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二甲硫醚

增加 4,399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二甲硫醚</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二甲硫醚</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二甲硫醚'''(Dimethyl sulfid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2H6S,是最简单的硫醚。<ref>[ ], , --</ref>

==基本信息==

化学式:C2H6S;CH3SCH3

分子量:62.134

CAS号:75-18-3

EINECS号:200-846-2

MDL号:MFCD00008562

RTECS号:PV5075000

BRN号:1696847

==理化性质==

密度:0.846g/cm3

熔点:-98℃

沸点:38℃

闪点:34℉

logP:0.979

折射率(20℃):1.435

饱和蒸汽压(20℃):53.2kPa

临界温度:229℃

临界压力:5.69MPa

引燃温度:206℃

爆炸上限(V/V):19.7%

爆炸下限(V/V):2.2%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19.31

摩尔体积(cm3/mol):75.5

等张比容(90.2K):162.3

表面张力(dyne/cm):21.3

极化率(10-24cm3):7.65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9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1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5.3

重原子数量:3

表面电荷:0

复杂度:2.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大鼠经口LD50:3300mg/kg;大鼠吸入LCLo:40250ppm;

小鼠经口LD50:3700mg/kg;小鼠吸入LCLo:31620μg/m3;

小鼠腹腔LD50:8mg/kg;兔子皮肤LD50: >5mg/kg;

哺育动物LD50:1950mg/kg。

2、刺激性

家兔经皮:500mg(24h),轻度刺激。

家兔经眼:259μg(24h),重度刺激。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LC50:7.5~15ppm(鱼类)

2、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3.5d(理论),光氧化半衰期为8h。

==储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碱类、氨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用途==

主要用于制备二甲基亚砜和用作农药中间体或溶剂。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水、水蒸气、酸类反应产生有毒和易燃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26,395
次編輯