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天主教

增加 5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分类
[[大公教会]]这一术语最早见于约公元107年[[依格那丢|安条克的依纳爵]]写给[[士麦拿]]教会[[基督徒]]的《[[致士麦拿书]]》,用以劝勉当地基督徒保持与[[主教]]的共融,信中写到「教会主教来到何处,哪里就有天主子民」「[[耶稣基督]]去向何方,哪裡就是[[大公教会]]」。<ref name="Smyrnaeans 8">cite web|url=http://www.ccel.org/ccel/schaff/anf01.v.vii.viii.html|title=Chapter VIII.—Let nothing be done without the bishop|publisher=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accessdate=21 November 2008</ref><ref>cite book|last=Angle|first=Paul T.|title=The Mysterious Origins of Christianity|publisher=Wheatmark, Inc.|year=2007|isbn=978-1-58736-821-9</ref>
2世纪后半叶这一词开始用来表示「正统」,区分教会认为的异端信仰。因为天主教徒认为自身是全方面的真理、是完整的教会,而异端则是片面的将某一道理夸张成真理、是局部的教会。<ref>[http://www.earlychristianwritings.com/srawley/smyrnaeans.html J.H. Srawley's commentary on the Letter to the Smyrnaeans]</ref>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专门用「天主教基督徒」(Catholic Christian)来称呼那些遵循同样信仰原则的[[达玛稣一世|罗马教宗达玛稣]]与{{Link-en|亚曆山大牧首伯多禄|Pope Peter of Alexandria}}。 许多其他作家,例如5世纪的{{Link-en|耶路撒冷的西里尔|Cyril of Jerusalem}}与[[希波的奥古斯丁|希波的奥斯定]] 将「天主教」(大写“Catholic”)进一步统括为「公教」(小写“catholic”)和全体[[基督徒]]的「[[基督教]]」。学术领域,基督教要晚于天主教成型。<ref>[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theodcodeXVI.html Theodosian Code XVI.1.2]</ref>
许多其他作家,例如5世纪的{{Link-en|耶路撒冷的西里尔|Cyril of Jerusalem}}与[[希波的奥古斯丁|希波的奥斯定]] 将「天主教」(大写“Catholic”)进一步统括为「公教」(小写“catholic”)和全体[[基督徒]]的「[[基督教]]」。学术领域,基督教要晚于天主教成型。<ref>[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theodcodeXVI.html Theodosian Code XVI.1.2]</ref> 公元5、6世纪时的[[日尔曼族]][[蛮族入侵|入侵]]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东西教会也随之彻底分裂开来。罗马天主教在这时期开始向蛮族施行教化的工作,因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从15世纪开始,西方民族在思想上起了极大的变化,近代的民族国家不断地形成,从各方面争取独立自由,教宗的权力在天主教会内虽然仍旧很大,但是在欧洲大陆向来联系十分紧密的宗教与政治却逐渐分离,[[欧洲]]信仰的统一也因基督[[新教]]的产生而破坏;而另一方面,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传教的工作获得了新的园地,天主教向[[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展开了传教的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消长,在思想和生活上都起了极大的改变,造成了对天主教的冲击,东方、西方及后起的第三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和教会都面临危机和挑战,[[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梵二大公会议]]的各种文献,引导天主教走向现代化的改革之途。
