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臺灣神宮

移除 2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臺灣神宮'''<br/p>|-|<center><img src="httpshttp://dpic.blogpimg.xuite.net/d/4/5/6/24481873/blog_2304103/txttw/510212777etaiwan/161324729757-2741996705.jpg" width="280"></center><small>臺灣神社狛犬在劍潭公園<br>[https://metaiwan.xuitepixnet.net/blog/liwen2010/blogpost/510212777 84748118-%E8%87%BA%E7%81%A3%E7%A5%9E%E7%A4%BE(%E8%87%BA%E7%81%A3%E7%A5%9E%E5%AE%AE)%E7%9A%84%E6%AD%B7%E5%8F%B2%E6%B2%BF%E9%9D%A9 圖片來 自隨意窩自pixnet]</small>
|}
'''臺灣神宮''' 其前身為[[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完工的「'''臺灣神社'''」, 原位於[[臺灣]][[台北州]][[臺北市]][[劍潭]]附近的[[劍潭山]]山麓的[[神社]] ,1901年完工時名為「'''臺灣神社'''」,之後再歷經1943至1944年的遷座與擴建 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戰]]末期(1944年)更名 為[[ 神宮]]。主祀死於[[臺 日治時期]] 所建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944年升格為[[ 社中最為重要的一座,稱作「宮]]後增祀[[ 臺灣總鎮守天照大神]]
是[[台 日治時期]]所建的 神社 歷經中最為重要的一座,稱作「臺灣總鎮守」。1945年[[ 昭和台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接收臺灣]]18年-19年(西元1943-1944 後被拆除,將1901 ) 完工 遷座與擴 '''臺灣神社'''原址改 ,昭和19年(西元1944年)升格 為[[ 神宮圓山大飯店]] 。祭祀 ,以及1943至1944年興建的'''第二代臺灣 社(宮)新境地''' 址改建 圓山聯誼會。<ref name="#1">[https://www.culture.gov.taipei/download.do?fileName=/upload/file/2020-02-17/b0e2debd-fdf5-4e44-9de6-b507de5dff47/f657ea5416e2d52b9d74f457ae43ba37.pdf 臺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第123次會議-審議案六 第五頁 2020/02/24]</ref><ref>[ 北白川 http://epaper.ntu.edu.tw/view.php?id=10773 淺談臺灣今昔地圖與歷史航照在中學地理資訊教育的意義 - (1)台灣神社、台灣神 能久親王]] 開拓三 與護國 社歷史航照位置 ( 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2) ,昭和19年(西元1944 1944 台灣神宮與現況(圓山俱樂部) 升格為[的比對],中研院GIS中心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ref><ref>[ http://www.himoji.jp/himoji/database/db04/preview.php?name=%E5%8F%B0%E6%B9%BE%E7%A5%9E%E5%AE%AE 海外神社 - 台湾 神宮]</ref><ref>[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78/1078 《臺灣神社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後增祀</ref><ref>[[天照大 http://ds3.th.gov.tw/ds3/app000/list3.php?ID1=00000630001 《臺灣 社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ref>
