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青苧麻

增加 327 位元組, 1 年前
關於青苧麻
|}
這種植物是用於 [[ 草仔粿 ]] 的材料,是童年回憶的一部份,但並不曉得它的名字。有了關鍵字「草仔粿」,便可將搜尋範圍縮小,逐一檢視可能的物種後,便得知其芳名為「青苧麻」。
對於許多過去的民眾來說,青苧麻是一種唾手可得的天然資源,它的生命力強勁,廣泛分布於淺山地區及平野,且採集便利。將其葉片搗碎後的汁液,可添加於料理中,增添獨特風味,嫩葉亦可直接食用;堅韌的植物纖維,則可用做 [[ 紡織 ]] ,基底色淺,更利於之後的染色加工,在工業紡織興起前,是一種常見的 [[ 纖維 ]] 來源。此外,養蠶者若是無法取得桑葉的時候,青苧麻的嫩葉可作為暫時的替代品。中草藥的應用方面,青苧麻的根部有消炎、解熱之功效,並可作為外傷敷料。由此可知,青苧麻的應用層面廣泛,是一種貼近人類生活的植物。
事實上,青苧麻(Boehmeria frutescens)其實是苧麻(Boehmeria nivea )在野外的變種,兩者在外型上極為相似,可由葉背的絨毛密集程度作區分。苧麻引進台灣的確切時間現已不可考,但清朝康熙年間(1685年)寫成的《台灣府志》已有載錄:「土民所種,可織暑布」,可見原住民栽植的歷史悠久,且已被視為經濟作物。苧麻的紡織工藝並非台灣所獨創,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苧麻紡織早已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目前,中國已將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亦將其納入「韓國無形文化資產」之內,並於忠清南道舒川郡韓山面,每年舉辦韓山苧麻文化節。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middle;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苧麻製成的紡織線'''<br><img src="https://c1.staticflickr.com/3/2574/3712869619_cd59fb43ce.jpg "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e-info.org.tw/node/211813 圖片來自環境資訊中心館]</small>
|}
雖然(青)苧麻的織品具有容易染色、透氣清涼的特性,又可以作為食材。仍不敵石化工業所生產的人造纖維,以及文化流失所造成之衝擊,昔日榮光已不復見。目前僅用作原住民族於儀式衣物的織造,平日難得一「件」。現代化生活也使得傳統糕點的製作受到影響,製作過程繁複、食用的人數不如以往、選用更容易取得的材料,甚至是徒具形式的製作方法(食用色素),都會使這種天然素材淡出人類的生活文化。如何避免傳統文化的消失,或許是我們這幾代人必須正視的問題。<ref>[https://e-info.org.tw/node/211813 青苧麻],環境資訊中心</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middle;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草仔粿'''<br><img src="https://c2.staticflickr.com/4/3430/3385455860_a7992ea038.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e-info.org.tw/node/211813 圖片來自環境資訊中心館]</small>
|}
==知識與知性==
32,7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