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唐代黑釉瓷器

增加 7,26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黑釉瓷器,简称黑瓷,是古今最大众化的一种日用瓷器,黑瓷虽不及"南青北白"两大瓷窑系统的影响力,却也在中国陶瓷发展…”
黑釉瓷器,简称黑瓷,是古今最大众化的一种日用瓷器,黑瓷虽不及"南青北白"两大瓷窑系统的影响力,却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本词条对唐代黑釉瓷器的基本信息、产地进行了介绍,并特别介绍了黑釉瓷器的几个主要产地--如山西、山东、陕西等各自的瓷器特征和工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唐代黑釉瓷器

简介
是古今最大众化的一种日用瓷器


朝代
唐代

主要产地
山西、山东、陕西等

目录
1产地
2山西黑瓷
3唐代黑釉瓷器
折叠编辑本段产地
当时北方虽以烧白瓷为主,但也有许多瓷窑兼烧黑瓷与青瓷。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均发现了这类瓷窑,以河南为最多。

折叠河南巩县
河南巩县是唐代瓷窑比较集中的地区。今发现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与三彩陶器的窑址 3处。烧制的黑瓷有瓶、壶、碗、盘等,胎体洁

白,釉色黑,但不甚光亮。其中有些黑瓷由于生烧往往还产生一种俗称"茶叶末"釉色的效果。瓶为平底,制作极其规整,在北方唐代黑瓷中很少见到。 壶的形体一般都较小, 扁圆形腹,壶口外卷,颈细而短,底径大而平,短流为圆柱状,与流相对处为双带形曲柄,柄的上端贴一小圆形铆钉装饰,柄的空隙仅能容纳一食指,与短流配在一起,十分协调。壶的形制除黑釉以外,还有白釉者。盘为浅形,胎体厚重,圈足,施釉特征与碗同,唯口沿不施釉,露胎。碗以平底大碗为多,胎体厚重,撇口,腹下部丰满,腹部凸起弦纹一道,碗里施白釉。这种碗式在白瓷以及三彩陶器中也很普遍,为唐代较为流行的式样。河南地区除了巩县窑外,烧黑瓷的还有鹤壁集窑、郏县窑、密县窑以及安阳窑等。

折叠陕西的黄堡镇
陕西的黄堡镇铜川窑,唐代以烧制黑瓷与白瓷为主,兼烧青瓷。黑瓷的造型多种多样,有碗、 盘、 盒、灯、盆、壶、盖罐等。碗有两种式样:一种五花瓣口圈足碗,胎骨薄,色灰质细,釉色黑而光亮;另一种为唇口平底碗,胎质粗,釉色不甚光亮。盒有 3种造型:有的为扁圆形,盖与底的高度相等,平底;有的盒较高,盖面隆起如馒头状,盒底高于盒盖,有圈足与平足之分。壶为叭口,腹长圆形,流很短,双带形柄,平底。双系瓶式灯座,盘形口,短颈,长圆形腹,盘口与肩部连以双带形系,盘口内凸起 3 个乳钉状物, 似为放灯盏而设。灯油储存于座内,用时方便,既能系绳提吊,又能手执安放,设计巧妙,实用美观,为铜川窑独有的器物。三足带盖罐的造型别致,罐直口,腹部上下有弦纹两道,中间四面各有一条凹入的直线,使腹部呈瓜棱形,底部坦平,下承以三小足,盖为子母口,盖顶有纽。另外,1972年黄堡镇曾出土了 1件黑瓷塔式罐,造型近似唐三彩陶器,但又不尽相同。罐椭圆腹,下部模印堆贴叶纹一周。下承以多边形底座,座上镂雕佛像人物及花卉。罐盖为七级宝塔形,盖顶塑一小猴,形象生动,器形端正,尤其可贵,是唐代北方黑瓷的一件杰出作品。从胎质、釉色特征看,应为铜川窑的产品。