昭和20年(西元1945年)二戰後,將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完工的'''臺灣神社'''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及昭和18年-19年(西元1943-1944年)興建的'''第二代臺灣神社(宮)新境地'''原址改建為[[圓山聯誼會]]。 == 神社 歷史==
===創建初期===
台灣神社是為了紀念[[乙未戰爭|征台之戰]]中死於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內務省]]於明治33年(西元1900年)9 於1900年9 月18日通過台灣神社的創立, 由當時的第4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主導下開始興建。當時所選定的位置即是今日[[圓山大飯店]]所在,傳言[[風水]]極佳的[[劍潭山]],然而此時卻碰上土地糾紛的問題。劍潭山所在地 許多[[大稻埕]][[士紳]]的私有土地以及[[法國]][[領事 ]] [[ 租界地]] ,同時神社 預定興建位置附近也有[[劍潭寺]],土地所有權 問題極為複雜。經過[[台灣總督府]]強烈施壓下,拆除[[大稻埕]]士紳的私有土地、遷建法國領事館, 才順利開始動工。<ref name="#2">[https://medium.com/@nisayeh65/%E6%88%91%E6%88%90%E9%95%B7%E7%9A%84%E5%9C%B0%E6%96%B9-dd7ad38552af Medium 我成長的地方-大直 by Nisa Yeh]</ref>
===神社結構===
1901年(明治34年)2月,台灣神社開始興建,於同年9月26日完工,並在10月24日舉行落成大典,10月27日舉行鎮座祭,是台灣第三座神社(第一座為[[台南]]的開山神社,現今的[[延平郡王祠]];第二座為瑞芳的[[黃金神社]])。神社總面積約5公頃(15000坪)左右,包含了[[狛犬]]、[[鳥居]]、石[[燈籠]]、社務所、[[手水舍]]、拜殿、本殿等,由下而上分成三階梯的形式,本殿位在最高處的位置。
明治34年(西元1901年)2月,台灣神社開始[[興建]],於同年9月26日[[完工]],並在10月24日舉行[[落成]]大典,10月27日舉行[[鎮座祭]],是台灣第三座神社(第一座為[[台南]]的[[開山神社]],現今的[[延平郡王祠]];第二座為[[瑞芳]]的[[黃金神社]])。神社總面積約5公頃(15000坪)左右,包含了[[狛犬]]、[[鳥居]]、[[宮燈]]、[[社務所]]、[[手水舍]]、[[拜殿]]、[[本殿]]等,由下而上分成三階梯的形式,本殿位在[[最高處]]的位置。 總督府對於這座神社非常重視, 因此在設計建造上也聘請專業的人士來處理。 神社建築群由日本請來[[ 伊东忠太| 伊東忠太]]以及[[ 武田五一]] 兩人來規劃 設計,再由日本專門負責[[ 社寺建築]] [[ 皇家建築]] [[ 傳統]] 工匠「[[ 宮大工]] [[ 木子清敬]] 來負責[[ 建造]] 。  除此之外,也 包含週邊環境的規劃,除了在神社西邊,靠近劍潭附近的[[ 官營鐵道]][[淡水線]]設立車站([[ 宮ノ下乘降場]] ,戰後更名[[劍潭站]])。另興建[[ 中山橋 (台北市)| 明治橋]]連接[[ 基隆河]] 兩岸,並拓寬、整建現今稱為[[ 中山北路 (臺北市)| 中山北路]]的道路,並命名之[[敕使街道]],連接明治橋至台灣神社  臺灣神社的供水原本取用位於[[士林園藝試驗支所]]附近的湧泉,再由人力運回台灣神社,由於其曠力費時,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規劃了[[士林水道]],在同年5月完工,提供[[士林]]市街與台灣神社境內用水。 ===遷座與擴建新境地=== 台灣神社在進入[[台灣日治時期]]末期的時候,開始有了新的規劃。因為配合當時總督府在台實行的[[皇民化]]政策及[[一街莊一神社]]政策,藉由參拜[[神社]]、[[改姓]]等因素,使台灣人成為信仰[[神道]]、效忠[[天皇]]、熱愛[[大日本帝國]]的皇民,所以擴建、改建神社也是重要的一環。 神社改建計畫自昭和10年(西元1935年)7月確定,並請來了營造課長[[角南隆]]技師、[[本鄉高德]]、[[伊東忠太]]、[[宮內省]]掌[[典星野輝興]]做相關調查,在昭和12年(西元1937年)4月設立「[[台灣神社造營事務局]]」。 原先的社殿[[空間]][[狹隘]],且具有相對的高低差,考量當時激增參拜者,於是決定將神社遷座至東側兩百公尺的[[新境地]],並將[[台北]][[大直]]地區納入[[外苑]]範圍,計畫興建各種[[修練道場]]、[[式典場]]和[[運動場]]。