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隔代教養家庭

增加 869 位元組, 2 年前
增加內容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8000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隔代教養家庭''' </p>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533-fp/s3/media/image/2017/07/28/20170728-100315_U1841_M306175_d77b.jpg?itok=F1bFqaRX"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torm.mg/article/306426 圖片來自storm]
</small>
|}
'''隔代教養家庭'''指的是祖父母取代孫子女的父母親,擔負起大部分對於孫子女的教養暨照顧責任,或父母在世但人長期缺席、偶而維繫部分的親職功能,這是因為社會變遷,家庭形式與角色的改變,當父母親無法親自照顧子女,委由外/祖父母幫忙照料,因而產生「隔代教養」的家庭型態。
== 定義及類型 ==
==台灣狀況==
[[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4)做出「2013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以老人為主體,將家庭組成分為七種,包括獨居、僅與配偶同住、兩代家庭(包含四種型態:與配偶及子女同住、僅與子女同住、與父母同住、與(外)孫子女同住)、三代家庭(包含三種型態:與子女及(外)孫子女同住、與父母及子女同住、與父母及(外)孫子女同住)、四代家庭、僅與其他親戚或朋友同住、住在機構或其他。調查結果以不同年齡層分析,55-64歲以上老人,家庭組成以「兩代家庭」佔47.3%最多,兩代家庭型態中「與(外)孫子女同住」者佔1.2%。「三代家庭」中「與子女及(外)孫子女同住」佔19.5%。65歲以上老人,家庭組成方式則以「三代家庭」最多,佔37.5%,其中「與子女及(外)孫子女同住」幾乎佔滿全部的比例為36.6%;「兩代家庭」則佔25.8%,其中「與(外)孫子女同住」佔2.2%。
透過主計總處每十年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可以發現,隔代教養已從早期個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迅速蔓延成不可忽視的社會議題。據最近一次2014年的普查,國內隔代教養家庭共9萬1508戶,較2000年的7萬5249戶增加了1萬6259戶,上升比例高達21.6%。<ref>[https://www.storm.mg/article/306426 隔代教養》15年來增21.6% 近8成祖母、外祖母挑重擔]新新聞</ref>
==涵蓋主題==
隔代教養家庭議題受到社會與學者的關切,研究主題涵蓋了七個面向:<br>
(一)親職教育:<br> 隔代教養家庭的親職教育,探討祖父母對親職教育的需求、隔代教養家庭親職教育與祖父母參與之情形,了解祖父母對孫子女的教育期望,及其教養孫子女的心路歷程,呈現隔代教養的教養方式、探討其優勢。<br>(二)教養角色:<br> 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的角色,旨在剖析隔代教養家庭祖母承接教養角色之過程;了解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所扮演之角色;探討隔代教養家庭中祖孫的互動及經驗。<br>(三)經驗學習:<br> 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的經驗分享,敘述祖父母承擔教養孫子女的經驗,分析隔代教養家庭中祖母之經驗學習。<br>(四)生活適應:<br> 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和孫子女的生活適應情形,了解隔代教養家庭之祖父母和孫子女的生活適應情形,並深入的探索其完整的生活經驗;並針對隔代教養中孫子女學校適應情形進行研究。<br>(五)親密感:<br> 隔代教養家庭中祖孫的親密感 ,探討不同的隔代教養類型與祖父母、孫子女其祖孫知覺親密感的差異。<br>(六)依附關係:<br> 隔代教養家庭祖孫之生活重要事件與依附關係,藉由隔代教養家庭祖孫生活重要事件的敘說當中,瞭解祖孫依附關係的動態演變,並瞭解祖孫家庭生活與社會脈絡之關係。<br>(七)健康狀況:<br> 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的健康狀況,以護理對健康的觀點探討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身體健康狀況,針對隔代教養對老年祖父母健康之影響提出護理相關因應策略。
==參考資料==
{{reflist}}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