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
次編輯
變更
丘堤
,無編輯摘要
'''丘堤'''(1906-1958)原名丘碧珍,是30年代很有才华的一位女画家,也是“决澜社”中唯一的一位女画家。早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北平国立艺专。 1928 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同年赴日本留学,先后于东京东亚日语专科学校毕业,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肆业。归国后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研究所研究员 。1932年9月[[庞薰琹]]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丘堤和庞薰琴在展厅相识,成为爱侣。她随即加入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艺术社团一由庞薰琹、[[倪贻德]]等人发起的"决澜社" ,1933 。1933 年她的绘画作品《花》在"决澜社"第二次展览中获得唯一的"决澜社" ,颁奖人是著名学者、首倡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李石曾]]先生。日本侵华战争使 他们 丘堤与夫婿[[庞薰琹]] 离开上海,流离于西南边陲。丘堤富于艺术才华,但战争和革命使她无从发挥其才智。中国的反右派运动中,庞薰琹被划为右派,丘堤1958年3月因病去世<ref name="周乐诗2005">{{cite book|author=周乐诗|title=女性学敎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D0pAAAAYAAJ|year=2005|publisher=时事出版社}}</ref>。
1932 年加入“决澜社”活动,,参加第一至第四届决澜社展览,1933 年 10 月作品《花》在决澜社第二届展览会获得“决澜社奖”。抗战期间内迁昆明,曾经担任四川成都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任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委员。 1956 年为全国美协会员,中央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58 年 3 月逝世。代表作品有《静物》、、《风景》、《山茶花》、《平湖秋月》等。<ref name="李超2007">{{cite book|author=李超|title=中国现代油画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7dr4WMfMEV8C|year=2007|publisher=上海书画出版社|isbn=978-7-80725-432-4}}</ref>
她 1924 年就读于福州女子师范期间,就利用假期兴办妇女工读补习班,传播绘画、编织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和时代新女性的风采<ref name="刘新1996">{{cite book|author=刘新|title=中国油画百年图史, 1840-1949|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skyAQAAIAAJ|year=1996|publisher=广西美朮出版社}}</ref>。少女时期就热情追求新文化新艺术和新的生活方式,进入福建女子师范后曾带头剪去老式发髻。从福建女师毕业后,丘堤到了上海,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西洋画系学习,毕业后随哥哥去了日本,继续进修美术。从她在日本留下的两幅油画看,她接近的也是印象派以后的欧洲绘画。从日本回国后,她进入母校一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成为西洋画组的的研究员,继续从事绘画创作<ref name="徐虹2003">{{cite book|author=徐虹|title=女性: 美朮之思|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uqVJAQAAIAAJ|year=2003|publisher=江苏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4-03567-7}}</ref>。她在日本所作的两幅油画静物看,丘堤完全接受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她那幅画有水果、茶杯的挣物,表现出自由、舒朗的风味,比她归国后的作品显得轻松自如<ref>{{cite book|title=美朮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iu0AAAAIAAJ|year=1997|publisher=上海人民美朮出版社}}</ref>。
1932年9月[[庞薰琹]]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丘堤和庞薰琴在展厅相识,成为爱侣。她随即加入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艺术社团一由庞薰琹、[[倪贻德]]等人发起的"决澜社" ,1933 年 10 月,当" 决澜社 唯 "举办第二次画展时,丘堤的 一 幅《花》获得"决澜社奖" ,这是决澜社 的 女性 四次 画 家 展中惟一的一次颁奖活动,并请了当时文教界的名人来颁奖。此画使 丘堤名声大振, 则以主观性 报纸等媒体不失时机地作了报道,但也有一些争议,因为丘堤此画画的是一盆静物:在平涂 的 背景前,一块浅 色 彩意趣改变具 的方块, 象 征桌面,上搁一块蜡染绣布,也是完全的平面化。画上的一盆植物,叶子是红的,花是绿的。可是这又引起了众多舆论的异议,指斥其红叶绿花的“错误”<ref>{{cite book|title= 中 外美术交流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84pAQAAIAAJ|year=1998|publisher=湖南敎育出版社}}</ref>。[[倪贻德]]认为是一种装饰思想 的 色境构置主观意向,无须横加指责.为此,他借此事充分阐述了自己对当时画坛的偏见的感慨,特著文为之辩白: "不管花草有没有红叶绿花的一种,但画面上为装饰的效果, 即使改变了自然 色彩 既 也 是 她敏感而脆弱 无妨 的 生命意义, 也是她艺术存在 因为那幅花,完全倾向于装饰风 的 理由<ref name=" 尚辉2008倪贻德1993">{{cite book|author= 尚辉倪贻德|title= 尚辉: 20世纪, 一个民族的审 倪贻德 美 视野术论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xLAQAAIAAJSx81AAAAMAAJ|year=20081993|publisher= 四川 浙江 美 术 術學院 出版社|isbn=978-7-5410-3266-0}}</ref> 。她的画风接近后印象派诸家,洗练、大胆,富于个性特色 。
==守护家庭的妻子与母亲 画画成为她的副业==
1933年丘堤和庞薰琴结婚, 像丘堤这样一位所受教育、穿着打扮、从事的艺术事业都很时鬆的新女性,又有幸遇上了非常开通明理的公婆大人庞树铧夫妇。 1933 年丘堤随丈夫回常熟过年,恰逢春节祭祖,她身着黄色丝织面料旗袍,以新媳妇的身份参加了在庞家"祖堂间"举行的祭礼。言行举止落落大方的她赢得了庞家老少、特别是年幼小妹妹们的喜欢,婆婆金芝年还蹭她一枚钻戒作为见面礼物。正是有了这么一种相对稳定且有利的生活环境,丘堤婚后虽连续生育两个孩子<ref name="孙萍2002">{{cite book|author=孙萍|title=庞薰琹/百年家族|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HZp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isbn=978-7-5434-4504-8}}</ref>。 在上海、北平生活,生下女儿庞涛和儿子庞均,她的身份逐渐向家庭妇女倾斜 。八年离乱中,他们随同国立艺专师生迁徙于西南各省,在昆明和成都有过一段虽然拮据但相对安定的生活。她为一家人的衣食费尽心机,画画便成为她的副业。她也为丈夫庞薰琴创造了从事艺术所需要的家庭环境和创作灵感,英国美术史家苏理文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说“庞薰琹在他的同是画家的妻子丘堤的全力支持下,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被周围的腐败所污染的世界里”。而他那些描绘女性人物的作品“其灵感也许来自身边美丽的妻子和女儿庞涛” 。
==特殊历史环境的制肘 无法自由绘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