新的社殿採用[[流造式樣式]],本殿具有[[千木]]和[[勝男木]]的構造,材料全部使用台灣[[檜木]]。 '''新境地'''的工程由神社局技師角南隆、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興建。整地工程自昭和12年(西元1937年)開始,建築工程則是自昭和15年(西元1940年)2月開始,最初將阿里山的檜木運至宮下站,並在附近設置專用工作場製材。建築工程分三期,第一和第二期為社殿各建築,第三期為附屬建築。[[地鎮祭]]於同年7月在本殿預定地舉行,[[上棟祭]]於昭和17年(西元1942年)7月舉行,第一期工程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秋天大致完成,同時第二期工程已進行一半,而第三期才剛開始。 這些建築群中,最重要為'''台灣神社新境地'''、其次為位於神社外苑的[[臺灣護國神社]]和[[國民精神研修所]]。國民精神研修所於昭和13年(西元1938年)完工,護國神社則在昭和17年(西元1942年)完工。然而第二代臺灣神社(新境地)興建完工不久還沒來得及公開曝光及宣傳,即慘遭燒毀破壞,故至今所見存世的「新境地」'''御本殿'''照片極為稀少罕見
[[第二次大戰]] 臺灣神社 西元1942年至1945年間,[[日軍]] 供水原本取用位 台灣設立用以關押[[ 同盟國士林官邸|士林園藝試驗支所]] 成員國軍人 附近 [[台灣戰俘營]] 湧泉 其中[[ 再由人力運回 北第六戰俘營]](今[[中華民國國防部]]部本部)位於臺 護國 神社 的東方約1000公尺處 緊鄰著神社外苑邊緣 由於其曠力費時 該處的俘虜從事臺灣神社外苑的於1911年規劃了[[ 土木士林水道]] ,在同年5月完 事與,提供[[ 鐵道士林]] 工事 市街與台灣神社境內用水
== 神橋 =擴建新境地=== 明治34年(西元1901年)於基隆河上修建通往 台灣 神社 在進入[[台灣日治時期]]末期 第一代「明治橋」 時候 開始有了新的規劃。這是因為配合當時 總督府 在台實行 土木技師[[ 十川嘉太郎皇民化]] 設計 政策以及一[[臺灣街庄制|街莊]]一神社政策,藉由參拜[[神社]]、改姓等因素 使台灣人成 信仰[[ 鐵製神道]]、效忠[[ 派克式天皇]]、熱愛[[ 桁架橋大日本帝國|帝國]] 的皇民,所以擴建、改建神社也是重要的一環
第二代明治橋於昭和7年(西元1932年)10 神社改築計畫自1935年7 開通 確定 並請來了營造課長角南隆技師、 當局隨即於該年11月17日下午2時起利用基隆河鄉高德、伊東忠太、[[ 漲潮宮內省]] 時拆移第一代舊橋 掌典星野輝興做相關調查,並在1937年4月設立「台灣神社造營事務局」 舊橋桁梁長200尺、重達100噸 原先的社殿空間狹隘 採用橋下工作船與陸地上牽引機拆橋 且具有相對的高低差 考量 晚成功 時激增的參拜者,於是決定 舊鐵橋拖曳 神社遷座 陸上。因為此拆移[[工法]]為 東側兩百公尺的''' 臺灣 首見 神社新境地''' 所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總長並將[[ 堀田鼎台北]] 、交通局道路港灣課課長[[ 松本虎太大直]] 地區納入外苑範圍,計畫興建各種修練道場 式典場和運動場。在 北州內務部土木課課長灣神苑的建築群中,最重要的便是'''台灣神社新境地'''、其次為位於神社外苑的[[ 前田兼雄臺灣護國神社]] 、臺北市役所土木課課長[[ 永野幸之丞國民精神研修所]] 與相關 ;國民精神研修所於1938年完工,護國神社則在1942年完 程師均到場觀察
== 參道 =='''新境地'''的工程由神社局技師角南隆、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興建。整地工程自1937年開始,因此劍潭寺遷建至 今日的 位置。新的社殿採用'''流造式樣式''',本殿具有千木和勝男木的構造,材料全部使用 北市 灣[[檜木]]。新境地 設施包含了本殿、祝詞殿、神饌廊、內拜殿、祭舍、拜殿、東西神門、南神門、御神庫、御羽車舍、手水舍、齋館、社務所、第一鳥居、第二鳥居等。建築工程則是自1940年2月開始,工程費約213萬9千圓,最初將阿里 的檜木運至宮下站(台灣鐵 管理局淡水線[[ 行政院劍潭站]] ),並在附近設置專用工作場製材,社殿的石材選用白色硬質花崗岩,由於臺灣無生產,原計畫從日本內地購入,但又考量避免依賴內地,因此主要使用[[ 中山橋厦门市|廈門]] 產花崗岩,主要部分之外 路段相 則使用士林產的硬石。建築工程分三期,第一和第二期為社殿各建築,第三期為附屬建築。地鎮祭於同年7月在本殿預定地舉行,上棟祭於1942年7月舉行,第一期工程於1943年秋天大致完成, 時第二期工程已進行一半 即為昔日的敕使街道 而第三期才剛開始 與以 相同 兩期 一點是 工程皆由國庫支出,第三期則由奉贊會支出,加上受到戰時影響 原計畫新建的拔所、貴賓齋館因此 山北路仍然為台北市最重要的南北向道路 止,而神樂殿、參集所、總門、神符調製所、參拜人休憩所等設施則延期 <ref name=":1">{{Cite book|chapter=臺灣神官御造營|publisher=臺灣地方自治協會|date=1944-10-28|last=大倉|title=臺灣地方行政|first=三郎|year=|isbn=|location=|pages=}}</ref>
