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陳以文 (導演)

移除 52 位元組, 5 年前
生平
== 生平 ==
在學期間已活躍於[[ 劇場]] 界、電視圈和[[ 電影]] 圈中,擁有[[ 演員]] [[ 劇作家]] [[ 編劇]] [[ 導演]] 多項才能。與[[ 導演]][[楊德昌]]合作過多部電影,除參與幕後製作也擔任演員,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麻將_(電影)|麻將]]》、《[[一一]]》及動畫長片《[[追風]]》之劇本初稿共同編寫。於電影《[[獨立時代]]》一片中擔任[[ 副導演]] 並演出當中「立人」一角。1994成立[[ 烈日工作室]] ,首部短片《[[暴力紀實錄]]》,以[[新台幣]]三千元的「極低」成本拍攝,卻從[[台灣]]及[[日本]]電視台回收了新台幣六十萬元,奠定了他對自我投資電影事業的精準與企圖心。《[[暴力紀實錄]]》獲得多數影展的肯定,且以如此高的投資報酬率,一度成為《[[財訊雜誌]]》的報導人物。<ref>{{Cite web |url=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2362 |title=《殺掉青春沒有夢》陳以文導演:電影不是夢,是活生生的現實 |accessdate=2013-09-03 |author=李屏瑤 |publisher=博客來OKAPI}}</ref>
1998年第一部自編自導劇情長片《[[果醬]]》,注入新生代創作者輕快的節奏和對都會的知性感,評論界認為融合了楊德昌都會風格和[[昆汀‧塔倫提諾]]的風格。2000年的《[[想死趁現在]]》<ref>{{Cite web |url= http://www.imdb.com/title/tt0270271/combined |title= A Chance to Die |publisher=IMDB.com }}</ref>表現出社會邊緣人的大膽作為,受邀作為[[香港電影節]]之閉幕影片。2000年同年的《[[運轉手之戀]]》<ref>{{Cite web |url= http://www.imdb.com/title/tt0265107/combined |title= The Cabbie |publisher=IMDB.com}}</ref>開啟台灣喜劇電影的新一頁,並獲得當年[[第37屆金馬獎]]評審團大獎、[[臺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及最佳導演獎、[[法國]][[杜維爾影展]]「最佳導演獎」,入圍[[德國]][[柏林影展]]「青年論壇」單元,並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ref>{{cite book |author=陳以文 |title=〈殺掉青春沒有夢:有些事,要等電影殺青了才知道〉|url=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2618 |publisher= 明日工作室 |isbn= 9789862905784 |date=2013年8月}}</ref>
2001年自[[紐約]]遊學歸來後,除了[[ 電影]] 外,也同時參與[[ 劇場]] [[ 電視]] [[ 廣告]] 的工作,先後與[[可米瑞智]]、[[公共電視台]]與[[大愛電視台]]合作。2006年的完成的電影《[[神遊情人]]》(日本名《[[幻遊傳]]》)被日本媒體譽為「能讓台灣電影復活的娛樂電影」,是結合[[计算机图形|CG特效]]、全新嘗試的奇幻古裝[[公路電影]]。
2009年,除了為[[荷蘭]]導演[[David Verbeek]]擔任電影《[[R U There]]》監製外,也完成了自己監製兼編導的劇情長片《[[1689號追蹤檔案]]》;2011年為電影《[[寶島漫波]]》擔任監製及演出「Toro哥」一角;2013年,電影《[[戀戀海灣]]》擔任監製、編劇及導演。
98,6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