== 主要教派 ==
===罗马公教会===
[[罗马公教会]]认为,教会是一个完整的身体、自下而上的高度一致、且不存在任何特例的「普世教会」。教会的[[基督徒]]不管走到什麽国家、城市,去到什麽教会里祷告,都能完全像在「母堂」一样,流程与内容相同,而没有身在外乡的不适和生疏。教会认为,「普世教会」并不是一些特色教会组成的联邦,亦不是鬆散教会组成的邦联,是「一个教会」而非「一派教会」。   罗马公教会认为,任何不与[[圣座]]共融的「抗议宗([[新教]])」及「[[圣公宗]]」等[[基督教派]]都是「非天主教徒」,而那些教会都不是「真正的教会」,而是「一派教会团体」(ecclesial communities)。教会认为,合法的祝圣[[主教]]和[[圣体]]是天主教之基础,非共融教会不具备任命主教和施行圣事的合法性,因而不是「教会」。不与罗马共融的其他「天主教会」亦不是天主教。
罗马公教会的这些并不是[[圣座]]制定之「天主教」与「教会」定义,而是坚持一种古代的天主教基本信仰和传统,即[[早期基督教|初代教会]]时期,当[[罗马]]的主教与基督徒纷纷殉道之时,各地教会自发信守的「与罗马同在」原则。
天主教相信,天使向牧人们报告那诞生的耶稣,乃是天主向以色列所预许的默西亚:「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11)。从起初他就是「父所祝圣并派遣到世界上来的」那一位(若10:36),他是贞女玛利亚所怀孕的「圣者」(路1:35)。若瑟被天主召叫,要「娶他的妻子玛利亚」,因为她已怀孕,「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于圣神」(玛1:20),务使那「号称基督」的耶稣,生于[[达味]]默西亚后裔中的若瑟的妻子(玛1:16)。
天主教认为,耶稣被祝圣为默西亚显露了他的神圣使命。「这是他的名字所指示的。因为在基督的名字内,已暗示了那位傅油的、那位被傅油的以及那位傅油本身:那傅油的就是圣父,那被傅的就是圣子,且是在圣神内被傅,圣神本身就是傅油」。他从永远被[[祝圣]]为默西亚,在其现世生活中显露出来,就是当[[若翰]]给他授洗时,就是当天主「以圣神和德能傅了他」(宗10:38),「使他显示于以色列」(若1:31),作为他们的默西亚 。他的工作和说话将显示他是「天主的圣者」(谷1:24;若6:69;宗3:14)。许多犹太人,甚至一些怀有与他们共同期望的其他民族,在耶稣身上看到了天主许给[[以色列]]的默西亚、「达味之子」的基本特徵。耶稣接受了他应得的默西亚名号,但有某种保留,因为当时一部分的人,用一种过分人性的观念去看此名号,主要是政治性的观念
他的工作和说话将显示他是「天主的圣者」(谷1:24;若6:69;宗3:14)。许多犹太人,甚至一些怀有与他们共同期望的其他民族,在耶稣身上看到了天主许给[[以色列]]的默西亚、「达味之子」的基本特徵。耶稣接受了他应得的默西亚名号,但有某种保留,因为当时一部分的人,用一种过分人性的观念去看此名号,主要是政治性的观念。 天主教认为,耶稣接受了[[伯多禄]]承认他为默西亚的信德宣认,并预告其受难。他藉「自天降下的」(若3:13)人子的超然身分,揭露了他默西亚王权的真正内容,正如他藉受苦仆人的救赎使命所揭露的:「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   为此,他的王权的真正意义只有在他高悬在十字架上时才显示出来,但只有当他复活后,他的默西亚王权才能由伯多禄在天主的子民前当众宣布:「所以,以色列全家应确切知道:天主已把你们所钉死的这位耶稣,立为主,立为默西亚了」(宗2:36)。
=== 圣传 ===
