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澄海县

增加 14,177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3年)。<ref>[https://www.1…”

'''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3年)。<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澄海县] </ref>

==简介==

远古时代,澄海大部分地方还处于大海之中,是一个"海气昏昏水拍天"的海湾,后来才逐渐冲积浮聚成陆。现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时属百越之地,秦汉时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晋时属东官郡海阳县。隋、唐时属潮州辖下的义安县(海阳县),宋元丰五年(1082年)澄地分属海阳、揭阳两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现澄地分属于潮州府辖下的海阳、揭阳和饶平3县。

==历史沿革==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划海阳县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阳县的蓬州、鮀江、鳄浦等三都,饶平县的苏湾都,共7个都置澄海县。县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隶属潮州府。治所设于下外莆都之辟望村(今澄海市区)。

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施行靖边海禁政策,撤销澄海县建制,全县人民全部内迁。至康熙八年,恢复澄海县建制,仍属潮洲府管辖。

1949年10月24日澄海解放,成立澄海县人民政府。

1959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海县建制,县地并入汕头市郊。同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澄海县建制。

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海县,设立澄海市(县级行政区),由汕头市代管。

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调整,澄海撤市设区,成为汕头市辖区,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

澄海区共分为8个镇和市区三个街道,辖180个居委会(村委会)。另有莱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系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地理位置'''

澄海县地处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韩江出海口,位于东经116度41分 --116度54分,北纬23度21分--23度38分之间。东南濒临南海,西北与潮州交界,西南毗邻汕头市区,东北连接饶平县,东与南澳岛隔海相望。距广州市480公里,距台湾180海里,距香港172海里。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一山一水八分地"之称。全区总面积345.2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22平方公里,约占80%;丘陵坡地42平方公里,约占10%;水域面积占9.6%。山丘主要有莲花山、南峙山、虎丘山、西陵山等,其中莲花山主峰海拔562米,为全区最高峰。国道324线自西向东贯穿全境;韩江四条支流东里河、莲阳河、外砂河和新津河自北往南呈扇形流经全区,注入南海。海岸线长达66.9公里,浅海滩涂总面积为121.3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面积100.53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很丰富。

'''气候条件'''

澄海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面因凤凰山、莲花山作天然屏障,冬季干冷气流南侵强度弱;面临南海,境内水域面积宽广,夏季受热带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其四季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雨热同季,酷热期短,雨量多集中于春夏两季,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

澄海区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17.7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1%;年平均气温21.2℃;全年无霜期362天;年平均降雨量1443.7毫米,由于受海洋气候影响,全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寒露风、台风、"龙舟水"、春旱秋旱等。

澄海区林业用地绿化率达87.1%,农田林网化和沿海防护林绿化率达分别为93.3%和98.3%,公路绿化率达91%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3%,森林覆盖率达14.8%。经省验收,澄海达到绿化的标准。

澄海的土壤分布于赤红壤地带,耕地土壤肥力属中等,但地势平坦连片方格化,水稻土占八成,成熟化程度高,而且排灌十分方便,可以水旱轮作,生产潜力大。

'''人口'''

澄海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区)份。全区总人口71万人,总面积345.23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约2056人。

澄海文化基础较好。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累计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15243名学生。现全区拥有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51万名。

澄海区15-64岁的人口为56万多人,占总人口66%。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构成年轻,文化素质较好,因而劳动力素质较好。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不断发展,澄海外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现在,常年外来人口保持在6万人以上。

澄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有旅外侨胞约68万人。

澄海人杰地灵,文教昌明,俊才辈出。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哺育出潮洲前八贤中的卢侗、张夔,潮洲后七贤中的唐伯元,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民国时期版画家陈普之、数学家黄际遇、史学家吴贯因、哲学家史学家杜国庠、书法家王鼎新,当代国画家赵世光、雕塑家唐大禧、著名散文家秦牧,以及原海南省委书记、诗人许士杰等一大批名人学者。

'''工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工业经济发展快速。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如降低地价、电价、规费等,以及优化服务等方面,多方吸引国内外客户到澄海投资兴办实业。同时,鼓励国营、集体、三资、股份制、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性质的经济一齐上,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区初步形成以轻型加工业为主体,塑料玩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建筑材料等支柱行业相互配套的工业新格局。全区工业企业5600多家,其中宜华集团公司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3家。44种工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55种产品荣获部优、省优称号,塑料、工艺、玩具、南金等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塑料行业,共拥有塑料生产企业近千家(注册),从业人员近十万人,仅自动、半自动注塑机达1万台(套),生产塑料玩具、塑料工艺、塑料日用品、塑料配件、塑料建材五大类产品,年创值20多亿元,被国内外称为塑料城。

