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
次編輯
變更
神经末梢
,無編輯摘要
|<center>'''神经末梢'''<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oss.im2maker.com%2Fuploadfile%2F2017%2F0302%2F20170302074324858.jpg%3Fx-oss-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1200&refer=http%3A%2F%2Foss.im2maker.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4956951&t=73a9d5cafcac884899044cdf7de75af3"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m2maker.com/news/20170302/0459d722c84a3648.html 圖片來自MK]</small>
|}
'''神经末梢'''为 [[ 神经纤维 ]] 的末端部分,分布在各种器官和组织内。按其功能不同,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又称传入神经末梢,接受外界和体内的 [[ 刺激 ]] 。运动神经末梢又称传出神经末梢,把 [[ 神经冲动 ]] 传布到 [[ 肌肉 ]] 和腺体组织上,使它们产生运动和分泌活动。<ref>[http://ask.39.net/question/61901408.html 神经末梢是什么?]39健康网</ref>
==基本概念==
周围神经的纤维终末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中所形成的特有结构,称为神经末梢(nerve ending)。按其功能,神经末梢可分为两类:即 [[ 感觉神经末梢 ]] 和 [[ 运动神经末梢 ]] 。
感觉神经末梢—— [[ 环层小体 ]] ,椭圆形、内轴、感觉神经纤维、被囊。
运动神经末梢—— [[ 运动终板 ]] , [[ 有髓神经纤维 ]] 走向骨骼肌束反复分支,伸向肌纤维。神经纤维走近肌膜,又反复分支,末端呈扣状,称此为运动终板<ref>[https://www.idongde.com/q/6d53d1079Dec201F.shtml 什么是神经末梢?分为哪些结构? ]懂得</ref>
==功能==
===感觉===
(encapsulate nerve endig)此种感觉神经末梢形式繁多,大小不一,但在神经末梢外面均包有结缔组织被囊,常见的有:
(1) [[ 触觉小体 ]] (tactile corpuscle):又称梅氏小体(Meissner corpuscle),分布在皮肤的真皮乳头内,以手指掌面和足趾底面最多。小体呈椭圆形,直径约30~100μm,周围有结缔组织形成被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触觉细胞。有髓神经纤维在被囊处失去髓鞘穿入被囊内,分支盘绕。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环层小体(lamellar corpuscle):又称潘申尼小体(Pacinian corpuscle),此种小体分布广泛,多见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肠系膜和胰腺的结缔组织中。小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其直径约为0.5~3mm。小体的被囊是由扁平的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形成的同心圆板层,板层间充满胶样物质。小体的中轴为一均质性的圆柱,称内棍(inner bulb)神经纤维失去髓鞘后进入内棍,主要是感受压力、振动和张力觉等。
(3) [[ 肌梭 ]] (muscle spindle):广泛分布于全身骨骼肌中的细长梭形小体,长约2~5mm,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其内含有3~10条较细的骨骼肌纤维,称梭内肌纤维(intrafusal muscle fiber)。有两种感觉神经纤维进入肌梭:一种感觉神经纤维是粗的有髓神经纤维,人肌梭前失去髓鞘,在肌梭中段进入肌梭内,反复分支,呈环状或螺旋状包绕在梭内肌中段含核部分;另一种是细的有髓神经纤维,失去髓鞘后呈花枝状,分布在上述神经末梢的两端。此外,肌梭内还有一种细的运动神经纤维,它来自脊髓前角的小型神经元(γ神经元),其末端形成 [[ 运动终板 ]] ,分布于 [[ 梭内肌纤维 ]] 的两端。 [[ 肌梭 ]] 位于肌纤维束之间,当 [[ 肌肉收缩 ]] 或伸张时梭内肌纤维被牵强,从而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传向中枢而产生感觉,故肌梭是感觉肌肉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 [[ 本体感受器 ]] 。肌腱中的 [[ 腱梭 ]] (tendon spindle)与肌梭结构相似。
===运动终板神经元末梢===
(motor end plate)它来自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到达骨骼肌纤维的肌膜 处失去髓鞘,再分成爪状细支,其终末膨大,在骨骼肌纤维的表面形成椭圆形的板状隆起,直径 10~80μm。轴突末端球形终末内有线粒体和球形的突触小泡,其中含有乙酰胆碱。球形终末的轴膜为突触前膜,与前膜相对应的肌膜为突触后膜,膜内有N受体,突触后膜下陷形成许多深沟和皱授,增加了突触后膜的表面积。突触前、后膜之间为突触间隙,宽约40~60nm。由此可见,运动终板是一种神经肌连接(neuromuscular junction)。突触小泡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受体。致使肌膜兴奋,经横小管系统传导至整个肌纤维,引起肌纤维收缩。每一个前充运动神经元轴突的分支可支配10O0~2000条骨骼肌纤维。
将每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motorunit)。运动单位大小,就是运动神经元支配纤维线数量的多少。人体内每块肌肉的运动单位数量有很大差别,通常是肢体肌的运动单位数量多;手足等小肌运动单位少。如人的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是443个,每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数量为 562条。而手的蚓状肌,只有96个运动单位,每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数量为108条。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或周围神经损伤时则发生肌萎缩,将涉及各型肌纤维的数量和各运动鞋单位的改变。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visceral motor nerve ending)内脏运动神经受植物神经元支配,通常要经过两个神经元,中间经过植物神经节。第一个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灰质侧角或脑干核内,其轴突称节前纤维;第二个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植物神经节或神经丛内,其轴突称节后纤维。这些节后神经纤维分布在内脏及血管的平滑肌、心肌和腺细胞上,形成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这些内脏传出纤维多为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很细,直径在1μm以下。轴突终末结构简单,经反复分支,终末支呈串珠状膨大,其末端膨大部称神经终末小结(nerve ending nodule),附于平滑肌细胞或腺细胞上。终末支呈串珠膨大的部分,称为膨体(varicosity),直径为1~2μm。膨体是与效应细胞建立突触的部位。一个植物神经元的轴突终未分支可形成30 000个左右的膨体。此种结构形式增加了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部位或表面积。在电镜下,可见膨体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池和线粒体。膨体的轴膜是突触前膜,与其相对应的效应细胞膜是突触后膜,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突触间隙为且15~20nm。有的膨体和效应细胞之间的间隙在80nm以上,甚至可达数微米,相对应的部位没有突触后膜的特化结构,故称此种形式的突触为远距离突触(distant synapse)或称为非突触性 [[ 化学传递 ]] (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以弥散形式产生效应。植物神经元的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 [[ 去甲肾上腺素 ]] 和肽类,当 [[ 神经兴奋 ]] 沿内脏传出神经纤维至末梢时,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平滑肌和心肌收缩以及腺体的分泌。
==参考文献==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