[[圣传]]指教会的传统,与圣言一道构成天主教的信德宝库。天主教相信上主的启示是透过圣经和圣传这两种方式传递给信徒,而圣传是整个教会的生活。圣言和圣传,是在作为天主子民的教会中产生出来的,没有天主子民的教会就没有《新约》:犹如没有犹太民族就没有《旧约》一样。教会负责保管、研究、体验等促进对《圣经》及圣传的进一步了解,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天主圣言。这就是教会训导。   教会训导通过教宗及主教们的宣讲、[[大公会议]]的教导、天主教法典的规定等传递圣言和圣传,以保证其不会错误。圣传同样是天主教信仰的源泉和依据,这是天主教区别于其他基督教派别的基本特点之一。
=== 圣事 ===
=== 感恩祭 ===
[[感恩祭]]即[[弥撒]]。「弥撒」(MISSA)一词来自拉丁文(MITTO),是「派遣」的意义。对罗马人来说,在一次会议完结后,便打发人回家。在[[圣本笃会]]的会规内,弥撒就是指「遣差」。这种意义渐渐传到其他各地,到了第四世纪末,其意义有二:一是指慕道者在听完道理后便被遣散,因他们尚未进入教会的真正奥秘之中;另一是针对信友,也就是礼仪结束时所说的:「弥撒礼成」意指弥撒结束了,你们去吧!传教或宣道的工作,是弥撒所赋予的使命。   弥撒与圣体圣事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圣体只能在感恩祭中被祝圣。按照圣经中耶稣所吩咐的,饼和酒被祝圣为耶稣的身体和血分给信徒,为使祂在十字架上所在的救世牺牲和祭献,藉圣餐的方式永存人间,让信徒藉领受主的圣餐而得到其实益,能与基督合成一体,在祂内生活。天主教会相信在弥撒中救主基督亲临于:因祂的名而聚会的团体中;施行圣事者的身上;祂的圣言内;具体地持续不断地临于祝圣了的饼酒形内  感恩祭是天主教教会生活的中心,它以圣餐的方式,「重演」基督藉十字架上的牺牲告祭献所完成的救赎工程,使信徒在领洗后继续聆听上主的圣言,藉主的圣餐参与基督出死入生的逾越奥蹟,不断领受基督圣化的恩宠,并在基督内,圣神的共融中向天父呈上曼祟高的讚颂、祟敬、祈求和感恩
感恩祭是天主教教会生活的中心,它以圣餐的方式,「重演」基督藉十字架上的牺牲告祭献所完成的救赎工程,使信徒在领洗后继续聆听上主的圣言,藉主的圣餐参与基督出死入生的逾越奥蹟,不断领受基督圣化的恩宠,并在基督内,圣神的共融中向天父呈上曼祟高的讚颂、祟敬、祈求和感恩。 故此,感恩祭最足以反映天主教会的面貌和本质──教会的成员蒙天父召选,因基督的救赎而成为天父的儿女,得救的子民,在圣神内合成天父的家庭,负起圣化世界的使命,向天父奉献教会的生活和救赎的成果。
=== 天主十诫 ===
透过诸圣的相通,仍在现世旅途中的信友,可以帮助炼狱中的灵魂,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祭,也为他们行施捨、得大赦和做补赎。<ref>天主教教理简编211</ref>
主要在于天主教会确信,炼狱是受苦作补赎、补偿小罪及暂罚之所。人死后灵魂上没有大罪,只有小罪或暂罚尚未补偿,既不该受永罚下地狱,又不能立刻升天堂,于死亡接受自我审判时,则可至炼狱中受苦作补赎,直至偿还罪债完毕为止。天主教称此补偿为最后的净化,藉以达到最后为进入天国中应有的圣化。   炼狱里的痛苦有两种:一、失苦,即无法得见天主无限美善之苦。二、觉苦,即受火烧之苦。这两种苦在时间上有期限,并且在炼狱中没有魔鬼与怨恨,因炼狱里的灵魂都是淮备要升天的善人们的灵魂。
有关炼狱的道理,除在斐冷翠和脱利腾两届大公会议中有所规定,圣传亦讲述净化之火。此训导立足于为亡者祈祷的习俗,圣经上也有为亡者祈祷之事,比如犹大玛加伯曾为亡者献赎罪祭,求主宽恕他们的罪过(玛下十二46)。天主教会从初期即开始重视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弥撒,为使他们获得净化后能达到享见天主的幸福境界,历代的教会常嘱咐信徒们多施舍、得[[大赦]]、作补赎或行其他善功为亡者赎罪。
===诵读圣言及诵念祷词===
除诵读圣经外,在日常生活中,诵念祷词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宗教活动之一。天主教徒常在[[祈祷]]前后划[[十字圣号]]。[[祈祷]]用的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例如《[[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经]]》、《[[信经]]》、《[[瑞典圣毕哲的祷文]]》(1862年5月31日教宗庇护九世批淮经文)、《[[慈悲串经]]》(2000年4月30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颁佈及呼吁整个教会把天主仁慈的奥秘「广为宣讲,并引进人们的生活裡」<ref>[http://www.catholicworld.info/divinemercy/#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话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话]</ref>)   亦可呼求[[圣人]]转祷(代祷,如:[[圣方济各]],为我等祈)。