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AGM-12飛彈

增加 5,238 位元組, 2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AGM-12飛彈'''<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7/e00/nBnauM3X4IzMzcjM5YjMzUzN0MTM1YDNzIjMwADMwAjMxAzL2I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AGM-12%E2%80%9C%E5%B0%8F%E9%AC%A5%E7%8A%AC%E2%80%9D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small>
|}
'''AGM-12“犢牛犬”'''(AGM-12 Bullpup)飛彈是[[美國海軍]]與[[美國空軍]]<ref>[https://www.storm.mg/category/k7401 美國空軍],風傳媒</ref> 同時服役的第一種[[空對地飛彈]],也被[[美國]]外銷到其他盟國使用;後由AGM-62鼓眼魚飛彈與[[AGM-65小牛飛彈]]給取代。
 
==歷史==
[[美國海軍]]在1953年開始推動一項導引飛彈計畫,由過去對地攻擊任務的經驗,企圖透過新的系統來解決兩項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暴露在目標區周遭的防禦火網下的時間,如果可以在較遠的距離上投擲武器,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第二的問題是諸如[[橋]]或是[[碉堡]]這一類無導引[[空用炸彈]]難以發揮作用的目標類型。這些問題都是在[[韓戰]]進行密接支援任務時浮現的教訓,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案是研發一種有導引的短程空對地飛彈。美國海軍於1953年公開這些設計需求,讓各家廠商參予競標。1954年4月,[[馬丁公司]]的設計案獲勝並且取得研發與生產合約,軍方賦予的飛彈編號是'''ASM-N-7'''。
 
第一次試射於1955年6月成功進行,馬丁公司開始製造試製量產型'''YASM-N-7''',1959年犢牛犬飛彈進入美國海軍服役。次年ASM-N-7A改良型開始量產並且進入服役,將原先[[Aerojet]] Mk-8[[固態火箭]]發動機換成燃料可以儲存的LR58-RM-4[[液体火箭发动机]],彈頭也有些許改進。
 
下一個改良型包含提升重量的彈頭與彈體,較大的彈翼以及推力提升的液態火箭,這個改良型於1962年成功試射,1964年進入服役,編號是ASM-N-7B。除了海軍以外,美國空軍也引進這一款供空軍的飛機使用。
 
當美國海軍在1955年開始試驗犢牛犬飛彈之際,也引發美國空軍對於類似系統的興趣,負責研發的廠商仍舊是馬丁公司。空軍賦予的編號是'''GAM-79''',名稱改為'''白色標槍'''(White Lance)。基本設計上與海軍的飛彈類似,但是採用不同型號,推力更強的液態火箭,同時彈頭能夠改為[[核子武器|核子彈頭]]。為了提前接收空對地導引飛彈,空軍決定在研發白色標槍飛彈的過程中,先引進海軍版的犢牛犬飛彈,編號改為'''GAM-83'''。
 
在研發過程當中,空軍版的設計逐漸靠向海軍版,最終成為與海軍版ASM-N-7A類似設計,但是導引系統有所改良,而且仍保留白色標槍時代的大推力液態火箭引擎,因此彈體重量超越海軍型甚多。原先使用的GAM-79編號與白色標槍的名稱皆在飛彈服役之後取消,空軍改以'''GAM-83A'''稱呼,名稱仍舊沿用犢牛犬。'''GAM-83B'''增加彈體直徑,以容納1到15千噸當量的W-45核彈頭。
 
1963年,兩軍種的犢牛犬飛彈編號都改為'''AGM-12'''。ASM-N-7A和GAM-83A都改稱AGM-12B,ASM-N-7B成為AGM-12C,核彈型AGM-12B改稱AGM-12D。
最後一款量產型為AGM-12E,由AGM-12C改良。。最大的差異是將彈頭換成[[集束炸彈]],內含800到830枚[[BLU-26/B]]人員殺傷彈,美國空軍曾經用於[[越戰]],攻擊[[北越空軍]]的機場設施。但總生產量不多,只有800枚。
 
美國海軍與空軍都曾經在越戰中使用犢牛犬飛彈,直到1980年代初期,所有的飛彈才真正退出美軍現役。
 
==設計與外型==
犢牛犬飛彈在靠近彈頭的部份有固定小翼,主要的控制面是靠近尾端的大型翼面。作為練習使用的ATM-12是從12.7[[公分]](5吋)火箭改裝而來,直徑小很多,但是基本外型類似。
 
犢牛犬飛彈在開始設計時,彈頭僅有113[[公斤]]重,直到ASM-N-7B/AGM-12C時才換成453公斤重的彈頭,而且僅有空軍採用核子彈頭。
 
犢牛犬飛彈採用[[無線電]][[指揮導引]]、[[瞄準線指令]]攻擊模式,機載導引系統型號為AN/ARW-73與AN/ARW-77。飛行員先以目視標定目標,在發射飛彈之後利用尾端的兩個火焰訊號作為追蹤和調整的來源。
 
控制飛彈的飛行是使用飛機內部的一個小操縱桿,將控制訊號傳送到飛彈的控制面上。這種導引裝置非常簡單,使用的飛機不需要特別改裝,因此當時許多飛機都可以使用,包括直升機在內。可是,這種設計需要飛行員將自己,飛彈與目標放在同一條線上才能順利瞄準與修正,在導引的過程當中,飛機不能進行迴避的動作,如此一來反而與最初設計的初衷背道而馳。
 
美國空軍在研發白色標槍飛彈階段,將導引系統予以改良,飛行員不再需要維持相同的飛行路徑,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迴避動作,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與飛機的生存性。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