== 升格神宮 ==昭和19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2 (西元1944 至1945 )6月17 間,[[ 增祀軍]]於台灣設立用以關押[[ 天照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 戰)|同盟國]] 後,正式升格 員國軍人的[[ 台灣 神宮。同年10月19日 戰俘營]] 其中台北第六戰俘營''' 台灣神宮新境地Taihoku#6 Camp''' 社殿完工,預計在10月25日進行(今[[ 遷座祭中華民國國防部]] ,慶祝台 部本部)位於臺 護國 宮遷移至新境地;然而在10月23日,一架要降落至[[臺北飛行場]] 日本軍機失事墜毀在新境地附近 東方約1,000公尺處 引發的大火燒燬了 緊鄰著 神社 內眾多 外苑邊緣,該處 建築,包含鳥居、石燈籠、台 俘虜從事臺 總督府警察招魂碑等,直到戰爭結束後都沒有再復原。遂於10月25日舉行[[祭 增祀祭]],26日舉行遷座祭 社外苑的土木工事與鐵道工事
== 奉祀及祭日= 更名為神宮 === 台灣 對於有祭祀天皇和日本皇室祖先 社<ref>[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78/1078 《臺灣 神社 誌》]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ref> 可以將社號 「神 」改 [[官幣大社]],主要奉祀 「神宮」。 年[[甲午戰爭]]後領兵[[接收 局為了推動 台灣]]卻於過程中病歿、其後被神格化為「平台之神」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及[[開拓三 ]]——[[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及[[少彥名命]]。大正12年(西元1923年)4月12日 道信仰 皇太子[[裕仁]]親王(後來的[[昭和天皇]])[[造訪台 除了新建臺 ]]時 神社新境地 亦專程前來此 更進一步將臺灣 神社 參拜,[[敕使街道]]因此再度整建。在 在1944年( 昭和19年(西元1944年) )6月17日 增祀[[天照大神]] 後而升格 ,並更名 「''' 台灣神宮 '''」。同年10月19日 為全島最重要也是最崇高的 '''台灣 宮新境地''' 殿完工,並預計在10月25日舉行增祀祭,26日舉行遷座祭,慶祝台灣神宮遷移至新境地,27日舉行例祭,28日舉行能久親王祭
此外 然而在10月23日 一架預計要降落至[[ 台灣總督府臺北飛行場]] 把每年的10月28 本軍機失事墜毀在新境地附近,引發 「台灣 大火燒燬了 神社 祭」定為[[官定]]祝祭日之一 內眾多的建築 全島放假一天。可見當時 包含鳥居、石燈、 台灣總督府 對該神 警察招魂碑等,使得後來僅在舊 的重視以及藉此 殿舉行增祀祭<ref>{{Cite journal|title=臺灣 宮增祀祭|author=臺灣新報 教化 |journal=台新|year=1944}}</ref>,由宮內省 目的。除了這一天以外 掌典次長飛鳥井雅信主持<ref name=":2" /> 每年的10月27日也是台灣 神社 未遷到新社殿,而被燒毀 鎮座日。在 部分直到 戰爭 末期 結束後都沒有復原<ref>{{Cite book|title=遠渡來台 時候,參拜 日本諸 社成為當 :日治 重要 活動,藉以同化[[ 台灣 神社田野踏查|last=金子展也|publisher=野 ]]。昭和17年(西元1942年)10月28日、10月29 |year=2020}}</ref>。1945年5月6 凌晨 灣神 社舉行大祭 宮受到美軍空襲 導致 者高達15萬人,由此可知相關政策的影響 殿失火<ref>{{Cite web|title=台湾神社から台湾神宮へ―台湾神社昭和造替の経過とその結果の検討―|url=http://133.208.95.142/publication/pdf/annual_report_08/report_08_003.pdf|author=津田良樹|date=2012}}</ref>
