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人学猴子打坐

增加 7,059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学猴子打坐 '''<br><img src="https://p8.itc.cn/images01/202…”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学猴子打坐 '''<br><img src="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321/a9af9807fdb146dba158fd5674f10f68.jpe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656956251_121658274?scm=1102.xchannel:1478:110036.0.3.0~9010.70.1321001.0.0&spm=smpc.content.fd-link.4.1680362063697g1nMwc6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人学猴子打坐''',五百仙人模仿群猴打坐,然後入定。也因为如此,他们才相继「无师自悟」

== 原文 ==

释尊在摩突罗国弘法教化。

「阿难,你看见前边一片巨大青色树林的高山吗?」佛陀说。

「我看见了。」

「看吧!那就是著名的优留曼荼山,我入城後一百年,会出现一位名叫商那和修的修行者,他会在此座山上建造全国第一座禅寺--那哆婆哆寺。在这座寺庙里,会有一位出家人—优波笈及,尊奉那位修行者为大师。那时候,摩突罗国王辛塔卡会嫌恶佛教,甚至迫害佛教。於是优波笈多会同不可一世的阿育王控诉,而且藉著阿育王的力量,迫使辛塔卡保护佛教,阿育王也从此流芳千古。」

释尊一面远眺优留曼荼山,一面继续说∶

「不仅如此,优波笈多教化的成功与盛大情形,超过人们的想像之外。」

「难道他会有这麽多信徒吗?」

阿难简直不相信优波笈多能教化芸芸众生,吃惊之馀,才以轻蔑的语气反问释尊。

「的确如此,优波笈多不但在现世里教化众生,而且,在遥远的过去世里,他也曾教化过芸芸众生。」

阿难更加惊讶,释尊又继续说∶

「现在,就让我来解说这件往事。」

那座忧留曼茶山的一边,住有五百位缘觉身份的修行者,另一边则有五百仙人在苦行,其他一边栖息著五百双猿猴。

有一天,猴王来到五百缘觉修行的地方,看见他们在此,忍不住生起欢喜心,就摘些鲜花和鲜果供养他们。

有一天,缘觉们正在打坐,猿猴看见了,就慢慢朝著他们鞠躬前进,走到缘觉打坐的後边坐好。同时献上鲜花水果。之後,一群猿猴也学著打坐。

不久,缘觉们全都入定。那群猴子不明就理照样供养鲜花水果,但缘觉们却不曾接受。它们觉得不可思议,好奇之下,抱著好玩的心理,战战兢兢地撩拨缘觉们的衣服,但是,他们全都没有反应。猴子们益发惊奇,忍不住又拉拉他们的脚,对方照样无动於衷,於是,它们伤心地哭泣著∶「啊!缘觉们全都死了。」

此後,有一天,这群猴子到五百位仙人的地方,他们全都潜心苦修。有的躺在带棘的蔷薇上,有的伏身在烫人的焦土上,有的单脚朝天,有的高举一苹手,有的头脚倒立,有的以烫火炙身,形形色也,实践各种苦行。

猴群看见他们如此,就摘些蔷薇远远地朝躺在蔷薇上的仙人扔去,或抓把土灰撒向卧在地上的仙人身上,或拉下高举单只手的仙人,或用绳子把头脚倒立的仙人硬拉成原状,或把单脚朝天的仙人的脚拉直。甚至拿走烫火炙身的火把。猴群做完这些事情,就各自来到仙人们的面前打坐。

这时候,五百仙人彼此谈话了。

「群猴都在纠正我们的做法,我们何不也模仿它们的做法呢?」

五百仙人模仿群猴打坐,然後入定。也因为如此,他们才相继「无师自悟」。

而仙人们认为∶

「我们能抛弃无聊的苦行,而进入可贵的缘觉悟境,无疑是那群猴子的功劳。」

後来,这群证悟的缘觉也对猴群供养鲜花水果,并於它们死後,以香木火葬它们。

当时的猴王就是忧波笈多。

《阿育王经卷第三》<ref>[https://www.xinjingjj.com/fxxw/59766.html 人学猴子打坐]</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29 佛教传记]]
27,0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