澄海农业素以精耕细作著称,有"种田如绣花"美誉,是著名的农业高产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澄海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搞平整改土,兴修水利。先后建成了五大联围防洪防潮大堤和6个灌区的灌溉排水系统,兴建四座桥闸,保水调节水位,实现排灌自流化。韩江堤围全面达到二十年一遇的设防标准,部分达到五十年一遇的设防标准;海堤具备抗击十一级台风加暴潮的能力。早在1957年,澄海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亩产千斤县,荣获"粮食亩产量甲全国"的称号。改革开放以来,在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活跃了农村经济。粮食再创高产,1989年稻谷年平均亩产1075公斤,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高产超吨谷的县份,1991年获国务院授予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此后经努力,连续十二年保持亩产"吨谷市(县)"的殊荣。年蔬菜种植面积24.73万亩,总产量72.35万吨;水果种植面积4万多亩,总产量4.98万吨;"三鸟"饲养量2295.18万只,生猪饲养量23.88万头;水产养殖面积4.6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09万吨。全区水产、水果、禽畜、蔬菜"四大基地"总收入26.4亿元。樟林林檎、新澄西瓜、莱芜紫菜、白沙狮头鹅等澄海农特产品驰名海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区充分利用侨乡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外引内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共引进香港、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到澄海落户。兴办三资企业475家,来料加工企业312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02亿美元。投资项目涉及服装、工艺、毛织、化工、塑胶、食品及餐旅业、房产开发等20多个行业。在引进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80%以上。建成了泛海木业有限公司、华翔塑胶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骨干龙头企业。在做好外资引进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内地大中城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与经济协作。目前,澄海 已同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澄海区按照"大市场、大商品、大流通"的思路,以建设专业市场和多功综合市场为重点,先后新建扩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性综合性集贸市场。全区共拥有水产、塑料、服装、蔬菜、水果、粮食等专业综合市场50个,经营总面积47.75万平方米。这些市场连结全区村镇,面向全国,既较好地服务了当地群众生活,又增强了当地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辐射功能。澄海塑料专业市场,经营几百个系列近万个品种的塑料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2000年成交额17.25亿元,比1980年增长13.5倍;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1亿元,比1980年增长31倍。与此同时,澄海区利用毗邻特区、靠近港澳的有利条件,积极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大力组织产品出口。至200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4.9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37亿美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873倍和10.4倍。澄海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有宾馆、招待所、旅社60家,其中已评为二星级的2家,相当于二星级的4家, 三星级的1家,四星级的1家;客房约1712间,床位3036张。此外,还有营业性歌舞厅67家。目前澄海旅游资源已经初步开发利用,较有规模的景区共有5处。即:莱芜旅游区、陈慈黉故居、郑王衣冠墓、塔山风景区和冠山风景区。2004年澄海区共接待来澄旅游人数98.8万人次,各旅行社组团外出旅游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亿元。目前,共有旅游企业8家,各旅行社已开办国内旅游线路68条。

澄海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喜人。全区现有各类学校157所,幼儿园211所;专任教师6759人,其中高中教师718人,初中教师2327人,小学教师3323人;中小学在校学生16万人,3-6岁儿童进入幼儿园达7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较大发展。现有广播电视大学1所,职业中学7所,成人中专学校、技工分校各1所,业余高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5所,成人培训中心4个。在农村,大力开展短期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和学历培训,成人教育培训面达70%以上。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大幅度增加。至2000年,全区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0.5%。1994年澄海通过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1996年被评为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先进市。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先后有57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科研成果奖,21个项目列入国家、省星火计划,共有2个科技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16个居国内领先水平。

澄海区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成绩硕果累累,人民体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共有六个镇(街道)被汕头市政府命名为体育先进镇,有三个镇(街道)分别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镇和先进社区,有五个单位分别被评为全国和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8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查验收,澄海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区(市)。业余训练成绩突出,先后为省和汕头市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体育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夺得多枚金牌。澄海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很快,199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7905万元,加强医院"一无三配套"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医院工作用房3.4万平方米;购置医疗设备437台(套)。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好改善,经各级验收,全区实现农村人人 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流经澄海的韩江水质及近岸海域水质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市区噪声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基本达到规定的相应的功能区标准。近年来,澄海县以治理工业污染为突破口,加大环保投入,加大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2000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83.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6.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3%。致力抓好 城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分别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和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10.43平方公里,覆盖率分别达到89.66%和60.6%。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共建成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19.4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为4.11%。此外,还积极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镇、场)活动,建成汕头市级生态示范场1个。

澄海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 城区、文明镇区、文明单位、文明村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有较大发展,建成新图书馆和文艺大楼,实施有线电视传送光纤化工程。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文物保护等取得新成绩,群众性文艺活动十分活跃,版画、灯谜、文学、美术、书法、集邮等硕果累累。全区11个镇(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广东省的标准要求,174个管理区文化活动室达到"四位一体"的标准。<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历史沿革]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6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