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重定向页面至名人辈出(李汉君)
#重定向 [[名人辈出(李汉君)]]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古代文化屑谈之四: 名人辈出'''<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6414317/pexels-photo-641431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 古代文化屑谈之四: 名人辈出》'''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汉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 古代文化屑谈之四: 名人辈出=== 
古代文化屑谈之四
上面这段话,见于李清照的《词论》。她这里所说的,虽然是就词人而言,但大而化之,文人、士人亦如此,其他方面人才的孕育和成长,道理也大同小异。在李清照这段话中,对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一句。这句话,十分准确地道出了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关键点,即文化必须世代“涵养”,脉系不可一刀斩断。
我们知道,没有文化的社会是一个野蛮的社会,而不能使文化逐渐积累和 [[ 进步 ]] [[ 社会 ]] ,同样不能说是一个文明和发达的社会。一个社会能不能巩固文化基础,形成文化进步的机制,为文化的繁荣创造必要条件,犹如区分一个人的文野和雅俗,是衡量一个社会优劣的重要指标。而那种急功近利,让文化去作经济的侍妾,搞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头来,只会适得其反。而一个充满了铜臭的社会,更会导致欺诈遍地,恶俗泛滥,斯文扫地。
要使文化产生积淀,必须遵从文化自身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承认,积淀具有时间性。没有时间,便不会沉积,更没有积淀。任何积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当然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前后承继,薪火相传,累世代之功,合上下之力,方能见到成效。其次,积淀需要沉静,不能常常扰动。那种今天要“大破大立”,明日要“扫除荡涤”, 后天又要“七斗八斗”,凡事都谓之“新动向”,言行动辄“上纲上线”,一忽风,一忽雨,怎么可能形成文化的积淀呢?除此而外,还要坚持古今文脉的前后贯通,既不能食古不化,也不能厚今薄古,那种一朝一翻新,得胜便烧阿房宫的“黔首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
人们常说“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慢功夫,绝非急功近利能办得到。培养人才,最需润物无声,教化无形,耐得住寂寞,花得起工夫。那种“一年见成效,二年出成果,三年遍地开花”的做法,不仅培养不出人才,反而对人才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益。那样做,就算能开出几朵小花,到头来,也都是“谎花”。
无论哪个方面的人才,无一不是在文化的土壤上培植出来的。这就要求水分、肥力、温度、湿度、光照等等条件都必须适宜。也就是李清照所说的“礼乐文武大备”。青石板上长不出花草。要培养人才,就要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弘扬文化,而且代代承袭,让千年文脉不断、不绝。只有这样,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功,我们才会迎来一个人才辈出的新[[ 时代]]
孟子不是说“五百年代有才人出”吗,那就让我们翘首以盼吧!<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9,2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