《[[玫瑰经]]》(《圣母圣咏》)、《[[三钟经]]》、《[[耶稣圣心祷文]]》[[天主教东方礼]]的《[[耶稣祷文]]》等也是天主教信徒常用的祷文。有时使用专门的[[念珠]]进行诵经及默想。
=== 默观===
===心祷===
=== 东仪天主教会 ===
[[东仪天主教会]]指完全承认罗马教廷地位的一派天主教分支,流行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在[[苏联]]时代曾被迫併入[[正教会]]。他们保存了与罗马教廷相联繫的东方天主教会的礼仪,神学基础与祭献的传统,但仍与正教会、东方正统教会及东方亚述教会存有分歧。[[马龙派天主教会]],是天主教中属于[[东方礼天主教会]]的一个分支,5世纪早期由[[叙利亚]]教士[[圣马龙]]所创立。7世纪时正式形成教会,首任[[宗主教]]是[[若望·马龙]]。   现今马龙派信徒全球大约有400万人,其中在[[黎巴嫩]]有约100万人,佔该国人口大约1/4。马龙派教会语言是[[古叙利亚语]],实际生活中信徒多使用[[阿拉伯语]]。今日马龙派的最高教会领袖为[[安提约基雅马龙派宗主教]],由全世界的马龙派主教选出,居住于黎巴嫩[[贝鲁特]]北部的Bkirki。新任宗主教当选时必需要报告[[教宗]],并获得其许可,以体现马龙派对天主教教会的归附。当安提约基亚马龙派宗主教参加天主教教会活动时,他的地位相当于一位[[枢机主教]]。
=== 圣公会与特别主教辖区 ===
=== 中国独立天主教会 ===
中国天主教目前由官方控制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管理,即所谓的“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据此要求所有中国天主教徒敬拜仪式必须在政府批淮的教堂内合法进行。拒绝在政府登记的中国天主教会自称为“[[中国天主教地下教会|忠贞教会]]”。忠贞教会受到了来自爱国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官方]]的坚决的打击。   但同时也有批评者指出,一个天主教徒可以既服从政府,又在宗教上接受教宗的教导。美国天主教出版物《Commonweal》关于中国天主教的调查认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是一个由中国官方领导的组织,本身并非教会,无论神父、主教、修女或平民信徒,都不属于该组织。这意味着中国三分之二的登记教会主教事实上是可以被[[梵蒂冈]]承认的。   然而,在中国天主教会出现的由天主教爱国会和政府进行的“自选自圣”的行为,又确实违反了[[公教]]教义的规定。从天主教的定义来说,很难认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仍属于该派别。该行为会导致中国天主教会的[[使徒统绪|宗徒统绪]]完全失效,使其成为近似于[[圣公会]]的独立教会。目前,梵蒂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由谁任命主教的问题。
== 资料来源 ==
{{reflist|2}}
=== 外部连结 ===
* [http://www.vatican.va 圣座(梵蒂冈)]
* [http://www.catholic.org.tw 天主教台湾地区主教团]
* [http://adherents.com/largecom/com_romcath.html The Largest Catholic Communities]
=== 参见 ===
{{div col|35em}}
* [[基督教]]:[[基督教历史]]:[[早期基督教]]
* [[教宗国]]{{to}}[[梵蒂冈|梵蒂冈城国]]
{{div col end}}
 
[[category:宗教信仰]]
135,8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