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西夏仁宗

增加 20,640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西夏仁宗 </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西夏仁宗 </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5.itc.cn%2Fimages01%2F20220714%2Fb3351e5c0303448ca59969d9033a9fac.jpeg&refer=http%3A%2F%2Fp5.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7030312&t=a9b7bc16ce0c3d59578895dcecc37693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5.itc.cn%2Fimages01%2F20220714%2Fb3351e5c0303448ca59969d9033a9fac.jpeg&refer=http%3A%2F%2Fp5.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7030312&t=a9b7bc16ce0c3d59578895dcecc37693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

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乾佑元年(1170年),得金之助,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其分国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晚夏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乾佑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李仁孝

所处时代;
西夏

出生地;
西夏兴庆府

出生日期;
1124年

逝世日期;
1193年

主要成就;
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科举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庙号;
仁宗

谥号;
圣德皇帝

陵墓;
寿陵

在位;
1139年7月-1193年10月16日
==人物生平==
即位初期
以儒治国
李仁孝仰慕汉文化,他继位之后,除着意维持与金朝的友好关系外,仍不忘怀与宋朝的交往。人庆元年(1144年)五月,李仁孝遣使赴宋朝贺天申节,向宋朝贡献珠玉、金带、绫罗、纱布、马匹等物,恢复了同宋朝中断了近二十年的聘使往来。同年十二月,又遣使到宋朝贺正旦,贡献金酒器、绫罗、纱縠等物,意在进一步密切同南宋的交往。宋朝的儒家文化对李仁孝具有吸引力。早在这一年的六月,李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进学的子弟增至3000人,比崇宗朝的“国学”人数增加了十倍。李仁孝又于皇宫中设立“小学”,置教授,凡夏宗室子孙自7岁至15岁皆得入学。李仁孝与皇后罔氏也经常亲临训导。人庆二年(1145年)七月,李仁孝更模仿宋朝制度,建立“太学”,他亲自主持“释奠”大礼,又给予师生赏赐。同年,李仁孝下令乐官李元儒,参照汉族乐书,结合西夏现行制度,重新修订国家乐律,至人庆五年(1148年)五月,历时三年始成,赐名《新律》。人庆三年(1146年)三月,李仁孝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州郡建立孔庙,祭祖孔子。人庆四年(1147年)八月,仿宋朝制度,实行科举,正式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逐步完善了通过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次年三月,又建“内学”,李仁孝亲自选派名儒主持讲学。天盛三年(1151年)十二月,李仁孝委任家学深厚,汉文和西夏文字著作丰富的学者斡道冲担任蕃汉学教授。天盛六年(1154年)九月,借与金朝聘使之便,遣使向金朝购置儒、佛经典。天盛十三年(1161年)正月,李仁孝于中央机构中设立翰林学士院,以王佥、焦景颜等人为学士。五月,命王佥等掌管国史,纂修李氏实录。天盛十六年(1164年)八月,李仁孝追封西夏文字的创制人野利仁荣为广惠王,以表彰他对西夏文化的功绩。李仁孝时期是西夏文化的鼎盛时期,大量的文化与学术著作问世,印刷与出版事业十分发达。已发现的李仁孝时期的雕版印刷书籍,有诗歌集《月月娱诗》、谚语集《新集锦合辞》、《圣立义海》,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双解辞典《蕃汉合时掌中珠》,韵书《文海宝韵》等。

李仁孝崇信佛教。天盛十一年(1159年),派遣使者到西藏,奉迎迦玛迦举教派的始祖都松钦巴。都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布赍经像到凉州,李仁孝奉其为上师,并组织人力大规模翻译他带来的佛经。李仁孝还向西藏粗布寺敬献金缨络、金幢盖等佛塔饰物。李仁孝时期佛教发展到大规模的校经时期,现存的西夏时期佛经中属仁孝时期校经的有《悲华经》、《佛说宝雨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数十部。乾祐二十年(1189年),李仁孝派人请来宗律、净戒、玄密国师等,在大度民寺举行盛大法会,一次施散西夏文和汉文佛经达15万卷。

