象的量子本质,并且对光的量子本性也是一个最好的证明。通过光的相干性量子理论,人类可以研究光子大量的非经典特性,从而开拓更多的研究领域以及应用领域。
罗伊·格劳伯在当时提出了“相干性的量子理论”,不仅能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而且奠定了量子光学的基础,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格劳贝尔也正是因为对量子光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获奖的时候,量子光学已经成为了物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学术界许多人都期待已久的事情”。
<ref>[http://temp.163.com/special/ntes_404/ 科学界的“扫地僧”,扫地11年,终获诺贝尔]网易</ref>
 
==获奖理由==
[[File:罗伊·格劳伯获得诺贝尔奖.jpg|缩略图|[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33361152d21b0ef468e89f5cedc551a1/cefc1e178a82b901dd649a4f738da9773812ef85.jpg 罗伊·格劳伯获得诺贝尔奖][https://baike.baidu.com/pic/%E7%BD%97%E4%BC%8A%C2%B7%E6%A0%BC%E5%8A%B3%E4%BC%AF/589197/0/263e802f90fc44741e3089e6?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9月4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的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他将获得一半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而另外一半奖金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特奥多尔·亨施分享。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和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则“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作出重大贡献”。格劳伯在当时提出了“相干性的量子理论”,不仅解决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而且奠定了量子光学的基础,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学术界许多人都期待已久的事情”。霍尔与亨施的研究,则主要结合了原子物理和量子光学,在精确测量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时间的精确测量主要依靠原子跃迁的频率,但在原子运动的状态下,测量不太精确。而利用激光技术将原子冷却后使之速度降低,就可以作出精确测量,他们主要在精确测量的技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这三位科学家以及其同事们的研究尽管“生涩难懂”,但却已经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一些方面已经惠及普通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精确激光技术、日渐普及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862590102ee7q.html 想得诺奖,最好忘记《自然》《科学》]新浪.2012-12-01</ref>
 
==颁奖现场==
 
===简介===
典礼结束后现场都由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负责打扫。
 
奖项: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特奥多尔·亨施
<ref>[http://www.sohu.com/a/245419926_488622 罗伊·格劳伯:量子光学领域的“扫地神僧” ]搜狐网</ref>
 
==成就==
成就:美国科学家约翰·亨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介绍==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9月4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的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
2005年80岁的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获得一半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而另外一半奖金由2005年71岁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63岁的特奥多尔·亨施分享。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美国科学家约翰·亨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亨格劳伯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2005年诺贝尔奖每个奖项的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
 
按照传统,20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新闻发布会是在久负盛名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议事厅内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耐心地在挂满18世纪以来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油画的大厅中翘首等待。比约定时间晚了一刻钟,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常任秘书走向讲台,宣读了评委们的决定。
 
在宣布会上,皇家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拨通了亨施教授的电话。亨施在电话中说,此刻心情激动,已经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了。亨施教授还回忆起他在海德堡大学读物理学博士的时候,他的指导教授就是198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这成为他投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动力。有记者问他,他的研究成果对在大街上行走的普通人有何直接影响。亨施说,更精确的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其在运输中的应用应该是最贴近民用的项目。
 
对于美国科学家经常被诺贝尔奖青睐的原因,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官员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美国的科研政策是不断造就新的诺贝尔奖得主的重要原因。宽松的研究环境、让思想自由奔驰的学术氛围和勇于接受挑战的科研态度是创造诺贝尔奖得主的沃土。近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对科研方面增加了投资,这是正确的。”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世界应该能够看到来自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
 
==主要事件==
[[File:Roy J. Glauber在山西大学.jpg|缩略图|[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a2946504572c11dfdad1b82153266255/359b033b5bb5c9ead583a104d539b6003bf3b3e1.jpg Glauber在山西大学][https://baike.baidu.com/pic/%E7%BD%97%E4%BC%8A%C2%B7%E6%A0%BC%E5%8A%B3%E4%BC%AF/589197/0/359b033b5bb5c9ead583a104d539b6003bf3b3e1?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应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和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2012年11月30日下午,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oy J. Glauber教授在山西大学文科楼三层报告厅作了题为“Two Hundred Years of Light Waves,One Hundred Years of Light Quanta”的学术报告。原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我校客座教授朱诗尧为整场报告作了翻译。
 
山西大学校长贾锁堂聆听讲座并代表学校向Roy J. Glauber教授赠送了礼物。副校长高策在致辞中对Roy J. Glauber教授莅临我校,并为师生作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对山西大学的办学历程和学科建设作了简要的介绍。彭堃墀院士、副校长李思殿和师生500多人一同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天才主持。
 
Roy J. Glauber教授在报告中讲述了光学的发展历程,其中几个著名的实验在Roy J. Glauber教授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趣。Glauber教授清晰的讲述、生动的分析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Glauber教授谦和的态度、不失幽默的讲授风格,朱诗尧教授专业、流畅的翻译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报告会结束后,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的师生们积极提问,Glauber教授对所提的问题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山西大学学生还将自己创作的水墨画赠给了Glauber教授,以表达对Glauber教授的崇敬之情。
 
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同学们席地而坐,面对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交流,一起领略大师风采。 <ref>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oy J. Glauber教授莅校作报告 .山西大学.2012-12-01</ref>
 
===搞笑诺贝尔奖===
[[File:罗伊·格劳伯2.jpg|缩略图|[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e1ea374efedeb48fff69a6dcc01f3aef/c83d70cf3bc79f3de4cc491fb7a1cd11728b29eb.jpg 罗伊·格劳伯][https://baike.baidu.com/pic/%E7%BD%97%E4%BC%8A%C2%B7%E6%A0%BC%E5%8A%B3%E4%BC%AF/589197/0/c83d70cf3bc79f3de4cc491fb7a1cd11728b29eb?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在美国有个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这里有这么一位不起眼的“扫地神僧”——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他是官方的“扫帚保管员”,由于向台上掷纸飞机曾是搞笑诺贝尔奖的传统,他一直负责清扫台上的纸飞机,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只有2005年他旷工了,因为……他要去瑞典斯德哥尔摩去领真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ref>罗伊·格劳伯的扫把 .罗伊·格劳伯的扫把.2015-02-27</ref>
 
{| class="wikitable"
|-
! 诺贝尔奖 !! !!
|-
|
[[File:罗伊·格劳伯3.jpg|250px|缩略图|左|[https://imgsa.baidu.com/baike/pic/item/203fb80e7bec54e7eb08b82eb5389b504fc26a1e.jpg 原图来自大众网图片]]]
||在“山寨”诺奖上扫地20年,他扫来了货真价实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搞笑诺奖,一个科学界最会玩的奖项。 它算得上是“山寨”诺奖,处处透露着与科学背道而驰的“不正经”气息。 每年获奖的都是例如“磁悬浮活体青蛙”,“鲶鱼摆尾引发地震是假新闻”这样摸不着头脑的研究。 然而,这乍一看上去相当胡闹的盛会竟也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 不乏有一些德高望重
|}
 
==人物逝世==
2018年12月26日逝世。 <ref>In Memoriam: Roy J. Glauber, 1925-2018 .美国光学学会2018-12-29</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美国科学家]]
[[Category:美国物理学家]]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