== 神宮寶物 ==因此,第二代臺 灣神 宮內 社(新境地)興建完工不久還沒來得及公開曝光及宣傳,即慘遭燒毀破壞,故至今所見存世 「新境地」''' 寶物包含了本殿'''照片極為稀少罕見<ref>[[明治天皇]]的[[御太刀]]、[[御服]]、[[伊勢 https://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post/466876871 臺灣 宮]][[神宮司 社殘跡 (二)-臺北圓山飯店金龍 ]]的[[ 「三爪 銅造御太刀]龍」之前世今生 痞客邦 作者-阿隆]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服飾及軍用行李等物品 </ref>
==戰後情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臺灣戰後時期|接收台灣]],全台灣的神社被視為日本殖民的象徵而遭到廢除,神社所在地全部收歸為國有,台灣神宮也不例外。
== 社會 ==昭和8年(西元1933 在劍潭山的舊址在戰後拆除改建成台灣大飯店,1952 )起,改由以[[ 株式會社宋美齡]][[臺 為首的政要所組成的「台 銀行]]陸續省敦睦聯誼會」來接手經營,並改稱為[[ 發行圓山大飯店]] 新版[,1973年後改建成14層飯店大樓至今<ref>[ 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3189151664.pdf 從 臺灣 銀行券]神社到圓山飯店] </ref>。在新境地的新址在1946年短暫成為市民教育所 此券被稱 至今成 為[[ 昭和甲券壹圓中央廣播電台]] ,正面印有株式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01201537/http://www.grand-hotel.org/main/Club/Default.aspx?lang=zh-TW 圓山聯誼 社臺灣銀行與頭取(董事長或總裁)之印的[[篆文]] 等建築 圖案為'''臺 護國 神社''',背面圖案為[[鵝鑾鼻燈塔]],此券 則改建 為[[ 日本內閣印刷局國民革命忠烈祠|忠烈祠]] 印製
== 神社戰後情形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台灣的神社被視為日本殖民的象徵而遭廢除,神社所在地全部收歸為國有,台灣神宮也不例外。<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oCxUkxK3Y在劍潭山的舊址在戰後拆除改建成大飯店,民國41年(西元1952年)改由以[[宋美齡]]為首的政要所組成的「[[台灣省敦睦聯誼會]]」來接手經營,並改稱為[[圓山大飯店]],民國62年(西元1973年)後改建成14層飯店大樓至今。|alignment=center|dimensions=480新境地的新址在民國35年(西元1946年)短暫成為[[市民教育所]],至今成為[[中央廣播電台]]、[[圓山聯誼會]]等建築。 台灣護國神社則改建為[[忠烈祠]]。|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神社文物現況== 灣神社在戰爭剛結束改建為台灣大飯店時,鳥居、社務所、手水舍都還在,但至今除了[[板橋林家]]奉獻的一對[[石獅]],沒有任何建築留在原地。 * 社的鳥居的一部分賣給了[[三峽祖師廟]],鑿雕成[[清水祖師]]廟的龍柱。 *一座 燈被移置[[兒童育樂中心]]內,位於其中山北路之出口處。 *本放置於神社入山口的兩尊[[銅牛]]後移至[[國立臺灣博物館]]門口。 *在[[劍潭公園]](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的對面)放置本屬於台灣神社的兩隻狛犬。 *圓山聯誼會[[停車場]]放置原台灣神社新境 之春日燈下半部,而其上半部原為木造。 *圓山聯誼會[[游泳池]]旁放置原台灣神社新境地之[[石垣]]部份。 *神苑一隅的[[噴水池銅龍]],二戰後圓 (円 飯店 將銅龍置於今日[[金龍廳]]。) への道のり Yuanshan Grand Hotel【台湾旅のススメ#28】 }} </div>*[[獻納砲]]目前置於[[國軍歷史文物館]]台北市貴陽街1段243號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
51,0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