修订法典
李仁孝提倡以儒治国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天盛年间(1149年—1169年)李仁孝专门组织人员编纂法典,在修订旧有法律的基础上,新修法典定名《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共20卷,用西夏文刻印颁布通行。这是一部参照唐、宋律令,结合西夏实情,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军事法等内容的综合性法典。李仁孝在位时期,为适应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朝廷和地方的官制机构和吏治建设。人庆二年(1145年)六月,李仁孝“下诏求直言”。天盛十年(1158年)五月,设立铸钱机构,名“通济监”,李仁孝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掌监务,所铸有“天盛永宝”钱等。天盛十四(1158年)年十月,李仁孝为便于议事和顾问,将朝廷行政和军事的首脑机关,移置于宫廷中。次年五月,又颁发禁止奢侈的诏令。李仁孝重视吏治建设,前朝重臣晋王察哥,常倚战功,作威作福,其年七十,犹妻妾成群,任意抢夺民间宅园。生前李仁孝奈何不得,察哥死,李仁孝立即下令将其宅园归还原主。当时担任国相的任得敬之弟殿前太尉任得聪,兴庆府尹任得恭二人,倚仗其兄之势弄权、受贿。李仁孝得到举报即罢其官。李仁孝对鲠直廉介的官吏多重用、保护,翰林学士焦景颜,刚直不阿,他在朝中当面怒斥和揭露权相之弟副都承旨任纯忠的奸行,得到李仁孝的支持,并提升焦景颜官兼枢密都承旨。御史中丞热辣公济,见任得敬自恃国丈的身份擅权日甚,上疏请仁孝罢斥其官。任得敬知此欲借故杀害热辣公济,李仁孝恐其遭害,即令热辣公济致仕归乡。

惩办佞臣
任得敬原为宋西安州通判,夏兵破西安州时降夏。他把女儿进献给李仁孝的父亲崇宗李乾顺为妃,又以财货贿赂朝廷显贵及宗室掌权者,设法把他的女儿立为皇后。第二年崇宗死,李仁孝继位,任氏被封为太后。任得敬军事才能突出,在李仁孝即位不久,他先后平叛了夏州统军萧合达的叛变和定州(今宁夏平罗)两部人民起义。但任得敬在政治上是个野心家,他企图以军事上的胜利捞取政治上的资本,妄图入朝参与国政。李仁孝对任得敬还是有所警惕的,曾打算解除他的兵权,但考虑到任得敬兵权在握,现天下刚刚太平,解除他的兵权恐怕他嫉恨造反。于是,李仁孝为了维护国家内部的稳定,没有让他入朝,对任得敬采取了加官晋爵的办法,封他为都统军、西平公,以安其心。

但是,野心家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其后任得敬政治资本越捞越大,终于跃居相位,控制了朝廷。任得敬任人唯亲,滥用职权,引起群臣不满。李仁孝还是忍耐着,为了笼络他,又于天盛十二年(1160年)封他为楚王。楚王出入仪从,几乎和李仁孝一样,任得敬还不满足。这年十月,任得敬请李仁孝废学校企图废弃科举取士,以便任意擢用亲信。李仁孝此时对任得敬的企图看的很清楚,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任得敬阴谋进一步篡国,企图让李仁孝居住瓜州(今甘肃安西县)、沙州(今甘肃敦煌县),自己霸据灵州、夏州等中心地带。天盛十九年(1167年),任得敬生病,李仁孝得知后,不念前嫌,十二月还派遣使臣到金朝,请求金主派名医赴夏,给任得敬治病。任得敬病愈后,不但不谢恩图报,反而变本加厉,以兵权要胁历主李仁孝在乾祐元年(1170年)五月将西夏国的西南路及灵州给任得敬自为一国。同时还胁迫李仁孝派使臣到金国请求册封。金世宗拒绝了册封的要求。八月,任得敬遭到金国的反对,便与南宋秘密联络,谋约合攻金朝,推翻李仁孝。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派人密书回报,被夏兵俘获。李仁孝得知密报后,认为对任得敬仁至义尽,再姑息养奸,必为大患,于是断然决定诛杀任得敬 。在金朝的支持和帮助下,消灭了任得敬及其族党,一举粉碎了任得敬篡权分国的阴谋,把西夏政权从分裂的危机中挽救了过来。