折叠山东淄博
山东淄博窑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磁村,从窑址规模之大来看,它的黑瓷产量比河南、陕西多。但器形比较单调,以碗为最多,瓶、壶、罐、炉较少。器皿均为平底,有的底部中心微凹入。这种作法遗存着隋代风格。淄博窑的黑瓷除具有平底的特征之外,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是它的特色。器物的底部一般比同时代瓷窑产品为厚,甚至有的厚达 2厘米以上,占器高的三分之一还多,给人以稳重之感。

折叠山西浑源
唐代烧黑瓷的瓷窑还有山西的浑源窑。此窑生产一种外施黑釉,里为白釉的碗较为特别,这种施釉方法在北方尚少见。

唐代瓷器的发展,尽管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瓷窑系统,但黑瓷的生产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为宋代黑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折叠编辑本段山西黑瓷
黑釉瓷器,简称黑瓷,是古今最大众化的一种日用瓷器,山西黑瓷最负盛名,精品黑瓷许多出自山西。

黑瓷来源于青瓷。最早成功烧制黑釉瓷器的现在公认的是浙江的德清窑,早在两晋时期即成功烧制黑瓷。
山西黑瓷
山西黑瓷
现在的资料还没有发现两晋南北朝时期山西烧制的黑瓷,仅发现青瓷和白瓷。黑瓷产生在南方,但是在以后的历史中,生产黑瓷的中心却在北方,宋代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黑瓷尽管也较著名,但是看不出与早期德清黑瓷之间有传承关系,据认为这两个南方黑瓷厂的一度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与人文背景。南北方不同的黑瓷风格更是大相径庭。纵观整个黑瓷的产生发展,不同地域的黑瓷是各自独立产生,后来又慢慢互相影响。根据现在的考古资料,山西黑瓷在唐代肯定已经出现,并且具有了相当的规模,烧制黑瓷的窑址起码有浑源窑、平定窑、河津窑、乡宁窑、交城窑、介休窑、太原窑。那么比唐代略早的隋代山西有无黑瓷生产呢?可考的隋代墓葬中不见黑瓷,仅见青瓷,所以隋代山西有无黑瓷生产尚不能肯定。

折叠编辑本段唐代黑釉瓷器
唐代黑釉瓷器的装饰方法不很丰富,资料中可以找到的黑白双色装饰的器物,以里白外黑的碗,黑釉白边的罐比较常见,还有黑釉瓷塑动物。唐代浑源窑遗址发掘出了黑瓷与素烧的动物瓷胎,在交城窑遗址中发掘出了黑釉小动物瓷塑像。唐代山西黑瓷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交城窑的花釉瓷器,也有人叫唐钧,它以黑褐釉为地,釉上随意洒点月白色彩斑,如云霞,似岩浆,潇洒自如,器型有拍鼓和瓷罐,可惜未见有完整器物。同时只有河南鲁山窑生产类似器物。

唐代黑釉瓷器釉面乳浊感强,发色偏灰暗,或偏褐色,或偏黄绿,不及宋金时候的黑釉釉面玻化程度高,玻璃质感强。

辽、五代时期的山西黑瓷仅晋西北辽地个别品种器型面貌比较清晰,其余的黑瓷品种与宋金的黑瓷混杂在一起难以准确分辨。辽代黑瓷代表性的品种是鸡腿罐或鸡腿坛,它造型瘦长,器身以多层玄纹装饰,或半釉或满釉,胎体厚重,釉面粗糙,色泽偏绿偏灰,这样的造型特别适合携带与半埋藏使用。

宋金元时期,山西黑瓷发展到鼎盛时期,烧造黑瓷的窑口遍及山西各地,多达几十处,比较著名的介休窑、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交城窑、太原窑、平阳窑等,这个时期生产的黑瓷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装饰方法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创造出了许多让后人叹为观止的优秀黑瓷艺术品。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