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徽州四雕

增加 78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徽州四雕</big> '''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04c8ba7158ecf7aa.jpg width="300"></center>|<small>[[Filehttps:|缩略 //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280701&sid=6494158 来自 呢 |居中|[ 链接]]]</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徽州四雕
代表作;《兰亭雅集图》竹雕香筒,
|}
“'''徽州四雕'''”指 [[ 砖雕 ]] [[ 木雕 ]] [[ 石雕 ]] [[ 竹雕 ]] 。始作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明代中叶到清代末期,三四百年间争奇斗艳。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形式之美,在我国明清民间雕刻史上堪称奇迹。 安徽南部,山川秀美,名胜古迹遍布,自然风光是黄山最负盛名,人文景观则以徽派建筑中的 [[ 古民居 ]] [[ 古祠堂 ]] [[ 古牌坊 ]] 最为著名,世称“ [[ 三绝 ]] ”。而在古建筑门楼、门罩等构件上几乎遍饰精细的雕刻,这些分别用木、砖、石、竹雕成的作品,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被中外艺术家赞誉为“徽州四雕”。<ref>[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256.html 传统雕刻技艺——徽州石雕], 古建家园 , 2018-11-19</ref>
==名词解释==
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 [[ 民居 ]] [[ 祠堂 ]] [[ 庙宇 ]] [[ 园林 ]] 等建筑的装饰,以及 [[ 古式家具 ]] [[ 屏联 ]] [[ 笔筒 ]] [[ 果盘 ]] 等工艺雕刻。“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榭,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图1:徽州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朱熹第二十九代传人,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朱弘先生作品,徽州竹雕代表之作,《[[兰亭雅集图]]》竹雕香筒,入选北京国家博物馆,被永久收藏。
传统“徽州四雕”之一。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 [[ 门楼 ]] [[ 门套 ]] [[ 门楣 ]] [[ 屋檐 ]] [[ 屋顶 ]] [[ 屋瓴 ]] 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
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 [[ 翎毛花卉 ]] [[ 龙虎狮象 ]] [[ 林园山水 ]] [[ 戏剧人物 ]] 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明代砖雕的风格过趋粗扩、推拙而朴素;明末清初,由于富商们对豪华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砖雕的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楼空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最多约有9个层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
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一般采用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为材料,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象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划,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凸现出来。 砖雕在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随处可见。 [[ 古老民居 ]] [[ 祠堂 ]] [[ 庙宇 ]] 等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剥蚀,它们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寻味。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 [[ 灶神庙砖雕 ]] ,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 [[ 圆雕菩萨 ]] ,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本世纪80年代,随着歙县古建公司的成立,砖雕作为一种实用装饰艺术重新恢复了生机。
==徽州石雕==
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在徽州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 [[ 廊柱 ]] [[ 门墙 ]] [[ 牌坊 ]] [[ 墓葬 ]] 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
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但西递村原水口亭的主体建筑凝瑞堂内的石礅础上,却有以佛经故事为内容的雕饰;堂前石阶中央,有斜照嵌双龙戏珠石雕,背景衬以山石波涛、琼楼玉宇,宛若仙界天国,显出少中见奇。徽州石雕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占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坦西递凝瑞堂大道旁有一对保存完好的黟县青大理石石雕宝瓶,其瓶身所饰山水云雾花纹图案,采用了浮雕与镂空雕刻相结合的手法,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徽州石雕取材来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县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园石,色泽有别,观感亦有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有黟县西递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黟县许国石坊、休宁县汪由敦墓地诸处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是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牌坊。西递村“西园”中有一对漏窗,左为松石图案,奇松从嶙刚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劲凝重;右为竹梅图案,弯竹顶劲风,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到工精美至极,堪称石雕艺术精品。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天井水池后壁上方,镶嵌着一副石雕百鹿图,由9块石料雕就拼成,采用圆雕、透雕、浮雕技巧、立体感很强。有栩栩如生,大小不等的一百只山鹿;有石壁生辉,矮而粗壮的黄山松;有重重叠叠,高高低低的奇岩怪石;有淙淙株流淌,弯弯曲曲的小溪;有路旁溪畔,疏疏密密的小草;有飞鸣啼叫,前后觅食的小鸟,宛如一幅清新隽永的深山野趣图,可谓徽州石雕一绝。
