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据了解,安莉芳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初衷促使安莉芳的诞生?郑碧浩女士: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当时香港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并快速崛起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从穿着上可以看出,女性开始自主地寻求个性化的转变。当时,女性内衣还是棉布背心与汗衫,少量的乳罩也由两块布拼凑而成,既不服帖也不美观,美体塑形更是无从谈起。如何用内衣帮助女性实现由平面变立体的更美丽身段?我的父亲,安莉芳品牌创始人郑敏泰先生,看到了这个市场需求,并希望通过产品实现女人的美丽梦想。于是,1975年,父亲便在香港创立了安莉芳,迈出创业步。郑碧浩女士:安莉芳希望通过产品塑造立体身形,所以如何让“平面变立体”,便是创业之初首先要解决的大难题。为了攻克难关,我们经过了无数次试验,终设计生产出件立体围,这个创新的立体围,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帮助安莉芳在市场中成功突围,接下来经过几年的培育,产品开始出口[[新加坡]]等地。
==赏析==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这首描写闺怨的词在宋元时期曾经广为流传,受到普通民众,尤其是歌妓的喜爱。到了元代时,关汉卿更是把它写进了描写柳永与歌妓恋情的杂剧《[[谢天香]]》里。
上片,通过艳丽春光和良辰美景来衬托少妇的孤寂之情。开头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千红。少妇因此反而增愁添恨。这里暗示出,过去的春天她曾与“薄情”者有过一段火热的恋情生活。次三句,写红日高照,莺歌燕舞,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她却怕触景伤情,拥衾高卧。接三句,写肌肤消瘦,懒于梳妆打扮。这和《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爱情的坚贞不渝。未三句,揭示出这位少妇之所以“倦梳裹”的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作者在上片用的是一种倒叙手法,不仅总结上片中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
[[File: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2.jpg|缩略图|左|[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guwenxuexi.com%2Fwp-content%2Fuploads%2F2017%2F05%2F5-23.jpg&refer=http%3A%2F%2Fimg.guwenxuexi.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6075731&t=f3fd4e9fb7e8ba09b0d55de26ca54b0f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97%A9%E7%9F%A5%E6%81%81%E4%B9%88%E3%80%82%E6%82%94%E5%BD%93%E5%88%9D%E3%80%81%E4%B8%8D%E6%8A%8A%E9%9B%95%E9%9E%8D%E9%94%81 图片来源]]]
下片,极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少妇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在特别重视功名利禄的封建社会,一个闺中少妇为了爱情而敢于设想把丈夫“锁”在家里,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行动。这位少妇的举措,可以使人联想到《[[红楼 梦]]》中林黛玉对功名利禄,对仕途经济的批判,而且与柳永《鹤冲天》词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脉相通的。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中國大陸企業管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