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艾霞

增加 1,000 位元組, 2 年前
进入明星影片公司
<p style="text-indent:2em;">艾霞1932年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后,不久即主演了影片《旧仇新恨》,以其清新的风格与真挚的表演崭露头角,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之后,又相继主演了根据茅盾小说改编,反映农村悲惨现实生活的影片《春蚕》;反映知识青年不同生活道路的影片《时代的女儿》;揭露[[资产阶级]]腐朽化的影片《二对一》;以及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战地历险记》,显露出了在表演艺术方面的才华。<br>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影片《春蚕》中,艾霞饰农民李根生的妻子荷花。荷花因为在城里做过丫头,村里人看不起她,说是“白虎星”,还把一切罪名推给她。荷花对此十分反感,曾偷偷走进蚕农老通宝家的蚕房,报复地要“冲克”他的“宝宝”(蚕)。艾霞把人物那种不满社会旧俗、敢想敢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把荷花不为人们理解的苦闷神情真实地反映出来,给全剧增色不少。该片导演对此作了很高的评价,称赞艾霞“演戏善抓性格,深入角色,掌握感情,真挚动人”。<ref>[https://www.sohu.com/a/463015443_120985875 民国烟云:15岁和表哥同居,21岁当小三,22岁自杀的女明星 ]搜狐网</ref><br>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电影《时代的女儿》剧照'''<br><img src="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426/32c5570b68874f7b88809c216f67677e.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575680759_120764313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p style="text-indent:2em;">影片《时代的 》描写了1925~1927年暴风雨般的革命年代中众多知识青年的不同命运。艾霞在影片中饰演上海一家木机织绸厂老板的女儿。这位“千金”是女子中学的学生,因爱慕虚荣而生活日益放荡,最后成了男人的玩物而被学校开除,终离家出走,堕入红尘。艾霞很好地把握住了剧中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成功地饰演了这个悲剧性的角色,使其作为一个反衬,形象生动地昭示出:知识青年只有努力投身革命才有前途。影片上映后,这个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p style="text-indent:2em;">艾霞的出色表演,得到了电影界和广大观众的肯定,使她成为了社会公认的当时明星影片公司演员阵容中“有才干、有希望的新人”之一。人们评价她“是辛苦、勤奋的,也是有成绩有创造活力的”。特别是因为她拍的这些影片都是“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影片”,因此在当时的进步青年中,艾霞是颇有感召力的。而她自编自演《现代一女性》,使人们对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使她获得了“影坛才女”的美誉。当时从影的女演员因为大多出身清苦,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聪明好学的艾霞则利用原有的文学功底与艺术,笔耕不倦地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与诗作,其“文笔简洁明快,豪爽妩媚,为人称道”。因此,人们把她与当时电影界的[[胡萍]]、王莹、[[陈波儿]]一起,赞誉为“[[作家]]明星”、“而自任编剧兼主演,集二者于一身的女演员,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恐以艾霞为发端”,故而,一时间艾霞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好评。<br>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电影《现代一女性》'''<br><img src="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426/61c1418e206642a9b77df97598153efa.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575680759_120764313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p style="text-indent:2em;">《现代一女性》这部影片叙述的是一个“希望用爱情的刺激来填补空虚的心”的女子葡萄的人生经历,着重写她在被捕入狱后如何在一个有着革命理论的狱友的教育下,从恋爱的迷梦中觉醒过来,走上“光明之路”。影片以妇女追求真正的彻底解放为主题,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艾霞作为女主角葡萄的扮演者也在表演上作了很大努力,可以说,影片基本是成功的。但由于剧本某些地方的先天不足,因此女主角的转变显得有些牵强与仓促,人物形象后半部不丰满,这的确是一个遗憾。后来有的影评家这样分析说:“这体现了艾霞当时对光明幸福的向往,也反映了她在创作思想上仍较模糊和对现实生活中妇女解放的真正出路难以寻找感到苦闷的心境。”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上海画报》对艾霞的专访'''<br><img src="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0426/f424e221039548f7b58ca16907de55ab.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575680759_120764313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死亡原因===
<p style="text-indent:2em;">从1932年到1934年,艾霞在短短的两年里,已先后拍了8部电影,创作精力可说是十分旺盛。正当人们翘首以待艾霞获得新的成就时,却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1934年2月12日艾霞吞烟自杀了。她在临终前留给在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生是苦痛的,现在我很满足了。”<br>
5,3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