历代石雕艺人佚名者很多,仅 [[ 黄鼎 ]] [[ 朱云亮 ]] [[ 余香 ]] 等数人留下了名字。 建国后,徽州石雕技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屯溪柳忠石雕厂生产的牌坊石雕精品,远销 [[ 德国 ]] 、徽州旅游工艺厂在1992年创作了微缩仿古石雕“许国石坊”,获得省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产品设计奖”。次年又推出了大型石雕壁画《[[八百里黄山图]]》。画高2米,宽5.2米,用65块40厘米见方的优质江西玉山石料拼接而成。在工艺上既全面继承了传统石雕中的诸多技法,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皴法的某些成分。在题材上,既能具像写实,又有意象发挥,使八百里黄山的松石云烟,尽收于寻丈之中。这株石雕工艺新花,使徽派石雕显出独特的魅力和勃勃生机。
==徽州木雕==
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特多,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 [[ 人物 ]] [[ 山水 ]] [[ 花卉 ]] [[ 禽兽 ]] [[ 虫鱼 ]] [[ 云头 ]] [[ 回纹 ]] [[ 八宝博古 ]] [[ 文字锡联 ]] ,以及各种 [[ 吉祥图案 ]] 等。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古建筑上,通常用手架梁、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住棋、窗扇、栏杆等处,特别是沿天井四周一圈齐整的程板,是明宅装饰化大显身手的地方,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技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这些宅第民居多用原柏、梓、椿、银杏、楠本、榧树、甲级杉树等特种木材建造。为炫耀本材品质的高贵,均不加油漆,以免影响雕刻的细部,同时可以显出本材的本色柔和及木纹的自然美。木雕既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权、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主要用高级木材制作。一般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对本雕装协美感的追来更强,涂金透镂,穷极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关于繁琐。今天,在原徽州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歙具黄村一家民宅,在梁、仿、榇、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文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楼下围着天井的24扇缕花隔扇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全雕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自《[[三国演义]]》戏文。在堂前右侧登楼的门口上方有一幅用浮雕与镂相结合的木雕画,背景是山石岗峦、竹林曲径,画中大物有一位年轻妇人倚闾眺望,一个男子夹着伞,背着包袱,在山道上走来.这是一幅反映建房远祖在外经商发迹回乡的“商旅回归图”。画面人物长仅盈寸,却刻得眉眼毕现,栩栩如生,倚闾妇人疑眸远望,神态忧戚而专注,流露出盼人归来的脉脉情思;行旅男子,则是风尘仆仆,行色匆匆,归心似箭。构图精巧,造型生动,堪称现存徽派木雕中的精品。徽州木雕艺术历代名工辈出, [[ 刘铁笔 ]] [[ 汪晟 ]] [[ 汪老五 ]] [[ 黄异人 ]] [[ 张立夫 ]] 诸人在方志中均有记载。他们的木雕艺术。代代相传,今天将更加发扬光大。
==徽州竹雕==
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建筑多为砖木石结构,竹楼极少,故竹雕用于建筑物的装饰较为少见。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这些作品,有名人的书法墨迹;有名胜古迹的山川风貌;有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有珍禽异兽的千姿百态,题材极其广泛。竹雕主要用于摆设装饰,如常见的工艺品,包括 [[ 屏风 ]] 、告屏、 [[ 挂屏 ]] 、插花瓶、 [[ 文具盒 ]] 、牙签盒、 [[ 烟灰盒 ]] 、茶叶简、 [[ 帽商 ]] 、笔筒、 [[ 筷筒 ]] 、楹联、 [[ 腕枕 ]] 、餐具等。都饰以竹雕。
将竹子从中剖开,形成两块半弧形竹片可以用来制作包柱的雕刻楹联,一般将字雕成阴文,填以石绿色料,悬于厅内,古色古香。有的还在半弧形竹片上雕成画面,用作建筑物的装饰部件,但多数是独立成画、雕刻较为精细。竹雕有的用漆,有的保持竹质本色;即使用漆,一般也都用浅色,或用桐油涂于表面,既有光泽,又能透出竹质纤维的脉理,以达清新淡雅的审美效果。
徽州竹雕盛于明清。入清以后.随着整个微雕工艺的发展,竹雕无论在内容、形式、技术各方面都日趋丰富和完善、由于拼接工艺的刨造和使用,竹雕突破了原付大小的限制,使较大面积的竹雕成为可能,使竹雕器具的制作更加万便灵活、一个笔名“黄山人”的人在祁西发现了一把竹制茶壶、此壶通身竹质。自底至后,自日至 盖,以及盖上的纽,均为竹子做成、虽被红选漆透十细辨仍可见分 子纤毫、尤其盖上的纽系小水竹所制,竹节雅致可爱。壶上雕刻精细,显身为八面柱体形,面面有雕刻,其中四面为画,皆各类花草。 三面为字,一曰“客到相待时’,一曰“茶来渴者多’,一曰“竹壶世间少’,行书流畅、一面装胀为壶嘴、八个面均以黑漆凸线勾勒,上下另刻连效.与画面刻纹同一风格、无论字画,用刀均细腻,线条流畅,人见人爱、此壶是高11厘米,直径88厘米口径45厘米、并有四小杯相陪衬、杯子上大下小,高Q厘米,口径6厘米,底足已8厘米,例腹,虽无工艺,但做工也精绷,且通身带漆,里红外黑,与表包一致、一壶配四杯,壶带杯,杯拥壶烘月托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壶身已微露虫眼,壶龄伯有百年,妙趣之中又添古趣。最近网络竹雕文化渐行,亦出现了许多的新兴现代文化,激光雕刻,速度快,雕刻精细准确,故而发展迅速...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e0548648yt2|480|270|qq}}
<center>徽州四雕竹雕、石雕等在承志堂得到了完美的体现</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