附金和宋
李仁孝在位时期,正是辽亡金兴,宋室南渡,夏国处于金朝的包围之中,李仁孝采取附金和宋之策。这个时期夏国与金朝聘使往来十分频繁,李仁孝既要依附于金朝,又要显示自己乃一国之主的身份。如大庆二年(1141年)六月,夏国枢密使慕濬与慕洧兄弟谋叛,欲附金国,被李仁孝得知后捕杀。事后仁孝上表金熙宗告知此事,金熙宗责同李仁孝专擅之罪,李仁孝作例行的告谢。又如天盛元年(1149年),金海陵王弑熙宗自立,金遣告哀使到夏国,李仁孝不予接见,并责问金使:“圣德皇帝何为见废?”金世宗时,金朝先后关闭了同夏国的保安、兰州、绥德等榷场,李仁孝为恢复夏金边市贸易,千方百计讨好金朝,选派工匠织造“百头帐”献给金世宗。夏国继崇宗之后,李仁孝也向金朝请求割地。人庆三年(1146年)正月,李仁孝又从金朝割让得到德威城(今甘肃靖远西)、定边军等沿边土地。夏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部,甘肃省的大部,陕西省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青海省的东北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李仁孝时期是夏国疆域最为广阔的时期。

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九月二十日,李仁孝去世。在位五十五年,享年七十岁,他在西夏皇帝中在位最久,寿命最长。谥圣德皇帝,庙号仁宗。[1]
==为政举措==
政治
注重法制
天盛七年(1155年)九月,李仁孝骑马去贺兰山打猎,因为道路不平,跌伤了马足。李仁孝十分恼火,下令要杀修路的官吏。尚食官阿华正好在旁,他对李仁孝说:“为了一匹马而杀人,是贵畜贱人,在法律上也没有明文规定,道义上也不合适,岂能让国人服你?”他听后只好作罢。李仁孝制定了,《天盛年改定新律令》。共分二十章,计一千四百六十条,其内容包括刑法、诉讼、民事、婚姻、经济、行政等。这是西夏一代最完整的法典,被国外学者称为“中世纪独一无二的法律文献”。

天盛十四年(1162年)十月,李仁孝为了使“上无勿知之隐,下无不达之情”,将中书省、枢密院移到内门外,以便随时查问情况。而且还对劝他不杀修路官的尚食官阿华赏赐大量银币,用以鼓励大臣们直言劝谏。夏乾祐二年(1171年)五月,李仁孝重用刚介直言的斡道冲为中书令,以后又让他担任国相。因此,在李仁孝执政时期,群臣敢于直言,敢于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实行科举
人庆三年(1147年)以后,李仁孝又设科取士,正式接受了中原的科举制度,进一步把西夏的儒学教育推向一个空前昌盛的时期。翌年三月,建立内学,李仁孝亲自选拔名儒主持讲授。天盛十三年(1161年)正月,立翰林学士院,以大学者王佥、焦景颜等学士。翰林学士院的设立,表明西夏已经有了储备高级知识人才的场所。

文化
李仁宗仁孝酷爱汉文化。他继位的第二年就立罔氏为皇后,罔氏聪慧知书,爱行汉礼,李仁孝在儒学上的建树,得到她不少帮助。人庆元年(1144年),李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同年,李仁孝又在皇宫内建立小学(皇家学校)。凡宗室子孙七岁至十五岁都可以入学,仁宗和罔氏也常前往调教训导。人庆二年(1145年),西夏摹仿中原制度,设立太学,李仁孝皇帝临太学“释典礼”(向先圣先师举行隆重的祭祀),对教师学生分别给予赏赐。在建立太学的第二年,李仁孝又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修建孔庙。孔庙建得宏伟高大,如同皇宫一般。由于李仁孝提倡文治,使西夏国内人才辈出,涌现了一批卓越的学者,像大学者斡道冲、王仁忠,编纂《夏国谱》的罗世昌,抗命不去金朝为叛臣任得敬请封的焦景颜,等等。

李仁孝之所以大力推行“文治”——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是在一个中心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即“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就是说,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处于异族的包围之中,如果不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和比较完善的封建国家制度作为养料,加速自身社会发展的进程,要想在北方长期割据是不可能的。李仁孝作为西夏的统治者,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实施,大力推广,这样的见识和魄力比当时北方其它民族的统治者要略胜一筹。

经济
反对奢侈
党项贵族地主多世禄之家,经常以奢侈相互攀比。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天盛十五年(1163年)五月,李仁孝下令禁止奢侈,以节约国家财政支出。晋王察哥死后,仁孝把察哥霸占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这说明仁孝的禁奢侈令不仅对下层官吏是个约束,连朝廷中的大臣也包括在内。

