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92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曾国藩:人生中只要不得罪一种人,即使得罪全世界,也可畅行天下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
[[曾国藩:人生中只要不得罪一种人,即使得罪全世界,也可畅行天下]]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曾国藩:人生中只要不得罪一种人,即使得罪全世界,也可畅行天下 '''<b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28688/bdc273dc4f0d4730_s.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6%9B%BE%E5%9B%BD%E8%97%A9&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small>
|}<ref>[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6%9B%BE%E5%9B%BD%E8%97%A9&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孔夫子旧书网] </ref>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很多人活着,总怕得罪别人,怕别人不高兴。
此类人喜欢活在别人的感受中,他们的一生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出息。尤其是在官场或职场中,此类人即使获得升迁,职位也做不大。
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在二品高官的位置上,悟到了一条为官诀窍:人生一世,就不要怕得罪人,不过,也要有其目的和用意,因为只要不得罪其中一种人,即使得罪了全世界,也可以畅行天下。
曾国藩的方法,有违交际中“与人为善”的原则,但在官场或者职场中,有时不得不这样做。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在朝为官时的一件[[真实案例]],他当时几乎得罪了满朝文武,可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仕途上的升迁。
曾国藩是怎么做的呢?
曾国藩给皇帝出了个馊主意
咸丰皇帝刚刚登基后,有3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摆在他的龙案上。
一件是广西洪秀全起义,急需大笔银子“剿匪”;二是大清王朝官员们的俸禄还未发放,可银库中仅有几百两银子了;三是山东和河南段的黄河不在汛期决堤,十分古怪,导致大量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咸丰皇帝本就是一个年仅19岁的少年,刚刚坐上龙椅,就遇到各地纷纷送来加急求助奏折,一时慌了神,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在一天早朝时,要大臣们都出出主意,看看这3件事情,先办哪一件?
朝中的大臣说法不一,但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先发官员们的俸禄,赈灾和“剿匪”都可以缓一缓。
每一项都需要花费大把银子,而咸丰皇帝实在是拿不出银子了。
曾国藩在朝堂上本不想说话,怕自己一不小心再次得罪咸丰皇帝,将他投进大牢,因此,不敢吭声。可咸丰皇帝却好像偏偏和他作对一样,指名道姓地问曾国藩:“曾国藩啊,你对中华文化研究得很深,朕想问你,你觉得这3件事情该如何处理啊?”
曾国藩只好从文臣队列中站了出来,跪在地上,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下急需解决的事情是赈灾和“剿匪”,因为广西已经被洪秀全等匪首弄的乌烟瘴气,而山东和河南的灾民们饥肠辘辘,如果朝廷不赈灾,老百姓也必定成为“匪患”。
曾国藩认为,在朝廷危难之时,官员们的俸禄可以缓发,等朝廷银库充盈后,再发也不迟。
曾国藩这个建议,立即遭到了朝中王公大臣的反对,都觉得曾国藩给皇上出了个馊主意,大家都认为给官员发放俸禄,才是大清王朝繁荣昌盛的根基所在,如果大家都没银子吃饭了,谁还去替朝廷办事,去替皇上分忧呢?
咸丰皇帝本就是一个少谋寡断之人,见朝中大臣争论不休,也下不了决心,只好让大家先散朝,容他思考一下再做决断。
朝中的大臣们却恨上曾国藩了,都害怕自己的俸禄不按时发放,开始不断上奏折弹劾他,说他刚愎自用,藐视朝廷文武百官等等,凡是能想到的罪名,都给他按上了。
曾国藩虽然忐忑不安,但也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的升迁之路再拓宽一些。
曾国藩的方法,即使在今天,也被很多官场和职场中的人广泛运用,并都收到了奇效,不断获得升迁。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曾国藩:人生中只要不得罪一种人,即使得罪全世界,也可畅行天下 '''<b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28688/bdc273dc4f0d4730_s.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6%9B%BE%E5%9B%BD%E8%97%A9&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small>
|}<ref>[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6%9B%BE%E5%9B%BD%E8%97%A9&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孔夫子旧书网] </ref>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很多人活着,总怕得罪别人,怕别人不高兴。
此类人喜欢活在别人的感受中,他们的一生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出息。尤其是在官场或职场中,此类人即使获得升迁,职位也做不大。
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在二品高官的位置上,悟到了一条为官诀窍:人生一世,就不要怕得罪人,不过,也要有其目的和用意,因为只要不得罪其中一种人,即使得罪了全世界,也可以畅行天下。
曾国藩的方法,有违交际中“与人为善”的原则,但在官场或者职场中,有时不得不这样做。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在朝为官时的一件[[真实案例]],他当时几乎得罪了满朝文武,可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仕途上的升迁。
曾国藩是怎么做的呢?
曾国藩给皇帝出了个馊主意
咸丰皇帝刚刚登基后,有3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摆在他的龙案上。
一件是广西洪秀全起义,急需大笔银子“剿匪”;二是大清王朝官员们的俸禄还未发放,可银库中仅有几百两银子了;三是山东和河南段的黄河不在汛期决堤,十分古怪,导致大量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咸丰皇帝本就是一个年仅19岁的少年,刚刚坐上龙椅,就遇到各地纷纷送来加急求助奏折,一时慌了神,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在一天早朝时,要大臣们都出出主意,看看这3件事情,先办哪一件?
朝中的大臣说法不一,但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先发官员们的俸禄,赈灾和“剿匪”都可以缓一缓。
每一项都需要花费大把银子,而咸丰皇帝实在是拿不出银子了。
曾国藩在朝堂上本不想说话,怕自己一不小心再次得罪咸丰皇帝,将他投进大牢,因此,不敢吭声。可咸丰皇帝却好像偏偏和他作对一样,指名道姓地问曾国藩:“曾国藩啊,你对中华文化研究得很深,朕想问你,你觉得这3件事情该如何处理啊?”
曾国藩只好从文臣队列中站了出来,跪在地上,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下急需解决的事情是赈灾和“剿匪”,因为广西已经被洪秀全等匪首弄的乌烟瘴气,而山东和河南的灾民们饥肠辘辘,如果朝廷不赈灾,老百姓也必定成为“匪患”。
曾国藩认为,在朝廷危难之时,官员们的俸禄可以缓发,等朝廷银库充盈后,再发也不迟。
曾国藩这个建议,立即遭到了朝中王公大臣的反对,都觉得曾国藩给皇上出了个馊主意,大家都认为给官员发放俸禄,才是大清王朝繁荣昌盛的根基所在,如果大家都没银子吃饭了,谁还去替朝廷办事,去替皇上分忧呢?
咸丰皇帝本就是一个少谋寡断之人,见朝中大臣争论不休,也下不了决心,只好让大家先散朝,容他思考一下再做决断。
朝中的大臣们却恨上曾国藩了,都害怕自己的俸禄不按时发放,开始不断上奏折弹劾他,说他刚愎自用,藐视朝廷文武百官等等,凡是能想到的罪名,都给他按上了。
曾国藩虽然忐忑不安,但也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的升迁之路再拓宽一些。
曾国藩的方法,即使在今天,也被很多官场和职场中的人广泛运用,并都收到了奇效,不断获得升迁。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