土地、租税
除此之外,李仁孝还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及时变革上层建筑中与经济状况不相适应的部分,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比如: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减免地租和赋税,等等。这都对西夏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外交
就在李仁孝刚出生的第二年,兴起于我国东北的金灭掉了辽;第三年,金兵攻破了宋国首都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北宋政权溃灭,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偏安东南的南宋政权。中国大地上这一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给予西夏王朝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在此之前,西夏和宋、辽相鼎立,西夏在辽、宋两边左右逢源,时而与宋交好,时而依附辽国。而现,宋室南迁,辽朝灭亡,西夏完全处在新兴发展起来的金国的包围之中。国家如何发展,西夏的内政、外交都受到严峻的考验。正是在这样严峻的时刻,李仁孝登上了西夏的政治舞台。

面对这种局势,李仁孝审势度时,决定与金通好,承认其宗主国地位。为了和金搞好关系,以求得自身的独立发展,仁孝每年都要派许多使者去金国朝贡。在李仁孝一代,西夏派往金国的使者约有一百四十多次,差不多每年都有两次之多。如此频繁的外交活动,正是为了和金搞好关系,求得和平共处,求得金的谅解和支持,给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较安定的环境。金世宗时,金发觉在金夏双边贸易中,西夏人总是用珠宝换取丝棉,他们认为,这是拿无用的东西换了他们有用的东西。于是立即关闭了保安、兰州榷场,给夏国的贸易带来了困难。李仁孝知道后,马上命使者向全国献本国方物“百头帐”,以表示对金的诚心,借此要求恢复关闭的榷场。经再三交涉,终于取得了金的同意。从这件事中表现出了仁孝灵活的外交策略。纵观李仁孝一世,虽然乘金侵宋之际,曾派兵到金和宋境掠地,但都是一些小的磨擦,大部分都是和金友好相处,这也给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家庭成员==
关系 姓名
父亲
李乾顺,夏崇宗;
嫡母
耶律南仙,契丹人,辽国的成安公主,元德七年(1125年)绝食抗议而死。
嫡母
任皇后,汉人。元德八年立为皇后,仁孝即位后尊她为皇太后,乾祐元年(1170年)病死。
生母 曹贤妃,汉人。仁孝即位后尊她为“国母”。按制度死后应谥为皇后,因史料缺乏而失其谥号。
兄长 李仁爱,太子。1125年忧愤而死。母亲是崇宗的第一任皇后耶律南仙;
弟弟 越王,李仁友。1196年病故。西夏襄宗李安全的生父。
弟弟
濮王,李仁忠。
弟弟
舒王,李仁礼
妻子 罔皇后,党项人、罗皇后,汉人
儿子 桓宗李纯祐,母罗皇后。
==相关争议==
《宋史 列传第二百四十五》记载:“仁孝,崇宗长子也。”其实李仁孝绝对不是崇宗的长子。李仁孝生于元德六年(1124年),而早在17年以前,崇宗的第一任皇后(辽国的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就已经于1108年生下儿子李仁爱,立为世子(就是皇太子,因当时西夏对辽称臣,所以西夏皇帝的继承人在辽国看来,只能称世子)。《辽史卷一百十五 二国外纪第四十五》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大安八年,乾顺以成安公主生子,遣使来告。”

元德七年(1125年)九月,李仁爱因为辽国灭亡而忧愤早逝,年17岁。皇后耶律南仙也在当月绝食而死。《西夏书事》卷33记载:“宣和元年、夏元德元年(此处传抄有误,应为元德七年)......九月,世子仁爱卒......辽成安公主伤辽亡,又痛世子,不食卒。”可见李仁孝绝对不是长子。《宋史》之所以记载他是长子有以下两个可能:

1、《宋史》本来的记载无误,只是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出现了传抄的错误;

2、西夏在被元朝灭亡后,史籍散失,有些甚至流落民间。李仁孝恰好出生于李仁爱死去的前一年,在哥哥死后,年仅1岁的他被立为太子。而李仁孝是西夏在位最长和寿命最长的皇帝,执政54年,活了70岁,他早逝的太子哥哥李仁爱遂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不被人所注意了。
==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第二百四十五》
==人物评价==
李仁孝一代,由于他在内政外交诸方面的不懈努力,促进了西夏国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连西域各国都很羡慕。天盛五年(1153年)五月,西域回鹘第一次派遣使臣到夏国贡献方物。而且西夏这时的疆域包括了今宁夏、甘肃的大部、陕西的北部、内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东北部、新疆的一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地区。疆土的辽阔为其建国以后所未有。仁孝作为中兴之王是当之无愧的。(新华网评)<ref>[https://www.maigoo.com/citiao/144991.html 西夏仁宗],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